王虹霞
-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三月不知肉味"之辨说
- 《论语》中"三月不知肉味"之"肉"系肉食之肉,"三月"非韩愈、程颐所谓由"音"字所衍,"月"亦非于省吾所谓由"日"字所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的"图"是思虑义,"不图"即不意、未料;"为乐"之"为"是动词,系学习、操习...
- 王虹霞
- 关键词:孔子艺术趣味
- 音乐的概念、音乐的功能与血气心知被引量:8
- 2011年
- 英文musicology(音乐学)一词出自1909年,与法文musicologie、意大利文musicologia有渊源关系.音乐一词更古老,英文music源自法文musique、德文musik、
- 王虹霞王虹霞
- 关键词:音乐学血气渊源关系英文
- 茉莉花开香四溢──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形成与传播被引量:8
- 2006年
- 《茉莉花》是一首蜚声海内外的中国民歌。本文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梳理和分析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歌曲创作与改编、于国内外的流传情况等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对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形成与传播进行了音乐文化的分析。
- 王虹霞
- 关键词:《茉莉花》
- “樂”字形、字义综考——《释“樂”》系列考论之二被引量:9
- 2014年
- 甲骨文里无"樂"字,罗振玉将植物形状的"■"隶定为"樂"并认为"樂"字源于木、丝构成的弦乐器是错误的。金文里"樂"字多见,《说文》谓"■(樂),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虡也"亦大体不谬。"樂"造字来源于铃鼓,是悬铃之建鼓的实际摹写,别体"■"(楽)象有鼓无铃且木虡所支之鼓正在鸣声状。小篆"■"上两侧之"■"即悬铃,"8"字形的"幺"源自小铃。"幺、■、玄、玆、糸、■、系、■、■"等字符皆衍自铃形,"8"型之"幺"或上吊挂(如"玄",悬铃)或下垂饰(如"糸",铃绥),形式多样。"■(丝)"源自铃绥而非蚕丝或蚕卷,学界释"幺、玄、糸"等皆谬;甲骨文"幽"非从山从丝或从火从丝,而是耳听悬铃敬天状,幽远、幽玄等义从此衍。建木悬大鼓小铃的乐活动跟古人祭祀天神有关,此种乐活动现象明确记载在《后汉书·东夷列传》有关马韩人的历史生活中,且在现遗存的汉代石画像上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图景可资印证。"樂"字来源于建鼓还可证之以建鼓在古人乐活动中的地位及作用,远古人事神或事人的奏歌舞之群体活动由建鼓所主导这一事实尤可证"樂"字义项由乐器、奏乐、乐曲到"礼乐"之乐的延伸,可证"乐"字指称人精神状态时并非全指"欢喜快乐"义。
- 林桂榛王虹霞
- 关键词:建鼓甲骨文金文
- 《礼记·乐记》新探——以基本范畴与思想体系为中心
- 今本《礼记·乐记》来自西汉河间献王与毛生等所作之古本《乐记》。今《礼记》成书不早于东汉曹襃,不晚于东汉郑玄,今《礼记·乐记》是马融、郑玄之间由古本《乐记》编入《礼记》的,《礼记·乐记》取《乐记》早于《礼记》取《乐记》。隋...
- 王虹霞
- 关键词:《礼记·乐记》校勘工作
- 文献传递
- 论音乐风格的概念来源及构成要素被引量:1
- 2017年
- "风格"一词与英文"style"最初都与木质条棒、条枝相关,木条又与棍棒、栅栏、范围、外表或笔杆、写作、表述有关,故得"表现""方式"诸义。"音乐风格"是对复数性音乐存在、音乐现象的一种形式特色的归纳与总结,是指比较稳定、共性的音乐样态。音乐风格的构成要素主要在主题、意境及其音响形式、行为形式。意境分自然意境、人世意境、超世意境等,音响形式主要在音色、节奏、旋律、调式等,行为形式主要在吹、拉、弹、打、唱等发声行为及相关辅助行为。
- 王虹霞
- 关键词:音乐风格意境音响
- 地域文化融入高校音乐学课程初探——以江南大学“江南音乐”课程为例被引量:5
- 2012年
- 本着大力吸收地方优秀历史文化与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的原则,江南大学音乐系近几年来在"地方和学校课程"的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开设了"江南音乐概述与名曲赏析"、"江南音乐的历史与现状"、"江南民歌演唱"、"江南丝竹演奏"、"江南音乐考察与创作"等课程,聘请了深谙无锡地方音乐文化的资深学者、艺人参与新课程,并进行了一系列围绕无锡地方音乐艺术的社会实践及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此为高校音乐学增进地方音乐的教学提供了个案,可资音乐学界参考和批评。
- 王虹霞
- 关键词:音乐学课程
- “音”字形、字义综考——《释“樂”》系列考论之一被引量:1
- 2015年
- 声、音、乐三字本义有别,在《乐记》中含义也有别。"声"字遣形源于击磬与耳听状,是指器声,可指一般器声,也可指人的口声这种特殊器声。"音"字衍自"言"字,"言"字衍自"舌"字,"舌"字衍自"口"字;"言"指口之说话、语言,由"言"的"口"内增一笔以指事而得的"音"字实是指咏出声气的口腔吟咪,此即指歌唱或歌唱所生的人声即歌声。"音"又由指称歌声这种符合人听觉趣味的成文成章之声的语义,顺理成章地借来指称今谓具有"乐性"或"音乐性"的器物奏鸣声,从而"音"字衍为泛指有文采或章法的声响。今汉语口语中的"音"已可泛指一切声响,如同"声"字之义,然该义实与"音"的文字来源及用语常叉不符。古来"音乐"一词实前字指歌唱声,后字指奏鸣声;"音乐"又称"歌乐","歌乐"一词两字亦本分指今所谓"声乐"、"器乐"。近代之前,东西方的音乐艺术皆以"音"(歌)为主而非以"乐"(奏)为主,器乐艺术的独立成体和大规模发展是近代以来之事。准确考证出汉语"音"字的字形渊源和字义来源、字义变迁等,有助于准确理解《乐记》等古往乐论以及今"音乐"一词的真实内涵。
- 林桂榛王虹霞
- 关键词:乐记歌声音乐
- “弦歌”、“反琴”辨证——驳《孔子“弦歌”别解》被引量:1
- 2012年
- "弦歌"非指不配乐之清唱,更非专指歌《诗》歌《书》;《书》不可歌或可诵。《庄子.让王》"反琴而弦歌"之"反"非训"翻"乃训"返",无非表示重新近琴弦歌。《庄子》述孔子"弦歌鼓琴"处非指孔子同一时刻既弦歌又鼓琴,而是综述之义,是弦歌、弹琴活动的合称,其关于孔子弦歌与鼓琴、槁歌与弦歌的记述也不构成排斥性的矛盾或否定。孔子完全可以做到一边弹琴一边咏唱,且处陈蔡之围时如此弦歌更显他沉着镇定的心灵境界及乐以象德的情怀。司马迁关于孔子"弦歌"的记载不是来自《庄子》而是来自《孔子家语》等,《庄子》的典故不可信,司马迁也视之为"寓言"而不信。《墨子》中的诵、弦、歌、舞三百如《毛诗传》中的诵、弦、歌、舞,实是指音乐表演方式而非指诗歌分类。
- 王虹霞
- 关键词:弦歌孔子清唱乐教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