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 作品数:13 被引量:27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市口腔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内皮抑素对裸鼠人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机制 2015年 目的观察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人舌鳞癌肿瘤(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颈淋巴转移的影响,并对内皮抑素抑制脉管生成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应用Tca83舌鳞癌细胞系建立裸鼠舌癌原位移植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处理组与对照组,A组为对照组,处理组分为B、C两组,分别给予A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B组皮下注射内皮抑素10mg/kg/d;C组皮下注射内皮抑素20mg/kg/d。每日注射药物一次,连续给予两周后处死所有动物,采取肿瘤及淋巴结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采用HE染色及CK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舌癌动物模型肿瘤淋巴转移特点,采用LYVE-1免疫组化染色法标记病灶中的淋巴管来计数其在病灶当中的密度,采用VEGF-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VEGF-C的表达情况并计算其阳性率。结果 1高剂量组裸鼠较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淋巴转移率低,C组为0%,B组为20%,A组为50%,P<0.05。高剂量内皮抑素对肿瘤淋巴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计算各组标本微淋巴管密度,A组为6.2±0.92个/视野,B组为4.0±1.05个/视野,C组为2.2±0.92个/视野,P<0.01。表明内皮抑素对肿瘤淋巴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且随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2A组VEGF-C阳性率为80%;B组VEGF-C阳性率为40%;C组VEGF-C阳性率为20%,P<0.02。高剂量内皮抑素可以下调肿瘤细胞VEGF-C的表达。结论 1肿瘤淋巴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高剂量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淋巴转移。2内皮抑素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VEGF-C的表达进而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 郝伟亮 范林松 靳志萌 杨立 沈军关键词:内皮抑素 舌鳞癌 颈淋巴结转移 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颌骨节段性缺损术后感染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颌骨节段性缺损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类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2007年2月-2013年5月实施的40例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颌骨节段性缺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11例,感染率为27.50%,术后感染与年龄、病变性质、术前化疗、颈清、手术时间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不良嗜好等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针对影响该类手术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应制定有效地预防措施,如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等,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王通 沈军 张路 杨立关键词:腓骨肌皮瓣 颌骨缺损 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修复各类口腔颌面部缺损时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可能性和实用性。方法:2011年3月至2018年12月共开展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63例,皮瓣最小面积4cm×6cm,最大面积7cm×22cm;修复缺损部位有舌部26例,颊部15例,口底区8例,下颌6例,口咽部3例,上颌2例,软腭2例,面部大面积缺损1例。其中,肌皮瓣55例,分叶皮瓣8例。术中一期削薄48例,其中粗修46例,精修2例。结果: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成活率为98. 4%(62/63)。术后血管危象2例,其中1例抢救成功,失败1例(组织瓣坏死)。削薄皮瓣均无坏死,无大腿皮瓣供区感染。术后患者的面部外形以及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均可接受。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以很好地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种复杂的缺损。 向旭 史平 杨立 许振起 龙丽 穆洁 张萍 张建成 沈军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 内镜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15年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是口腔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涎腺内镜的发展,对于涎腺疾病的病因人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涎腺内镜治疗技术的应用为涎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在涎腺内镜的帮助下,进一步直观了解到涎腺疾病导管内的病变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内镜可以直接治疗涎石症、涎腺导管狭窄及异物等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涎腺疾病,并取得较好的疗效。该文主要通过回顾近年来涎腺内镜技术的应用,探讨涎腺疾病的治疗进展。 杨立 安韦华 沈军关键词:涎腺内镜 病因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4月诊治的9例BRONJ患者的临床数据及影像学资料。结果:9例患者均为静脉给药,平均用药时间42.7个月。用药期间7例有拔牙史,2例有义齿局部刺激。除3例首次就诊即确诊外,其余6例经2家以上医疗机构方确诊。出现口腔症状至确诊时间间隔平均6.9个月。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疼痛、间隙感染、拔牙创不愈合及死骨外露。影像学表现包括骨密度增高、骨膜反应、死骨形成及弥漫性骨质破坏。9例患者中,0期1例,Ⅱ期4例,Ⅲ期4例。保守治疗4例,手术治疗5例,平均随访10.3个月。3例临床Ⅲ期患者长期存在软组织慢性炎症并伴有感染急性发作,其余6例患者痊愈或病情稳定。结论:BRONJ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询问双膦酸盐用药史是诊断的关键。BRONJ的疗效不佳,临床Ⅲ期患者倾向于难以治愈和病情易于反复。 张学伟 刘浩 陈瑞扬 张萍 杨立 吴炜 严颖彬关键词:双膦酸盐 骨坏死 颌骨 舌癌移植瘤活体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舌癌细胞株并应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监测活体裸鼠舌癌侵袭发展过程。方法:应用脂质体将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转染到人舌癌Tca83细胞株中,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株,扩增后接种于裸鼠,建立裸鼠舌体及皮下移植瘤模型。活体成像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HE染色病理分析移植瘤细胞的组织学特征。结果:获得了稳定的舌癌单克隆细胞株,该单克隆细胞株能够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移植后获得稳定的动物模型,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准确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侵袭过程。结论:本研究成功的构建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株和稳定的舌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用于活体成像检测;为舌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靳志萌 王通 郝伟亮 杨立 沈军关键词:舌癌 裸鼠 荧光素酶 活体成像 生物发光 酪酸对大鼠成骨细胞系中骨唾液酸蛋白转录的作用 2016年 目的研究酪酸调节大鼠成骨细胞系(ROS17/2.8)中骨唾液酸蛋白(BSP)转录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能生成BSP的大鼠成骨细胞系(ROS17/2.8),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首先加入无血清α-基本必须培养基(α-MEM)配制的(10-8~10^(-2))mol/L浓度梯度的酪酸12 h,确定最优刺激浓度为10^(-4)mol/L,然后使用10^(-4)mol/L的酪酸作用于ROS17/2.8细胞3、6、12 h,对照组加入等量不含酪酸的无血清α-MEM。用Northern杂交试验检测BSP mRNA的表达;用瞬时转染方法检测BSP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变化;用凝胶迁移实验验证酪酸对核蛋白与相关基因区段结合的作用。结果酪酸作用ROS17/2.8细胞12 h后BSP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酪酸对BSP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上调作用主要通过启动子p LUC3(-116^+60)中的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响应区段(FRE),在凝胶迁移试验中,酪酸促进了FRE片段与相应核蛋白的结合。结论酪酸通过BSP启动子中的FRE片段增强BSP基因的转录,从而在成骨早期增强成骨细胞活性。 杨立 安 沈军 小方赖昌关键词:酪酸 成骨 成骨细胞 骨唾液酸蛋白 转录 天津市抗骨质疏松治疗与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问题的专家共识 2023年 骨质疏松症(OP)和口腔疾患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近年来OP治疗药物相关的颌骨坏死风险日益受到相关专业医生的关注。在OP治疗前和治疗中为避免或减少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生,需要妥善处理口腔有创性操作与OP治疗间的关系。由天津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天津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持,经过从事OP治疗的医生和口腔专业医生的充分交流和沟通,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达成临床共识,即明确了OP和OP治疗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均是具有严重不良后果的疾病,规范OP治疗可减少骨折,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在治疗期间应采取恰当措施,尽可能避免OP治疗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生。通过两个学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以期解决由于使用OP治疗药物而影响口腔操作的临床难题,促进和保障老年人的骨骼健康和牙齿健康。 天津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天津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 晁爱军 刘浩 杨立 马贲关键词:骨质疏松 颌疾病 ALDH1A1在舌癌及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检测乙醛脱氢酶1A1(aldehyde dehydrogenase1A1,ALDH1A1)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原发灶及颈淋巴结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舌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和10例正常舌组织、29例转移淋巴结和9例未转移淋巴结标本中ALDH1A1的表达水平。结果:舌鳞状细胞癌原发灶中ALDH1A1表达高于正常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中ALDH1A1表达高于未转移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鳞状细胞癌原发灶中,ALDH1A1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原发灶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在淋巴结中,ALDH1A1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原发灶大小有关(P<0.05)。Kaplan-Meier分析表明舌鳞状细胞癌原发灶ALDH1A1高表达提示不良预后。结论:ALDH1A1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舌鳞状细胞癌预后相关因子,可能为舌鳞状细胞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吴德报 郝伟亮 杨立 沈军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 肿瘤干细胞 预后 18例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组织病理,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对我院1990年2月至200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8例最终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王志兴 张洪杰 冯永强 杨立关键词:恶性淋巴瘤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