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云飞

作品数:22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海淀区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9篇心肌
  • 9篇心肌梗死
  • 9篇梗死
  • 8篇急性心肌梗死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5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3篇心肌梗死患者
  • 3篇炎症
  • 3篇预后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冠脉
  • 2篇蛋白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脏

机构

  • 21篇北京市海淀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1篇郭云飞
  • 8篇卢清玉
  • 8篇宋丽萍
  • 7篇常宇锋
  • 7篇朱宏旭
  • 7篇耿学峰
  • 6篇韩萍
  • 6篇张伶
  • 5篇杨静文
  • 4篇杨勇
  • 3篇张福春
  • 3篇刘庚
  • 2篇徐冬梅
  • 2篇周淋
  • 2篇刘庚
  • 1篇吴永健
  • 1篇柳景华
  • 1篇于立成
  • 1篇刘国强
  • 1篇赵兰婷

传媒

  • 3篇临床荟萃
  • 3篇北京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功能情况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减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脉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和直接PCI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衰竭者发病年龄大,女性比例高,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者比例高。心功能减低组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pump,IABP)植入治疗者比例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降低是导致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血管高危因素越多,年龄大,且未能接受介入检查和治疗患者易发生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心功能降低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明显升高。
宋丽萍郭云飞杨静文韩萍周玉杰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KILLIP分级肾功能不全住院期间死亡
他汀联合PPAR-γ激动剂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与他汀治疗对冠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伴2型糖尿病的经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罗格列酮(4 mg/d)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ELISA方法检测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MC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ICAM-1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结论罗格列酮与他汀联合应用可通过纠正代谢紊乱及抑制慢性炎症反应的途径,为冠心病介入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手段。
王莹卢清玉宋丽萍张伶郭云飞吴昱
关键词:罗格列酮趋化因子类细胞黏附分子
药物球囊联合切割球囊介入干预直径2.0~2.2 mm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药物球囊联合切割球囊介入干预直径2.0~2.2 mm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直径为2.0~2.2 mm的冠状动脉病变病人,接受介入干预。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比较和分析两组病人手术即刻效果,随访1年,比较两组再次冠状动脉造影时血管内再次狭窄>50%的发生比例。结果:两组手术即刻的残余狭窄均小于10%,随访1年,联合组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时血管内再次狭窄>50%的比例为3.8%,低于常规组的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0,P=0.020)。结论:对直径2.0~2.2 mm的冠状动脉病变介入干预时,药物球囊联合切割球囊在手术即刻效果方面与常规切割球囊处理无差异,但随访1年后的血管内再次发生狭窄>50%的比例明显降低。
常宇锋朱宏旭郭云飞
关键词:切割球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分析
2016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30个月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于本院成功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7天后试验组行二次介入治疗并经冠状动脉输入自体骨髓干细胞,对照组仅行二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访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30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以及主要的临床事件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LVEF和LVEDV、LVESV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2个月的LVEF和LVEDV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LVESV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0个月的LVEF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LVEDV和LVESV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整体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而治疗后12个月的再次入院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和死亡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左心室重构以及长期的预后。
耿学峰卢清玉张伶刘庚杨勇常宇锋朱宏旭郭云飞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骨髓干细胞
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方法入选156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年龄≥75岁),随机分为A组(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n=77)和B组(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n=79)。比较两组手术后的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即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猝死及出血发生情况(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结果 A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的心绞痛发作及消化道出血发生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相比,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药物使用安全性方面可降低消化道出血事件的发生,同时降低心绞痛发作的发生率。
刘庚常宇锋朱宏旭杨勇郭云飞耿学峰卢清玉张伶
关键词:比伐卢定介入治疗普通肝素氯吡格雷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被引量:4
2020年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成为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最后的堡垒"。成功开通闭塞病变,可改善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和远期预后。慢性闭塞合并分叉病变时,介入治疗操作更复杂。随着各种正向/逆向技术发展和新型器械的应用,闭塞血管开通率逐渐提升,但分支闭塞风险仍较高。分支闭塞导致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慢性闭塞合并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冠状动脉夹层和假腔,影响分支血流。使介入手术难度增加、成功率降低和并发症增多。
郭云飞柳景华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术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BaPWV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冠心病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肱踝脉博波传导速度(Ba PWV)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冠心病(CHD)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研究中的意义。方法:286例CHD患者按超声心动图检测分为CHD心脏重构组(实验组,150例);CHD心脏正常构型组(对照组,136例)。检测两组Ba PWV和心功能各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与Ba PWV相比,实验组Ba 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僵硬度较高,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室室间隔厚度、左室相对厚度、左室原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速、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参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Ba PWV与心功能各参数有相关性。结论:Ba PWV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对于预防测评CHD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Ba PWV是CHD患者心脏重构、心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耿学峰宋丽萍朱宏旭郭云飞卢清玉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异常心脏重构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西格列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个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172例,分为西格列汀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8例,通过颈动脉超声评价治疗后12个月平均IMT变化。结果随访12个月后,西格列汀组IMT较基线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西格列汀组IM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同时,西格列汀组降糖效应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低血糖和体质量增加等不良事件未见增多。结论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治疗降低血糖同时可抑制颈动脉IMT进展。
郭云飞卢清玉韩萍张伶徐冬梅杨静文张福春
关键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高尿酸血症在肾脏及心血管疾病进展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在过去几十年里,认为高尿酸血症是常见的代谢紊乱。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血尿酸升高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及肾脏尿酸性结石形成。新近研究表明,尿酸水平升高可以导致内皮功能紊乱、血管功能改变,进而引起严重临床事件,如冠心病、肾脏疾病、高血压、中风等。目前,已有动物试验及流行病学研究阐明了尿酸与这些脏器疾患之间的关系。
王建梅郭云飞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
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炎症-凝血网络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炎性因子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深入探讨阿托伐他汀在ACS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行PCI治疗的ACS患者3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20例(阿托伐他汀术前20 mg/d,术后10 mg/d)、中剂量组120例(阿托伐他汀术前40 mg/d,后20 mg/d)及高剂量组140例(阿托伐他汀术前80 mg/d,术后40 mg/d),另外入选同期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正常者作对照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患者血脂浓度、血清炎症因子如阿托伐他汀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凝血指标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浓度。临床随访6个月记录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ACS患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及凝血因子TF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PIF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高剂量组炎症因子及TF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凝血因子TFPI浓度较治疗前升高,中剂量组仅hs-CRP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中、高剂量组炎症因子水平及TF浓度均明显降低,TFPI浓度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治疗1个月、3个月后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MACE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浓度,升高凝血因子TFPI浓度,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卢清玉刘庚张伶耿学峰郭云飞杨勇常宇锋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