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万里

作品数:11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制造业
  • 3篇要素密集度
  • 3篇制造业集聚
  • 3篇外部性
  • 3篇密集度
  • 3篇非期望产出
  • 2篇上市公司
  • 2篇生产率
  • 2篇面板数据
  • 2篇劳动力
  • 2篇劳动力结构
  • 2篇非线性
  • 2篇负外部性
  • 2篇产业集聚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市
  • 1篇动态面板
  • 1篇动态面板数据
  • 1篇动态面板数据...
  • 1篇新经济

机构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张万里
  • 6篇魏玮
  • 2篇睢博
  • 1篇朱雅玲

传媒

  • 2篇经济经纬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审计与经济研...
  • 1篇财贸研究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南方经济
  • 1篇亚太经济
  • 1篇产经评论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制造业集聚对效率的影响研究:抑制还是促进——基于地区和要素密集度分类的PSTR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文章在描述中国不同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特征事实基础上,基于要素密集度分类法,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个二位数制造业200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数据包络法求出效率,同时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求出各省综合EG指数,采用PSTR模型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制造业集聚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引入非期望产出的制造业集聚与效率并非呈简单的正向线性关系,将制造业分为集聚推进型,集聚递减型和过度集聚型,部分制造业出现一个甚至多个门槛值;(2)部分制造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处于过度集聚阶段,而中、西部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过度集聚现象;(3)集聚递减型和过度集聚型制造业的效率与集聚出现了负向关系,说明集聚并非越大越好,负外部性严重影响着产业的生产效率;(4)东、中、西部地区效率与铁路密集度都呈现负向关系,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集聚水平的提高。东、西部地区效率和能源呈负向关系,而中部逐渐转变为正向,说明东部拥挤和西部能源利用效率低已经严重阻碍当地经济发展。西部专利与效率呈负向关系,提高创新效率是解决收入差距的关键。
张万里魏玮
关键词:非期望产出要素密集度
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PSTR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依据雅各布外部性理论探究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2007—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PSTR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有正向作用;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产生非线性影响;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同,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也不相同;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且突破某一临界值,在更高的研发投入诱导下,中、西部地区相关多样性对辖区企业创新产生更为强烈的正向作用。
睢博张万里
关键词:外部性企业异质性
集聚经济、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207个地级市的证据被引量:4
2020年
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进。地区基础设施改进会从外部性上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有效连接,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基础设施变化条件下,我国分地区集聚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差异需作分类研究,以便深入讨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使用PSTR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的GML指数,以及有关计算产业集聚和相关多样化的指标,实证研究不同地区制造业集聚经济随着基础设施变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与相关多样性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非线性影响,并基本为正;集聚经济对GML指数的正向作用小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集聚经济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东部地区出现过度集聚现象;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外商投资均随着基础设施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更强的正向作用,东部地区政府干预促进当地生产水平,中西部地区政府干预作用随着基础设施增加而降低。
宣旸张万里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域异质性
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调节作用被引量:54
2020年
“中国制造业2025”首先提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要加速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基于中国区域间劳动力结构、收入分配、产业结构和智能化等存在差异的背景下,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验证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使用2004—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造基于产业结构差异和地理距离的Moore结构变动指数为空间权重矩阵,分析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效应,并探讨劳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空间调节作用。得到如下结论:(1)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性,产业智能化也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形成正向溢出效应,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造成负向的空间影响;(3)高低技能劳动力比值和男女比例的增加都会提高周边地区产业智能化带来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而加速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负向空间影响;(4)城乡收入差距和资本—劳动收入份额比值会增加周边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并降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演进。为此,应实施地区产业智能化与劳动力结构、工资收入相耦合的政策,积极发挥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地区产业生产率和要素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张万里宣旸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结构收入分配不平等
相关多样性是否能促进企业创新——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
2019年
本文依据雅各布外部性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基于1998—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泊松计数模型、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从企业研发行为和专利申请两个维度对相关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相关多样性对企业研发行为和专利申请产生正向作用;从企业性质来看,相关多样性对民营企业研发动机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对国有企业专利申请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地区考察,东部地区相关多样性对企业研发动机、研发投入及其专利申请均具有正向作用,中、西部地区相关多样性对企业研发行为和专利申请影响并不显著。
睢博张万里
不同地区制造业集聚对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基于中国29个省份17个二位数制造业2000—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将制造业按要素密集度分类,利用非期望产出数据包络法求出制造业的效率,运用非线性平滑面板转换模型,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制造业集聚水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引入负外部性的制造业效率并非与集聚程度呈正向关系,这里将制造业分为过度集聚型、集聚推进型和集聚递减型,集聚递减型和过度集聚型负外部性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2)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已处在过度集聚阶段,而中、西部也出现了过度集聚现象;(3)东部沿海地区效率与铁路密集度成负向关系,而与能源消耗成正向关系,交通拥挤影响着经济发展,且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是以高能耗为基础的。
魏玮张万里
关键词:DEA模型要素密集度负外部性
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对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负外部性的PSTR实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笔者基于中国17个二位数制造业2005年~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根据生产要素密集度对制造业加以分类,以非期望产出数据包络方法(DEA)和非线性光滑面板转换方法(PSTR)作为分析工具,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生产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1)将环境污染作为负外部性因素,得到的效率差异很大;(2)不同类型制造业效率和集聚的关系不同,但基本都是非线性关系;(3)过度集聚型和集聚递减型制造业说明集聚并非越大越好,负外部性对效率的影响不容忽视。
魏玮张万里
关键词:熵权法非期望产出EG指数
制度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质量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被引量:11
2018年
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双重驱动下,中国利用外资规模显著增加,但质量却停滞不前。制度环境的缺失和落后是限制外资质量提升的一大瓶颈。基于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相关制度和FDI变量,对各省制度环境和FDI质量进行了定义和测量,实证研究了制度环境对全国及区域FDI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度环境优化对FDI质量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的显著程度存在差异。全国层面,制度环境每优化1个单位,FDI质量提高0.297个单位;区域层面,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中部、西部、东部,制度环境每优化1个单位,FDI质量在中、西、东部分别提高0.162、0.109、0.026个单位。藉此,提出了优化制度环境,调整利用外资政策,注重质量观念,实施区域差异化引资战略的对策思路。
魏玮张万里
关键词:制度环境FDI质量
要素密集度、产业集聚与生产率提升——来自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熵权法得出综合EG指数和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生产率,利用中国207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市30个二分位数制造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在区分要素密集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地区要素密集度下集聚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最初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即由集聚效应转变为拥挤效应,并造成环境污染;分地区方面,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东部地区过度集聚现象比中西部地区要好一些;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对生产率提升存在积极作用,只是不同地区要素密集度制造业随着集聚水平提高而增加,正向作用效果的强弱不同;除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外,其他类型制造业道路密度与生产率呈负相关,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没有伴随集聚水平的提升而提高,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随着集聚水平提高而产生的拥挤效应并不明显;相关多样化对生产率存在正向作用,并且会随集聚水平提高而加强。
张万里魏玮
关键词:非期望产出要素密集度工具变量法
劳动力结构、工业智能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等工业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工业智能会对劳动力产生替代作用的"破坏能力"和补充新岗位的"创造能力",不同地区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差异等都会促使劳动力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不同。使用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工业智能化指数,通过建立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不同地区劳动力结构随着工业智能化指数变化如何影响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发现:(1)工业智能化能够提高生产技术,形成规模化生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2)当工业智能化不断发展,高低技能劳动力比值的增加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作用,随着智能技术不断融入企业内部并被劳动力熟练使用,高技能人才的提高才能有效提高经济增长;(3)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工业智能发展阶段,劳动力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中西部早期高技能人才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而东部地区工业智能化发展中期也会阻碍经济增长,需要根据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等因素调整适合当地发展的劳动力结构。
魏玮张万里宣旸
关键词:人工智能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结构新经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