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之梅

作品数:23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台州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台风
  • 6篇环流
  • 6篇降水
  • 4篇气候
  • 4篇利奇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气候特征
  • 3篇值模拟
  • 2篇地形
  • 2篇雨带
  • 2篇中尺度
  • 2篇切变
  • 2篇环流特征
  • 2篇环流形势
  • 2篇风切变
  • 2篇TBB
  • 2篇超强
  • 2篇垂直风切变
  • 2篇大气环流
  • 1篇登陆前后

机构

  • 22篇台州市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浙江省气候中...
  • 1篇天台县气象局

作者

  • 23篇翁之梅
  • 7篇王凯
  • 2篇李丽平
  • 2篇陈莲
  • 1篇华文漪
  • 1篇王盘兴
  • 1篇齐铎
  • 1篇甘晶晶
  • 1篇李南
  • 1篇吴幸毓
  • 1篇王丽娟
  • 1篇周雪君
  • 1篇刘汉华
  • 1篇陈小素
  • 1篇刘力源

传媒

  • 3篇气象科学
  • 3篇气象
  • 2篇海洋预报
  • 2篇浙江气象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大气科学研究...
  • 1篇第31届中国...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东地形对台风性质的影响——以1909号台风“利奇马”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采用WRF中尺度模式设计地形敏感性实验,模拟了台风“利奇马”的登陆和降水过程,分析了浙东地形对台风降水、路径、强度和结构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浙东地形对台风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浙东区域存在两个明显的雨量大值区,分别对应北侧天台山和四明山,南侧括苍山。区域平均雨量增幅约为50 mm,雨量大值区可达30%。山地地形的强迫作用可以促进低层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局地台风涡旋,从而增强台风降水并影响降水分布。海岸线喇叭口地形对降水增强也有一定的贡献。在不同的台风降水阶段,地形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强降水阶段地形影响更显著,降水效率的差异也越大。沿海小地形可以产生较大的雨量波动,海拔高度越高,雨量越大。环境风场与地形的交角是地形增幅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浙东的北侧区域虽然地形海拔高度低,但是受台风环流的偏东风影响时间更长,雨量增幅比南侧区域更显著。此外,浙东地形在一定程度上能减慢台风移速,减弱台风强度,对台风结构也有一定影响。
王凯李渊高丽翁之梅郭九华
关键词:数值模拟地形台风强降水
浙江省春季不同类型暖区天气降水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2007—2016年春季浙江及周边地区气象站观测资料与ECMWF再分析资料,分析总结浙江省春季暖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及中尺度概念模型。结果表明:浙江春季暖区天气具有云量多、雨量小、气温高、日温差小的特点,暖区降水的环流形势可分为西南气流型、暖切北抬型、冷切靠近型、东南气流型4类;冷切靠近型降雨最强,其次为暖切北抬型,雨量分布均表现为西南部大、东北部小,而东南气流型降雨最小。中尺度分析发现,浙江春季暖区降雨出现在沿海近地层东南气流与低层西南气流交汇的辐合上升区、850 hPa等θse线密集区,雨带走向与等θse线平行;近地层残留的冷空气和海陆温差造成的斜压不稳定可导致降水明显增强。
翁之梅周雪君甘晶晶王凯
关键词:天气分型环流特征中尺度结构
热带异常风场序列的傅立叶分析方案及试验
2009年
给出了热带异常风场多年序列{V′(t)}的一个傅立叶分析方案。对热带(30°S^30°N)1月850 hPa等压面1948—2005年{V′(t)}的试分析表明:1){V′(t)}总模方S′中定常波异常{V′*(t)}的模方S′*远大于信风异常{[V′(t)]}的模方[S′],这与气候风场V-模方-S以信风为主的谱结构有显著差异。2){V′(t)}的谱结构具有低维、低阶的特征,|m|=0,6的13个低|m|分量共拟合了S′模方的87.2%。3)全域定常波异常的合成波模方S′*|m|随|m|增大递减,|m|=1、2的V′*|m|拟合了S′*的44.4%,是构成{V′*}的最主要的分量;φ纬定常波异常的累积模方拟合率P′*|m|(φ)存在纬际差异,赤道至10°S带是主要高值带,20°N及以北是另一个高值带。4)全域和φ纬度上t年定常波异常模方及|m|=1、2的分量模方和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们的强异常与强ENSO事件密切相关。因此,傅立叶分析方法是研究热带异常风场时间序列时空结构的有效和有用的方法。
王盘兴华文漪吴幸毓翁之梅李丽平
关键词:ENSO
超强台风“梅花”非对称结构分析
本文通过FY-2C卫星产品TBB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 109号超强台风"梅花"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梅花"进入东海后所表现出的强对流云团分布,以及蕴涵的潜热及动能分布,均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征,西部对流...
翁之梅唐楹薛伟严雷刚
关键词:台风结构TBB垂直风切变
文献传递
2010“7.26”大暴雨过程初步分析
从天气环流形势、东风倒槽的结构模式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图、自动站实时风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副高位置、高空弱冷空气与东风倒槽发展关系密切,东风系统的热力特征和动力结构与暴雨的落区有一定关系。地面小系统环流的演变,对此次强降雨...
裘杭培李恭彪翁之梅
关键词:环流形势
文献传递
台风“利奇马”(1909)双眼墙结构的多源观测数据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CIMSS/MIMIC资料、雷达资料、国家气象中心台风定位定强资料,通过集成微波图像判断台风双眼墙形成,分析"利奇马"长达33. 5 h的双眼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受宫古岛附近岛屿地形影响和螺旋环流结构调整,内外眼墙对流出现两次偏移;(2)当台风强度较强且稳定时,内眼墙环流的偏移不会引起台风强度的变化,反而因台风强度稳定使内眼墙环流重新组织;(3)雷达回波显示内眼墙有3 h周期的生消发展过程,非对称摩擦效应决定了内外眼墙之间的对流交换主要发生在moat区西北部。
陈莲郑洋洋茅飘洋赖巧珍翁之梅
关键词:多源数据结构特征
一次高层东风波背景下风雹过程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2015年7月29日浙江出现大范围冰雹和雷雨大风,影响范围、强度远超各级台站预判。利用地面气象站、区域自动站、FY-2G红外云图、多普勒雷达产品、NCEP(1°×1°)分析资料,对该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由多单体风暴组成、位于高层东风波槽前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是本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直接制造者。2)中等偏弱的垂直风切变、上干下湿的水汽垂直分布及东风波西进叠加于低层暖区之上形成强不稳定层结是多单体风暴发生发展的有利环境背景。3)热带东风急流和高层东风波形成的辐散抽吸、近地面非绝热加热升温、地形抬升和边界层辐合线为对流发生发展提供有利动力抬升和对流触发条件。4)逆风区的出现、发展和控制与雹暴单体强度的发展、维持和减弱阶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脉冲风暴单体中层径向气流辐合与核心反射率因子的下降对地面大风预报存在2个体扫的时间提前量。5)东风波系统以动能转换的方式为本次对流天气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发展提供动能补给。6)加强500 h Pa以上中高层东向系统的监测和雷达产品短临实时监测,可提高此类对流过程预报的时间提前量。
翁之梅黄晓龙李南唐楹陈莲
关键词:多单体风暴冰雹
台州市台风气象灾害评估方法探讨
杨万裕刘汉华翁之梅李云法
关键词:台风影响气象灾害
超强台风“梅花”非对称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通过FY-2C卫星遥感TBB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对1109号超强台风"梅花"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梅花"进入东海后强度稳定,但其对流发展、潜热能和动能分布均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对流发展和垂直累积动能的非对称结构早于垂直累积潜热出现。为分析产生非对称结构的原因,本文计算了环境风垂直切变、温度平流和水汽通量散度,结果表明:(1)"梅花"环境垂直风切变使得其下风方及左侧对流强于上风方及右侧;(2)非对称结构程度与垂直风切变大小呈正相关;垂直风切变的增大与低层西太平洋副高加强导致低层的南风加大有关;(3)高空冷平流入侵使得"梅花"西部象限对流发展受抑制;(4)低层水汽通量散度的不均匀分布有利于"梅花"非对称结构的形成。
翁之梅唐楹薛伟严雷刚
关键词:TBB垂直风切变
一次长生命史超级单体降雹演化机制及双偏振雷达回波分析被引量:23
2021年
2019年3月21日一次长生命史超级单体导致浙江省中部多个县(市)降雹,为了研究超级单体得以长时间维持的环境背景及其云物理特征,利用常规资料以及宁波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粒子相态识别算法,对此次过程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前、850 hPa切变线附近和地面冷锋为超级单体提供了合适的环流背景;风暴传播区域对流有效位能的增加、风暴承载层的平均风向与风暴移动方向相近、风速大、对流风暴沿地面假相当位温梯度大值区向东传播及沿海强垂直风切变,导致中气旋旋转速度和旋转厚度的增加,这些都是对流风暴长时间维持的原因。通过此次降雹单体风暴结构分析发现:整个生命史对流发展非常旺盛,最大反射率维持在60 dBz以上,风暴顶维持在8 km以上,风暴质心高度出现的三次明显波动,对应三次降雹过程。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跃增量虽不及传统指标,但结合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密度(VILD)、VIL最大值及最大反射率因子大值区,对冰雹业务预报有指示作用。通过降雹单体双偏振特征分析发现:冰雹下落过程中的翻滚现象,导致差分反射率(Z_(dr))值接近0 dB,水平和垂直偏振波差异导致三体散射特征(TBSS)根部Z_(dr)大值区的出现;冰雹降落融化产生的外包水膜现象,使其Z_(dr)值增大,相关系数(CC)值减小;通过偏振参数Z_(dr)和CC特征,有助于识别高空大冰雹;超级单体的有界弱回波区(BWER)附近的Z_(dr)柱不仅可指示上升运动,同时对降雹单体不同的成长阶段具有指示作用。
高丽潘佳文蒋璐璐翁之梅
关键词:双偏振雷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