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山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1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地质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陕北黄土高原
  • 1篇湿陷性
  • 1篇数码显微镜
  • 1篇黄土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黄土湿陷
  • 1篇黄土湿陷性
  • 1篇工程地质
  • 1篇光学

机构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河南省煤田地...
  • 1篇四川省煤田地...

作者

  • 2篇刘振山
  • 1篇黄磊
  • 1篇黄润秋
  • 1篇李喜安
  • 1篇陈阳
  • 1篇洪勃
  • 1篇李林翠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影响黄土湿陷性因素的微观试验研究被引量:29
2015年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数码显微镜,分析了不同含水率黄土试样表面微区结构变化与黄土湿陷性的关系和不同埋深土样在水与外力共同作用下湿陷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所获取的微结构图像进行研究,分析了黄土湿陷前后土样中大、中、小孔隙和微孔隙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湿陷后比湿陷前土样微孔隙增多31.18%,小孔隙增多54.07%,中孔隙减少30.49%,大孔隙减少90.14%。这说明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黄土中的孔隙被逐渐压缩,大孔隙和中孔隙的数量逐渐减少,小孔隙和微孔隙的数量逐渐增加,为黄土的湿陷变形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讨论了土样中4类孔隙对黄土湿陷的贡献量,从微观角度综合分析了黄土湿陷的成因机理。
陈阳李喜安黄润秋黄磊李林翠洪勃刘振山蔡玮彬
关键词:黄土湿陷性扫描电子显微镜
陕北黄土高原工程地质分区研究--以志丹县为例
本文在以地貌特征为基础,充分利用地貌特征对工程地质规律性的控制作用,结合陕北地区地质结构特点、地下水埋藏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等工程地质条件,对陕北地区的工程地质进行了简单的区划.在此基础上,以志丹县为例,结合区域内各地...
王帅帅骆建文李喜安刘振山
关键词:工程地质黄土高原地貌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