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鹤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腺癌
  • 3篇胰腺
  • 3篇十二指肠
  • 3篇肿瘤
  • 2篇遗传学
  • 2篇胰十二指肠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腺肿瘤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细胞
  • 2篇腺肿瘤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癌
  • 1篇胆道
  • 1篇胆道肿瘤
  • 1篇胸部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第二...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方鹤
  • 3篇贾明库
  • 2篇武家成
  • 2篇林瑞新
  • 2篇鲍欣
  • 2篇张学文
  • 2篇刘洪
  • 2篇刘泽锋
  • 2篇张航
  • 2篇杨永生
  • 2篇胡宗强
  • 2篇李立
  • 2篇金雄
  • 2篇王冬冬
  • 1篇张丹
  • 1篇张奇
  • 1篇姚小晓
  • 1篇高红强
  • 1篇于世利
  • 1篇姜瑛

传媒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管对黏膜双层连续胰肠吻合在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胰管对黏膜双层连续胰肠吻合在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1例采用胰管对黏膜双层连续胰肠吻合完成TLP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吻合方式均采用结肠后Child法,依次行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问截至2018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l例患者均采用胰管对黏膜双层连续胰肠吻合顺利完成TLPD,手术时间为(352±25)min,胰肠吻合时间为(46±8)min,术中出血量为(168±34)mL,无术中输血患者,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10.1±4.4)d。21例患者中,12例发生生化瘘,3例发生B级胰瘘(均为Ⅱ型胰管),予抑制胰腺分泌和通畅引流后好转;无胆瘘、乳糜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发生。2l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1.3±2.0)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21例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肿瘤病理学类型:胆管下段癌8例,壶腹部癌6例,十二指肠乳头及十二指肠癌4例,胰头癌2例,壶腹部神经内分泌癌1例。(3)随访和生存情况:2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生存,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采用胰管对黏膜双层连续胰肠吻合行TLPD安全可行,吻合效果确切,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武家成张学文杨永生王禹方鹤林瑞新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
十二指肠大乳头腺癌合并胆道末端绒毛管状腺瘤癌变1例报告
2018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间断性腹部疼痛10年,加重20 d”于2018年1月9日入本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以右上腹为著,伴后背部放散痛,伴恶心、呕吐,进食后加重,无皮肤巩膜黄染。
刘文超杨永生贾明库方鹤张航冯默于世利张学文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胆道肿瘤病例报告
甲状腺癌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1],其发病率以每年4%的增幅上升[2]。表观遗传学是指染色体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涉及核苷酸序列的改变,但是影响基因的表达并且可以遗传给后代。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的典型机制。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是巨大的,理论上其可以被小分子和内源性酶类所逆转,因此表观遗传修饰成为改变细胞恶性转化进程的有意义的目标[1]。
李函阳方鹤姜瑛陈里新
关键词:甲状腺癌表观遗传学
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方案初治及复治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符合条件的晚期肺腺癌患者96例,分为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组(培美曲塞组)及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组(吉西他滨组)。培美曲塞组应用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奈达铂80 mg/m2,第2、3天;治疗前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过程中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奈达铂80 mg/m2,第2、3天。每组方案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每个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根据RECIST标准对肿瘤的疗效进行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进展(PD)、疾病稳定(SD),以CR+PR计算临床治疗有效率(RR),以CR+PR+SD为疾病控制率(DCR)。记录患者胃肠道反应程度、骨髓抑制情况,并适时给予白细胞或血小板等对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评估两组方案的毒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培美曲塞组42例,有效率为31.0%,疾病控制率为69.0%;吉西他滨组54例,有效率为26.0%,疾病控制率为68.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初治/复治、男性/女性、PS评分0~1/PS评分2的分层分析后,两组也均有较高的有效率,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培美曲塞组的Ⅲ和Ⅳ度毒副反应率低,并且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肿瘤标志物均有所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较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更适用于晚期肺腺癌的治疗。
李函阳方鹤南钰鲍欣于平刘林林
关键词:培美曲塞吉西他滨奈达铂肺腺癌
创伤后15年迟发性肝脏疝入右侧胸腔一例
2017年
1资料与方法 患并男性,35岁,就诊前12h夜间睡觉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上腹部疼痛不适入院,期间感胸闷,平卧时呼吸困难,无呕吐,腹痈前短期内无剧烈撞击史,15年前高空坠落后致胸部闭合性多发伤,血气胸,曾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入院查体:呼吸浅快,右肺呼吸音未闻及,语颤减弱,腹软,右上腹空虚,剑突下及右侧小上腹部膻痛、轻反跳痛伴肌紧张,肝浊音界上移,肠鸣青弱,2min未闻及。
方鹤高红强李立
关键词:右侧胸腔创伤后入院查体胸部闭合性
原发性胰腺印戒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9年
根据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分类,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液分泌型腺癌,多见于消化系统,最常见的部位是胃(86.8%)、结直肠(3.6%)和胆囊(2.5%),偶发于乳腺、膀胱、前列腺和肺,而原发性胰腺SRCC则极为罕见[1]。2016年12月本科收治1例原发性胰腺SRCC患者,现报道如下。
张佳琪姚小晓田轩张力夫方鹤贾明库张丹
关键词:胰腺肿瘤
甲状腺癌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通常易于诊断,但是针对无法进行手术和放疗的患者的治疗手段却很有限。甲状腺癌通常包含少数重复出现的遗传突变中的一种。鉴别并研究这些突变基因可以使我们更深人地了解这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进而带来新的诊断与治疗手段。据文献报道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本文将讲述散发的甲状腺癌中常见的遗传学变异,重点关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滤泡癌。
陈里新张奇李涵阳方鹤鲍欣
关键词:甲状腺癌遗传学
IgG4相关硬化性胰腺炎一例
2016年
患者男性,62岁。因“间断性腹痛加重1周伴进行性黄染”人院。1个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腹部胀痛,以右上腹为著,放射至腰背部,与进食及体位无关。病程中间断性发热,最高达37.5℃,自行口服“左氧氟沙星”(剂量不详)后体温降至正常。1周前腹痛加重,皮肤黄染,尿黄,体重减轻来我院就诊,人住肝胆胰内科。MRCP检查考虑为“胆总管占位性病变”而转入我科。
刘泽锋王志刚芦晋杨岚岚方鹤张航贾明库姜伟栋
关键词:IGG4胰腺炎硬化性间断性腹痛腹部胀痛皮肤黄染
腹膜后巨大囊性淋巴管瘤1例被引量:6
2018年
淋巴管瘤是一种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头颈部,其次为腋窝,腹部淋巴管瘤少见[1]。囊性淋巴管瘤是淋巴管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于腹膜后的囊性淋巴管瘤极少见。1一般资料患者男,21岁。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4 d"入院。专科查体:腹部略膨隆,未触及明显包块,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肠鸣音正常。各项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李欢方鹤武家成刘泽锋林瑞新
关键词:腹膜后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树鼩原代肝细胞培养及体内外感染HBV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HBV感染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研究HBV的感染机制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关键点,为开展HBV的相关研究,建立简单易得的HBV体内外感染模型是大势所趋。树鼩因与人和灵长类亲缘关系较近,使得HBV感染树鼩模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树鼩体内外感染HBV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树鼩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绩,对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方鹤金雄王冬冬刘洪马霖杰李立胡宗强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