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迎峰

作品数:39 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8篇地震
  • 17篇INSAR
  • 16篇形变
  • 15篇同震形变
  • 13篇断层
  • 7篇发震
  • 7篇反演
  • 5篇断层滑动
  • 5篇震源
  • 5篇汶川地震
  • 5篇M
  • 4篇地震危险
  • 4篇地震危险性
  • 4篇地震学
  • 4篇应力
  • 4篇数据反演
  • 4篇强震
  • 3篇地震预警
  • 3篇震级
  • 3篇震中

机构

  • 38篇中国地震局
  • 17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39篇张迎峰
  • 28篇单新建
  • 20篇张国宏
  • 13篇屈春燕
  • 8篇温少妍
  • 8篇刘云华
  • 7篇龚文瑜
  • 4篇宋小刚
  • 4篇王家庆
  • 3篇张桂芳
  • 2篇王振杰
  • 2篇刘亢
  • 1篇梁洪宝
  • 1篇马超
  • 1篇连达军
  • 1篇陶玮
  • 1篇宋春燕
  • 1篇解朝娣
  • 1篇李长军
  • 1篇甘卫军

传媒

  • 13篇地震地质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2015中国...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强震记录的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场及滑动反演被引量:1
2019年
GNSS连续站分布密度较低,难以满足地震近场位移准实时观测的需求,强震仪加速度记录可作为地表形变观测的重要补充手段。文中利用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分析了汶川M S8.0地震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震时强震数据,通过校正处理和2次积分得到了同震位移场分布。将强震仪所得的位移时间序列与高频GPS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强震仪与GPS计算的同震形变场在位移幅值、方向和总体分布特征方面较为接近。联合使用强震仪、GPS和InSAR数据,基于相同断层模型反演的断层滑动空间展布形态、滑动范围、滑动量、应力降和矩震级等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均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强震记录可作为获取地震近场位移序列的有效手段,为研究地表破裂过程和地震参数快速获取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联合使用多种数据,可提高数据覆盖密度,实现数据优势互补。
刘晓东单新建张迎峰尹昊屈春燕
关键词:强震仪高频同震形变
Mw7.9 Gorkha地震和Mw7.3 Kodari地震的InSAR数据反演及其应力触发分析
根据喜马拉雅断裂系的构造形态,本文选用了反铲型单一断层结构,利用Alos-2和Sentinel-1数据进行联合反演,获得Gorkha地震及其最大余震Kodari地震的滑动分布模型,并计算了Gorkha地震对Kordari...
张迎峰张国宏单新建
关键词:地震学发震断层
文献传递
GNSS for quasi-real time earthquake source determination in eastern Tibet: a prototype system toward early warning applications
Active 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results in destructive continental earthquakes and is theref...
李彦川单新建尹昊刘晓东刘云华张国宏张迎峰屈春燕
文献传递
高频GNSS实时地震学与地震预警研究现状被引量:13
2019年
为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如何提高地震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本文给出了国际上GNSS位移记录、强震动加速度记录、测震速度记录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现状,并总结了各自的特点,归纳出围绕高频GNSS地震学在震级与破裂过程实时反演中的几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1)引入北斗系统,基于高频GNSS(GPS/BDS)双系统的实时位移解算方法来提高实时单站位移解算精度,使实时解算精度达到厘米级;(2)开展强震仪加速度记录基线偏移校正研究,弥补地震近场GNSS站密度不足问题;(3)强震仪加速度记录与GNSS位移记录特点不同,开展强震仪加速度数据与GNSS位移数据实时融合处理研究,快速获得包含丰富地震形变和速率的波形数据;(4)测震学方法可快速估算震级,但是在强震发生时会出现震级饱和现象,造成震级估算偏低.需要开展基于GNSS位移时间序列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实时震级估算方法研究,通过与地震学方法比较和结合,来得到精度高、计算快的震级估值算法;(5)基于高频GNSS、断层初始模型快速选取、断层尺度、参数自适应调整是快速判断断层破裂方向的基础,在断层破裂过程自适应准实时反演算法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分析,表明基于高频GNSS地震学的震级快速确定、震源破裂过程准实时反演算法的发展将对我国地震预警系统从“二网融合”到“三网融合”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单新建尹昊刘晓东王振杰屈春燕张国宏张迎峰李彦川汪驰升姜宇
关键词:地震预警
2020年M_(W)6.0柯坪塔格地震的变形特征及其对周边地震危险性的启示被引量:2
2021年
塔里木盆地基底与天山造山带之间的持续挤压会聚,不仅造就了天山不断隆升的山体,也导致了遍布整个造山带的破坏性地震,而位于其山体两侧盆山交接区域的破坏性地震更是严重威胁着沿线居民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文中以2020年M_(W)6.0柯坪塔格地震为切入点,获取了该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并基于强震台加速度记录经双重积分得到了位移矢量,以此为约束反演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的运动学参数;此外,综合该区域历史地震和构造特征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本次地震与历史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而评估了柯坪塔格褶皱带周边的地震危险性。研究表明,2020年柯坪塔格M_(W)6.0地震的破裂范围受限于褶皱构造,其产生的地表形变促进了柯坪塔格前缘褶皱的抬升,由此推测该地震导致了褶皱带下伏沉积层底部滑脱面的位错,是褶皱带内SN向挤压应力集中释放的表现。包括本次地震在内的区域历史地震(1902年M_(W)7.7伽师地震、1996年M_(W)6.3伽师地震和1997—2003年伽师地震群)均可以解释为塔里木盆地基底向西南天山下插过程中地壳对不同部位应力积累特征的响应。经简单计算所得的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障碍体的情况下,柯坪塔格周边可发生M_(W)7.0以上地震。
张迎峰单新建张国宏李成龙温少妍解全才
关键词:INSAR强震动地震危险性
InSAR数据约束的2021年西藏比如M_(W)5.8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及库仑应力变化
2022年
文中运用D-InSAR技术获取的2021年3月19日西藏比如县M_(S)6.1地震的同震形变场显示:升、降轨LOS向同震位移场的长轴为NE向,其中最大抬升量和沉降量分别约为5cm和6cm;在此基础上,基于Okada模型反演断层面的精细滑动分布特征。反演结果表明近场残差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发震断层参数为:走向228°,为SE倾向断层,宏观震中位于(31.94°N,92.87°E),矩震级为M_(W)5.8,平均滑动角为-56.42°,最大滑动量达0.2m,倾角为55°。最后,运用Column33软件计算以反演断层为接收断层的不同深度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比如地震震中附近产生了明显的应力降,深部断层滑动量很小。后续地震事件通常发生在5~15km深度,这与相应深度的应力增加区域一致;以班公湖-怒江断裂和聂荣北断裂为接收断层的应力变化显示,比如地震在2条断裂的部分区域产生了应力加载,库仑破裂应力值ΔCFS>0.01MPa,需要引起关注。结合地表形变观测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初步认为,比如M_(W)5.8地震的发震断层为NE向隐伏次级断裂,位于班公湖-怒江断裂带西段北侧,断裂活动方式以正断为主,兼具少量走滑分量,发震断层与主断层的关系需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综合确定。
于书媛张国宏张国宏张迎峰丁娟范晓冉王绍俊
关键词:INSAR断层滑动
基于InSAR的大柴旦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获取与震源特征分析
文中以EnvisatASAR的升、降轨和宽幅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基于先验知识的最小二乘迭代逼近法获取大柴旦地震地表三维同震形变.三维形变场解算结果表明,2008年Mw6.3地震垂直向形变主要发生在断层南盘,以隆升形变为主,...
温少妍单新建张迎峰王家庆
关键词:地震学震源特征断层参数
文献传递
2008年汶川Ms8.0地震震害分布与构造关系研究
2021年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之上,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建筑物倒塌、崩塌滑坡等震害损失。深入开展区域构造与震害分布研究,对巨灾整体灾情分布和灾害指挥作战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合分析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地震诱发滑坡、PGA、GPS同震位移等信息,揭示汶川地震震害分布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紧密相关,构造带的分布和发育程度控制了震害范围和分布特征。滑坡密度、PGA与GPS形变场均表现为椭圆形,长轴沿映秀–北川断裂分布。龙门山断裂带的分带与分段特征控制了震害的空间分布。在东西分带方面,震害主要分布在后山推覆变形带之上,前山推覆变形带次之,而松潘–甘孜褶皱带与前陆扩展变形区上震害相对较轻;在南北分段方面,震害主要分布在中段区域,北段次之,南段震害最轻。其次,彭灌杂岩这一大型地质体对于震害分布也具有影响;小鱼洞与擂鼓地区一些特殊的构造变形带存在震害低异常区,从而影响震害分布。
刘亢李红光李红光李亦纲张迎峰
关键词:汶川地震震害PGAGPS
高频GPS和强震仪数据在汶川地震参数快速确定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高频GPS可以实时获取地表位移数据,在地震学中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比如快速获取震中、震级、地震烈度甚至震源破裂过程.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首先利用近场7个GPS台站数据反演震中位置,由于高频GPS和测震学确认的震相不一致,两种震中结果相距约15.7km.然后对高频GPS和强震动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的统计结果表明,尽管由于工作原理不同,高频GPS数据中的地震动峰值与强震记录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但是高频GPS记录的PGA、PGV和PGD同样可以作为计算地震烈度的指标.进而,使用SMBLOC程序对强震记录进行事后的基线偏移校正,得到与实时高频GPS精度相当的地表位移序列.最后,采用移动平均窗口对这些位移数据作平滑,基于最速下降法和OKADA模型,对汶川地震断层破裂的过程进行了回溯性准实时反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主断层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破裂,以14∶28∶04为基准,在震后20s提供初始震级MW7.0,震后70s震级稳定在MW7.8,但断层仍在破裂,在震后159s根据位移波形判断事件基本结束.研究表明,实时地表位移数据可以快速准确获取强震震级和破裂方向,从而使得高频GPS将对现有地震预警系统提供很好的补充.
尹昊单新建张迎峰屈春燕王振杰刘晓东张国宏李彦川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表位移震中位置
Mw7.9 Gorkha地震和Mw7.3 Kodari地震的InSAR数据反演及其应力触发分析
<正>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Gorkha(28.147°N,84.708°E)发生Mw7.9地震,震源深度15km,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有明显震感。5月12日,在主震发生17天之后,主震北东方向的破裂空区内再次发生M...
张迎峰张国宏单新建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