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林
- 作品数:66 被引量:286H指数:8
- 供职机构: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帕金森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帕金森合并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帕金森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从帕金森病、脑梗死及高血压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药物治疗建议,并为患者制订出院带药卡。患者使用多巴丝肼后出现幻觉、焦虑等精神障碍时,临床药师建议给予盐酸普拉克索0.125 mg,po,tid治疗精神障碍;多巴丝肼减至125 mg,po,tid;给予厄贝沙坦150 mg,po,qd与氢氯噻嗪25 mg,po,qd控制血压。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经过治疗后,帕金森症状明显改善,血压控制良好,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多项疾病合并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可协助医师完善用药方案,提高用药疗效和安全性。
- 徐丽丽陈春林胡文
-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梗死临床药师药学监护
- 丁苯酞的抗焦虑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的抗焦虑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地西泮组(2.5 mg·kg^(-1))、丁苯酞高、中、低剂量组(100,30,10 mg·kg^(-1))。连续给药14天,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孔板实验和印防己毒素诱导的惊厥实验,对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皮质酮的含量,比色法检测小鼠皮层组织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在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丁苯酞(100 mg·kg^(-1))能够明显增加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OE%,p<0.05)和进入开放臂的时间(OT%,p<0.01);在小鼠孔板实验中,丁苯酞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小鼠探头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直立次数和持续时间(p<0.001);在印防己毒素诱导的惊厥实验中,丁苯酞(30,100 mg·kg^(-1))能够拮抗印防己毒素诱导的惊厥;丁苯酞(100 mg·kg^(-1))能够明显降低小鼠皮层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p<0.05),但对小鼠血清皮质酮的含量没有影响(p>0.05)。结论:丁苯酞具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和降低脑内一氧化氮(NO)的水平有关。
- 付治凤刘福莉张奕陈春林
- 关键词:丁苯酞抗焦虑Γ-氨基丁酸受体一氧化氮
- 基于信号通路的中药抗抑郁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21年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而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仍然是医疗界的一大难题。近来研究发现,CAMP信号通路、ERK信号通路、BDNF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已经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以这些信号通路为靶点的药物起效快、疗效显著、作用持久。同时中药以其不良反应小、用药依从性好的优点也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就近年来细胞信号通路在中药治疗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找快速起效不良反应小的抗抑郁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 王金梦杨玉刘星玥陈春林
- 关键词:信号通路中药抗抑郁
- 熊果酸抗菌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近年来随着临床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中药抗菌药物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熊果酸广泛分布在中药植物中,经抑菌实验研究证实对G+菌为主的多种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并且与其他抗生素联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协同增效作用。对近年来熊果酸抗菌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分析,为其抗菌机制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借鉴。
- 张鹏尹向楠汪子姝许丽红陈春林
- 关键词:熊果酸抗菌中药
- 香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构建香丹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涉及的功能和通路进行分析,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香丹注射液中主要药效成分丹参素、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D、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迷迭香酸、氧化橙花叔醇为研究对象,依据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Pharm Mapper)预测香丹注射液活性成分的靶点,通过与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 Cards)治疗冠心病的靶点进行比对筛选,采用Cytoscape 3. 5. 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借助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GO生物过程及KEGG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香丹注射液8个药效成分作用于ACE、HSP90AA1、AKT1、NOS3、F2、F7等257个潜在冠心病靶点,主要涉及13个信号通路与10个生物过程。结论香丹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PPAR、补体和凝血级联、缺氧诱导因子l、雌激素等信号通路,通过抗炎、抗凝、抗缺氧、抗凋亡和调节激素等作用治疗冠心病。
- 李跃文刘志强赵越陈春林王博龙
- 关键词:香丹注射液冠心病网络药理学
- 临床药学干预对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通过对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临床药学干预,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比临床药学干预前(2020年1月~2021年3月)和干预后(2021年4月~2022年9月)各15个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不合理用药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及不合理抗生素的使用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01;χ^(2)检验,P<0.001)。结论:临床药学干预可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提高了抗菌药物在全院的合理使用率。
- 张晨宇陈春林吕志伟孙长亮彭真
- 关键词:临床药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干预合理用药
- 临床药师参与1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门诊治疗
- 2018年
- 目的通过参与1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咨询服务,探讨临床药师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门诊1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经医生推荐给临床药师,临床药师根据患者每天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和心率情况给予联合用药方案及服药时间指导,进行3个月的个体化用药服务。结果在门诊针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服务,提高患者血压控制有效率。结论临床药师个体化用药咨询服务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郝艳平赵越肖璐李娜王娜娜陈春林
-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药师药学咨询
- 夫西地酸联合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夫西地酸(fusidic acid,FA)联合黄芩素(baicalein,BE)在体内和体外对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特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微量棋盘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采用FICI评价综合效果,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测定杀菌效果。利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和防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ve window,MSW)进行测定,比较夫西地酸单独应用及联用黄芩素后防耐药突变窗的变化。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肺炎小鼠模型进行体内实验,测定FA和BE单独和联合治疗后生命体征、肺脏指数、菌落定植数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FA与BE组合的协同效应为53.8%,相加效应为30.8%,无关效应为15.4%。此外,研究人员观察到,当FA与BE以特定浓度(分别为1MIC和1/2MIC)结合时,在24h后对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ATCC29213、MRSA-ATCC43300和MRSA-210702212)均有杀菌作用。FA对这些菌株的MPCs为128~256μg/mL,而MSWs为64~256μg/mL。而当BE加入混合物时,菌株的MPCs降低到16~32μg/mL,MSWs降低了8~16倍,说明BE提高了FA对这些菌株的抗菌活性。FA和BE的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小鼠的生命体征影响很小。小鼠肺脏指数、肺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数、血清中炎症因子等实验结果表明,FA和BE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很小,但联合用药组对小鼠肺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药组。结论FA单独应用时,MSW较宽,联用BE后,FA的MSW明显缩小。FA联合BE有协同杀菌效应,治疗小鼠金葡菌肺炎效果较单药组好。
- 冯倩倩陈淼何嘉丽张晨宇徐荣陈春林
- 关键词:夫西地酸黄芩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 抑郁症治疗非单胺作用靶标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过去的几十年来,针对抑郁症治疗的药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临床应用仍以单胺能靶标的药物为主。基于近年来对抑郁症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所涉及的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单胺能递质的失调,这使人们得以突破单胺能递质的局限从而探求新的抗抑郁策略。本文将围绕这些新靶标以及相应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分析相应的发展前景。
- 车晓航叶小磊陈春林
- 关键词:抑郁症分子机制
- 西红花苷快速抗抑郁作用及其调节mTOR-BDNF信号通路的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探讨不同浓度西红花苷(Crocin)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建立皮质酮(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不同浓度(1、10、30μmol/L)西红花苷预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突触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DNF、mTOR蛋白的表达;体外研究中,将40只小鼠分成5组,灌胃生理盐水、CRO10 mg/kg、CRO30 mg/kg、CRO100 mg/kg、氟西汀20 mg/kg后行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记录其累积不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西红花苷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且能够改善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mTOR-BDNF通路密切相关。
- 陈春林胡玲榕杨玲童燕灵胡望舒
- 关键词:抗抑郁西红花苷皮质酮M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