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娟 作品数:9 被引量:56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38例肺肉瘤样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回溯性分析 被引量:22 2015年 背景与目的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属于非小细胞癌。但因其发病率低,目前治疗方法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PSC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38例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吸烟史、临床表现、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与免疫组化结果、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预后。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生存期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年龄26岁-76岁(中位年龄57.5岁),男女比例约为4:1,81.6%的患者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咳嗽和咯血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全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1年、3年、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8.4%、31.6%和18.4%。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及是否进行手术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肺肉瘤样癌临床表现无特殊,影响肺肉瘤样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有: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及是否进行手术。目前,手术根治切除是治疗PSC的关键,其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与配伍还需开展更多循证医学的探索。生物靶向药物可为PSC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李园园 张丽丽 蒋娟 杨华平 曹立明 顾其华 李敏 胡成平关键词:肺肉瘤样癌 生物靶向治疗 手术 远处转移 预后 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6例无进展生存期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敏感突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获益分析。方法随访2016—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一代EGFR-TKI一线治疗的1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PFS将患者分为PFS≤3个月组、>3~<12个月组、≥12个月组,分析PFS的获益因素。结果一代EGFR-TKI为影响PFS的独立因素(P<0.05),其中厄洛替尼进展的风险是埃克替尼的2.16倍,吉非替尼进展的风险是埃克替尼的4.48倍。PFS≤3个月和PFS≥12个月两组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埃克替尼组疗效最佳(埃克替尼对吉非替尼,P=0.009;埃克替尼对厄洛替尼,P=0.006),EGFR 19号外显子del (19del)突变组优于EGFR 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组(21L858R)(P=0.024),腺癌组优于非腺癌组(P=0.044),中分化组优于低分化组(P=0.022)。多因素分析显示,埃克替尼组疗效优于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组(P分别为0.018和0.006),腺癌组优于非腺癌(P=0.015),中分化组优于低分化组(P=0.034)。结论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EGFR基因等基线状态的不同可致不同PFS,一代EGFR-TKI药物为影响PFS的独立因素。 王鸯 李敏 蒋娟 曹立明 杨华平 邓彭博 胡成平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治疗临床获益后颅内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5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广泛用于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EGFR-TKI治疗后、原发病灶稳定甚至缩小的同时,却出现了新发颅内转移灶或者原有颅内病灶进展,其机制未明。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可能与EGFR-TKI的药物代谢动力学、NSCLC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异质性、EGFR突变本身特质及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有关。因此,本文就NSCLC患者在EGFR-TKI治疗临床获益后发生颅内转移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蒋娟 胡成平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肺肿瘤 颅内转移 绿茶提取物EGCG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移植瘤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2018年 目的以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干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对实体肿瘤微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A549荷瘤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空白组,分别给予裸鼠EGCG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处理9 d后处死裸鼠并剥离移植瘤,通过量子点双标免疫荧光标记CD31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观察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周细胞表达,并通过计数CD31-微血管密度(MVD)、α-SMA-MVD,计算周细胞覆盖率(MPI);量子点双标免疫荧光标记CD31与四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记录CollagenⅣ的表达量,并观察肿瘤微血管的基底膜形态结构;通过透射电镜评价内皮细胞、周细胞的形态与连接、基底膜的完整性以及肿瘤细胞与血管的关系。结果实验组中肿瘤组织CD31-MVD下降,MPI上升,CollagenⅣ总表达量下降,微血管基底膜变薄且规律分布,透射电镜示血管壁内皮细胞较前完整,周细胞较前增多,且与内皮细胞贴合更紧密。结论 EGCG对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瘤肿瘤微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其超微结构改变特点提示血管结构有向正常结构转化趋势。 邓彭博 熊曾 胡成平 李园园 曹立明 杨华平 蒋娟关键词: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在肺孢子菌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21年 肺孢子菌肺炎是免疫低下人群中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易造成进行性缺氧、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快速、准确的微生物学诊断对于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极其重要。近年来研究显示,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可应用于肺孢子菌检测,具有快速、全面、灵敏度高等优点,其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蒋娟 李园园关键词:机会性感染 急性呼吸衰竭 肺孢子菌肺炎 免疫低下 宏基因组学 改善预后 误诊为重症哮喘的呼吸窘迫一例 2018年 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因“反复喘息、运动后呼吸困难5个月”于2012年12月人当地医院就诊(具体诊疗资料不详)。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并予以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2013年3月14日,该患者在爬楼梯后突发严重呼吸窘迫,出现意识障碍、面色青紫、口唇发绀,无抽搐、呕吐与大小便失禁,被送至当地医院急诊科,经心肺复苏与经口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措施后恢复意识,生命体征平稳。 李园园 蒋娟 胡成平关键词:重症哮喘 呼吸窘迫 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的价值探索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构建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探索该体系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价值,从源头上促进呼吸危重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以2012—2021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专科出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将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模式融入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对比该体系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纳入出院病例2947例,其中实施前病例1105例,实施后病例1842例。出院诊断中涉及感染病例2643例,占89.7%,其中实施前963例(占87.1%),实施后1680例(占91.2%)。实施后在感染病例占比增加的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实施前下降2.9%(97.0%VS 94.2%,P<0.00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实施前下降12.4%(244.4 DDDs VS 214.1 DDDs),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实施前下降14.4%(131.0 DDDs VS 112.2 DDDs),均由高位波动转为线性下降(P<0.001)。结论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精准使用,临床诊疗团队是该体系的核心,新兴诊疗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夏小哲 李园园 蒋娟 李春辉 卢敬梅 戴智勇 陈浩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 危重症 放射性肺炎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8 2015年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重要的放疗剂量限制因素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目前放射性肺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临床上仍无特效治疗。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就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蒋娟 胡成平关键词:放射性肺炎 发病机制 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胸水癌细胞以及胸水cfDNA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比较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通过检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胸水标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明确胸水标本能否成为组织标本的替代选择。方法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符合入选标准的肺腺癌患者46例,收集患者的胸水游离DNA(cfDNA)、胸水癌细胞、肿瘤组织标本。采用液相芯片法检测3种标本EGFR基因突变状态。结果46例患者胸水cfDNA的EGFR基因突变率为43.5%(20/46),胸水癌细胞EGFR基因突变率为36.1%(13/36),肿瘤组织样本的EGFR基因突变率为45.7%(21/46)。胸水cfDNA与组织标本EGFR基因突变一致率为93.5%(43/46),κ=0.868。胸水细胞与组织标本EGFR基因突变一致率为91.7%(33/36),κ=0.822。结论胸水cfDNA标本、胸水细胞标本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配对组织标本一致性好,当无法获取组织标本时,胸水标本可作为良好替代。 蒋娟 李敏 许娟 曹立明 杨华平 邓彭博 安健 胡成平关键词: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 肿瘤 胸水 游离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