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岚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全麻
  • 4篇超声
  • 3篇瞬时波强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血压
  • 2篇胰肾
  • 2篇胰肾联合移植
  • 2篇诱导期
  • 2篇肾联合移植
  • 2篇气腹
  • 2篇全麻诱导
  • 2篇全麻诱导期
  • 2篇人工气腹
  • 2篇麻醉
  • 2篇静脉
  • 2篇肺不张
  • 1篇单剂量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心率

机构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林岚
  • 5篇余革
  • 3篇麦幸欢
  • 3篇汤庆
  • 3篇温晓晖
  • 2篇刘路浩
  • 1篇赵菊香
  • 1篇邱少东
  • 1篇孙卫文
  • 1篇陈盛强
  • 1篇陈正
  • 1篇熊石龙
  • 1篇张磊
  • 1篇赖静雯
  • 1篇李巧容
  • 1篇黄洁芳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超声瞬时波强测定全麻诱导期患者心功能及血压心率抑制最强时点及插管刺激作用最强时点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瞬时波强技术(WI)探讨麻醉诱导药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联合应用对患者心功能、外周血压和心率抑制最强时点,以及通过WI探索麻醉诱导期间气管插管刺激对心脏功能与外周血压作用最强时点。方法选取择期全麻插管患者56例。所有患者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并插管。记录诱导前(T0),静脉给药后1 min(T1)、2 min(T2)、3 min(T3),气管插管后1 min(TI1)、2 min(TI2)、3 min(TI3)、4 min(TI4)、5 min(TI5)瞬时波强参数[瞬时加速度波强(W_1)、负向面积(NA)、瞬时减速度波强(W_2)、心电图R波到W_1波顶点的时间间隔(R-W_1)、W_1波顶点到W_2波顶点的时间间隔(W_1-W_2)]、颈动脉最大直径(D_(max))、颈动脉最小直径(D_(min))、最大血流速度(U_(max))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统计分析麻醉诱导前后及插管前后各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麻醉诱导后,HR、SBP、DBP、W_2在T3时点下降到最低,W_1、NA在TI1时点下降到最低。T3时点HR、SBP、DBP、W_1、W_2、NA、W_1-W_2、D_(max)、D_(min)均较诱导前T0降低(P<0.05)。R-W_1及U_(max)较诱导前上升(P<0.05);气管插管后,HR、SBP、DBP在TI1时上升至最高,之后逐渐下降,W_1、NA在TI4时点上升至最高。插管后各时点HR、SBP、DBP、D_(max)、D_(min)较给药后T3升高(P<0.05),TI1时点W_1较T3下降(P<0.05),插管后各时点NA较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药物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联合应用对HR、血压产生明显抑制,对心脏功能抑制的时间更长,而且气管插管的刺激仍不能使心功能迅速恢复。插管即刻HR、血压达到应激的最高值,但心脏功能指标的反应是迟缓的。整个诱导期间颈动脉的流速是持续增高的。
郭静余革温晓辉林岚汤庆
关键词:瞬时波强心血管功能静脉麻醉药
超声瞬时波强技术评价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单剂量对循环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超声瞬时波强技术(WI)在全麻诱导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应用WI技术评价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注药前后对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气管插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丙泊酚组,每组30例,依托咪酯(0.3 mg/kg)和丙泊酚(2 mg/kg)单剂量静脉推注。分别在注药前(T1)、注药后2 min(T2)和呼唤睁眼时点(T3)测定心率、无创血压,同时点测定超声WI值。超声WI参数包括:瞬时加速度波强(W1)、收缩中期的反向波(NA)、收缩晚期的瞬时减速度波强(W2)、射血前期时间(RW1)、射血时间(W1-W2)。结果 (1)丙泊酚组T2时收缩压、舒张压、W1、W2、NA、W1-W2较T1明显降低(P<0.01),R-W1明显升高(P<0.05);T3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W1、W2、NA、W1-W2、R-W1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依托咪酯组T2与T1比较,以及与T3时相比较,所有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W1、W2、NA、R-W1、W1-W2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技术能较好反映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在单剂量静脉注药前后心血管系统的总体功能。与丙泊酚比较,依托咪酯在静脉注射时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丙泊酚单剂量静脉注射会引起心血管功能的一过性抑制。
林岚郭静余革温晓晖汤庆龙诗樱麦幸欢
关键词:丙泊酚依托咪酯循环动力学
杜仲叶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观察杜仲叶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巨噬细胞廓清速度及溶血素生成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茯苓多糖组及杜仲叶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14 d后,进行小鼠碳粒廓清和溶血素实验,测定小鼠巨噬细胞的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测定小鼠血清中溶血素的含量;计算小鼠脾脏、胸腺系数。结果:杜仲叶多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廓清能力、吞噬速度及血清中溶血素的含量,提高胸腺和脾脏系数,提高小鼠机体免疫能力。结论:杜仲叶多糖有增强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叶颖霞林岚赵菊香陈盛强孙卫文
关键词:免疫功能碳粒廓清溶血素
戴明循环管理对降低中药房处方内部调配差错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PDCA)管理对降低中药处方内部调配差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PDCA管理前处方268 560张,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实施PDCA管理后处方268 560张,比较实施PDCA管理前后中药处方内部调配差错率。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药物缺失、药物剂量差错、药物错配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中药调配中使用PDCA管理方法,能有效控制药物调配差错率,长期执行,对提高用药安全性、加强中药调配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林岚赖静雯叶颖霞李巧容
关键词: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生化指标在移植胰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相关生化指标在移植胰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超声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行胰肾联合移植术18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移植胰血栓临床高风险因素(血、尿淀粉酶水平骤降及空腹血糖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等)将受者分为高风险组(48例)和非高风险组(133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移植胰腺及重建血管情况,诊断移植胰血栓。根据供脾静脉是否存在血栓分为有供脾静脉血栓组(6例)和无供脾静脉血栓组(39例)。对比分析各组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脂肪酸和D-二聚体水平)和移植胰超声测量值(胰头厚径、胰体厚径、胰尾厚径、供脾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移植胰实质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其中,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81例受者中,高风险组空腹血糖、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4.7±1.9)U/L、(92.6±15.4)mmol/L、(9.7±1.7)U/L和(6.1±2.2)mg/L,非高风险组分别为(4.9±0.6)U/L、(209.4±34.4)mmol/L、(168.2±95.7)U/L和(1.3±0.6)m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35、0.001、0.017)。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移植胰血栓形成9例,均为高风险组受者,移植术后2周内发生8例;移植胰静脉血栓6例,移植术后2周内发生5例,且均发生在供脾静脉。有供脾静脉血栓组和无供脾静脉血栓组的空腹血糖、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供脾静脉血栓组和无供脾静脉血栓组供脾静脉内径分别为(11.7±0.5)mm和(3.9±0.2)mm,供脾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为(18.3±8.4)cm/s和(40.3±16.6)cm/s,组间比�
林岚刘路浩麦幸欢黄洁芳陈正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胰肾联合移植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瞬时波强技术监测参附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瞬时波强(WI)技术监测参附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气管插管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参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于注药前(T1)、滴注参附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后1 min(T2)、全麻诱导期(T3)、插管前(T4)、插管后1 min(T5)、插管后10 min(T6)测量心率、无创血压以及超声WI各参数。超声WI参数包括:瞬时加速度波强(W1)、收缩中期的反向波(NA)、收缩晚期的瞬时减速度波强(W2)、射血前期时间(R-W1)、射血时间(W1-W2)。结果对照组T3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W1、W2、NA、W1-W2较T1时明显降低,RW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T5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W1、W2、NA、W1-W2较T1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参附组T3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W1、W2、NA、W1-W2高于B组T3时点,R-W1低于对照组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参附组T5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W1、W2、NA、W1-W2低于对照组T3时点,R-W1高于对照组T5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WI技术能较好评估参附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心血管功能的变化,预注参附注射液可以明显减缓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心血管的波动,起到稳定作用。
林岚余革龙诗樱邱少东麦幸欢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高血压麻醉血流动力学
全麻人工气腹下老年患者肺不张发生的特点及其与膈肌抑制程度的关系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人工气腹肺不张发生的特点及其与膈肌抑制程度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年龄20~80岁,性别不限,BMI 20~29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n=20)。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人工气腹压力设定为10 mmHg。分别于麻醉前、机械通气5 min、人工气腹5和20 min、人工气腹结束后5 min和气管拔管后15 min时,于右侧膈肌点M型超声测量膈肌移动度,记录最小膈肌移动度,计算最大膈肌抑制程度;于右侧上急诊床旁肺部超声(BLUE)点、下BLUE点和膈肌点行B型超声检查,记录麻醉前肺超声评分(LUS)累计评分和围术期最高LUS累计评分。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围术期最高LUS累计评分升高,麻醉前膈肌移动度增加,围术期最大膈肌抑制程度增加(P<0.05),麻醉前LUS累计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人工气腹下老年患者围术期肺不张程度更严重,其机制可能与膈肌抑制程度增加有关。
刘彬彬温晓晖唐小芳林岚连祥基余革
关键词:肺不张超声检查气腹
超声监测气管内全麻患者人工气腹下膈肌移动度和肺不张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通过同步膈肌超声和肺超声评价人工气腹下膈肌移动度和肺不张的超声影像学变化,探讨人工气腹手术麻醉时可能出现气体交换异常的机制。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随机选择行气管插管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7例。分别在麻醉前自主呼吸时(T0)、麻醉后机械通气5 min时(T1)、人工气腹稳定后5 min(T2)、机械通气时人工气腹结束后5 min(T3)、气管导管拔除后15 min(T4)5个时点采用M-型超声监测膈肌移动度以及采用B-型超声监测肺部超声影像。分别记录膈肌移动度以及上BLUE点、下BLUE点和膈肌点所监测的超声影像进行LUS评分。结果(1)T0、T2、T4时点膈肌移动度分别为(12.07±2.70)mm、(4.52±0.81)mm、(10.17±1.99)mm。T1~T4时点膈肌移动度测量值与T0时点比较都下降(P <0.01);膈肌移动度在T2时点最小,与其他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膈肌移动度在T4与T0时点比较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 <0.01)。(2)T0、T2、T4时点LUS评分分别为(0.05±0.23)分、(2.19±0.57)分、(0.81±0.40)分。T1~T4时点LUS评分与T0时点比较显著性增高(P <0.01);LUS评分在T2时点最大,与其他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T4时点LUS评分与T0时点比较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超声可以同步监测膈肌移动度和肺泡萎陷(肺不张),显示全麻气腹胆囊切除术会引起较严重的肺泡萎陷(肺不张),由人工气腹后膈肌移动度明显受限所致;这种肺下部的肺泡萎陷(肺不张)是可恢复的,但在麻醉复苏期仍然不能恢复到麻醉前水平。
刘彬彬余革温晓晖林岚汤庆
关键词:超声肺不张人工气腹气管内全麻
D-二聚体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我院器官移植中心行胰肾联合移植术患者共54例,比较有移植胰血栓和无移植胰血栓患者术前1 d与术后1、3、7 d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比较移植胰有血栓时和无血栓时的D-二聚体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移植胰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水平对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血栓的诊断效能。结果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中,有移植胰血栓组和无移植胰血栓组的术前1 d的D-二聚体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分别与术后1、3、7 d的D-二聚体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术后1、3、7 d的D-二聚体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胰血栓形成时的D-二聚体水平与无血栓形成的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D-二聚体预测移植胰动静脉血栓的最佳临界值为3.305 mg/L,AUC为0.828,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7.8%,约登指数为66.7%。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后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发生移植胰血栓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幅度更大,可将D-二聚体3.305 mg/L作为筛查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血栓的“风险值”。
林岚刘路浩张磊熊石龙
关键词:D-二聚体胰肾联合移植血栓形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