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清
- 作品数:155 被引量:21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社科联立项资助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傩戏人生——辰州傩戏土老师口述史之邓治新篇被引量:1
- 2019年
- 沅陵辰州傩戏系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邓治新乃辰州傩戏土老师,他不仅擅长演唱《八郎买猪》、《姜女下池》等傩戏,还精通上刀山、下火海等傩技。采访中,邓治新讲述了自己曲折的学傩经历、多彩的从傩技艺,表达了坚定不移的传承信念。
- 郭婷刘冰清金承乾
- 关键词:口述史
- 关于南岳“和之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被引量:2
- 2006年
-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目的地竞争越来越激烈,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南岳衡山旅游目的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造以“和文化”为主题的南岳衡山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设想,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可资借鉴的措施和建议。
- 刘冰清危小明陈国生
- 关键词:南岳衡山旅游目的地
- 夯受降名城 铸和平圣地——芷江侗乡和平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实现"受降名城,和平圣地"的定位与目标要求,芷江侗乡和平文化旅游可立足于和平文化、抗战文化、侗族文化、生态文化四大资源,坚持大格局、做极品和讲"乐"性三个开发原则,优化布局和平文化及抗战文化中心旅游区、和谐生态旅游区和民族风情旅游区三个功能区,开发设计抗战文化、和平文化、侗族文化、生态文化四大旅游产品以及区内、跨区两大旅游线路,并在推介营销、基础设施、商贸服务和行业建设等方面提供一些有力保障。
- 刘冰清吴静黎
- 关键词:旅游
- 瓦乡人居住文化变迁考察——以湖南沅陵J村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湖南沅陵J村是一个瓦乡人聚居地,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其居住文化在建筑外在形式、内部结构功能以及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变迁,这与国家政策支持、技术发展、经济条件改善、思想观念转变、攀比心理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 刘冰清赵颖刘纯
- 关键词:瓦乡人居住文化
- 酉水河湾村的祭祀文化田野考察
- 2022年
- 农民对死后世界的各种想象构成农民重视祭祀的主要动力,祭祀中不仅表达着农民孝道的超自然延续,而且还蕴含着强烈的生命价值的本体性关怀,这一价值导向构成农民生活的目标,其他一切追求都由此展开,并产生其他附属性价值。强烈的生命意识关怀和传宗接代的理念成为农民的超越性信仰。透过这一文化个案,可以看到农民的传统价值在现代性潮流中依然在乡间有一定的坚守市场。
- 胡阿飞刘冰清
- 关键词:灵魂观祭祀
- 变迁与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土客关系研究
- 2018年
-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土著"内涵丰富,构成复杂,既有"蛮夷",也有华夏。"永嘉之乱"后,北方民众大量南迁,武陵地区在这一时期也迁入了不少的客民。这些客民有"逃亡如蛮"的汉人,也有兵家、吏家、流民等。在统治者的争夺、治理以及客民的带动下,武陵地区特别是沿江、平原地带的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土客矛盾。研究认为,武陵民族关系研究不能简单就民族论民族,而应立足区域族群关系场域,深入分析空间、时间以及人口流动对作为文化主体的族群及其关系的影响。
- 曹大明刘冰清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土著客民交融
- 论湖南人的形成(上)
- 2014年
- 西周之后,从楚人进入湖南开始,随着华夏民族的形成,湖南的汉民族也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中发轫;秦汉至南北朝是湖南人雏形的形成时期;隋唐至两宋:湖南人雏形的发育时期;元明至清:湖南人形成的定型时期。
- 刘冰清
- 关键词:湖南人楚人华夏民族汉民族
- 火场土家族的斗鸟习俗
- 2011年
- 湖南省沅陵县境内的火场土家族乡,素有“鸟乡”之称,斗鸟活动一直十分兴盛,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里的土家人对鸟的感情执着而热烈,尤其是对画眉鸟情有独钟,其“画眉鸟文化”已被列为怀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调查基础上,主要对火场土家族的斗鸟习俗进行介绍和简单分析,以期更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火场土家族的鸟文化事像。
- 刘冰清
- 关键词:土家族斗鸟火场习俗画眉鸟鸟文化
- 略论侗族文化生态保护——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侗族文化丰富多彩,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可通过加大培育文化生态保护意识,制定通道侗族"核心文化物种"保护规划,推进侗寨申遗项目进程,正确处理侗族文化保护与利用开发的关系,联袂湘桂黔三省侗族聚居区共建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举措,促进通道乃至湘桂黔侗族地区侗族文化生态的保护。
- 刘冰清吴静黎
- 关键词:侗族文化生态保护
- 姊妹节传说的两端演变与引领功能
- 2023年
- 传说有接近于历史以及与文学相近的“两端”,传说就是在这样对立的两极空间里展示它的生命力和历时变迁,苗族姊妹节传说及其功能的演变对此作了生动的演绎。关于苗族姊妹节传说,早期为人们所相信,蕴含一定真实历史记忆的是流传于台江县施洞镇良田村一带的《月九和英九传说》。随着“吃姊妹饭”活动由源起的中心区向四周扩散,原来的传说相近于文学的一端逐渐被“拉长”,往远古延伸,跟神话传说时期的始祖联系起来,形成“神圣叙事”。同时,随着节日形态或相关风俗的发展,传说接近于历史的一端也发生了变迁和演化。
- 刘冰清谷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