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辑

作品数:2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林业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油桐
  • 5篇油桐尺蛾
  • 5篇尺蛾
  • 4篇油茶
  • 4篇害虫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敌
  • 3篇桉树
  • 3篇寄主
  • 3篇红树
  • 3篇红树林
  • 3篇斑病
  • 2篇营养
  • 2篇原代培养
  • 2篇原代细胞
  • 2篇原代细胞培养
  • 2篇植物
  • 2篇生物防治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炭疽

机构

  • 24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广东互信生物...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4篇罗辑
  • 13篇蒋学建
  • 11篇邹东霞
  • 11篇钟雅婷
  • 9篇常明山
  • 9篇廖旺姣
  • 7篇吴耀军
  • 6篇李德伟
  • 6篇邓艳
  • 6篇黄华艳
  • 2篇黄乃秀
  • 2篇赵程劼
  • 2篇侯春生
  • 2篇韦维
  • 1篇叶航
  • 1篇廖旺娇
  • 1篇秦元丽
  • 1篇陈崇征
  • 1篇朱英芝
  • 1篇杨振德

传媒

  • 11篇广西林业科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广西植保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桐尺蛾中肠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2016年
为建立可供油桐尺蛾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油桐尺蛾中肠上皮原代细胞系,采用组织块法、胰酶消化法和机械分散法分别对油桐尺蛾中肠上皮组织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培养效果最佳,细胞贴壁较好且生长旺盛。细胞移入培养瓶72 h可观察到细胞从组织块中迁移出来,呈细长梭形,随后数量增多形成网状集落,可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达60 d。说明油桐尺蛾中肠上皮原代细胞的最佳培养方法为组织块法。
钟雅婷罗辑蒋学建黄华艳
关键词:油桐尺蛾原代细胞培养组织块法
桉蝙蛾天敌寄蝇调查与寄蝇成虫生物学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为查明广西桉蝙蛾天敌寄蝇的种类、分布及其对桉蝙蛾的控制效果,2012年和2013年的1—5月在桉蝙蛾发生区采集桉树木段带回室内收集寄蝇成虫。共收集到寄蝇498头,经鉴定均为栗色舟寄蝇Scaphimyia castanea Mesnil;调查了38个县(市),有29个县(市)调查到寄蝇的分布,约占调查县(市)的76.32%。平均寄生率为8.09%,最高寄生率33.33%;寄蝇羽化后即可交配;寄蝇寄生桉蝙蛾幼虫,产卵方式为伪胎生型,寄蝇交配1周后,将卵产在虫包中,幼虫脱离母体后迅速侵入蝙蛾虫道中寻找寄主。
蒋学建杨秀好李德伟罗辑
关键词:寄生率生物学
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鉴定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掌握其生物学特性,为抗病油茶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广西南宁市、来宾市和崇左市香花油茶林地典型炭疽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获得致病菌株,依据病原菌形态特征描述和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几丁质合成酶(CHS1)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进行鉴定,并采用平板法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广西南宁市、来宾市和崇左市3个地区香花油茶林地采集典型炭疽病样品中分离获得的76株炭疽菌属真菌,对健康香花油茶叶片均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略有差异;代表菌株CXNN02、CXLB08和CXCZ09的离体接种病斑平均直径分别为6.48、6.39和5.20 mm,活体接种病斑比前者略小,分别为5.53、5.33和4.97 mm,以CXNN02菌株的致病力略强。菌株CXNN02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菌丝灰色至深灰色,气生菌丝茂盛,绒毛状,背面产生黑色色素;菌丝生长较快,平均生长速率为11.75 mm/d;分生孢子光滑,无色,单胞,圆柱状,顶端钝圆或略尖,大小为(13.30~20.67)μm×(3.39~7.48)μm;分生孢子附着胞浅褐色至褐色,单个或多个,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完整,大小为(6.50~10.69)μm×(5.17~9.50)μm。对菌株CXNN02、CXLB08和CXCZ09进行形态学结合病原菌多位点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核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是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温度均为28℃,最适菌丝生长pH为4~5,最适产孢pH为6,菌丝生长的较佳碳源为D-麦芽糖、D-葡萄糖、D-果糖和D-木糖,最佳产孢碳源为乳糖,较佳氮源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粉3种有机氮源,最佳产孢氮源为酵母粉;完全黑暗有利于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结论】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
廖旺姣韦维邹东霞钟雅婷罗辑叶航
关键词:炭疽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
油桐和桉树叶主要成分对油桐尺蛾中肠酶类的影响
2020年
为了解油桐尺蛾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和适应机制,测定了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广林9号无性系和油桐(Vernicia fordii)叶片主要生化物质的含量,探讨两种寄主植物对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中肠主要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油桐叶的可溶性糖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广林9号叶,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广林9号,两者的丹宁含量差异不显著。油桐尺蛾取食油桐叶后,其中肠蔗糖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取食广林9号叶者,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显著低于取食广林9号叶者。油桐可能是油桐尺蛾更适宜的寄主植物。
钟雅婷邹东霞廖旺姣赵鹏飞黄华艳罗辑
关键词:油桐尺蛾酶活性寄主植物
日本追寄蝇对替代寄主的选择性
2020年
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是林业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日本追寄蝇,对该蝇的替代寄主进行筛选,为其繁殖和利用提供参考。设计日本追寄蝇室内繁育替代寄主的优化试验,选取4种寄主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日本追寄蝇对家蚕(Bombyx mori)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幼虫寄生效果较好,对大蜡螟(Galler mellonella)幼虫的寄生效果较弱。用75%酒精+60℃温水处理大蜡螟幼虫后,大蜡螟幼虫失去爬行和吐丝能力,且死亡率较低,日本追寄蝇对处理后的大蜡螟幼虫寄生效果较好,产卵数、寄生率和化蛹数大幅提高,超过了对甜菜夜蛾的寄生效果,说明被处理后的大蜡螟老熟幼虫是日本追寄蝇较好的替代寄主。大蜡螟可工厂化生产,因此日本追寄蝇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赵鹏飞常明山罗辑陈旭日刘谋伟邓李星蒋学建
关键词:替代寄主
油桐尺蛾中肠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目的]建立可供油桐尺蛾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油桐尺蛾中肠上皮原代细胞系。[方法]采用组织块法、胰酶消化法和机械分散法分别对油桐尺蛾中肠上皮组织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结果]组织块法培养效果最佳,细胞贴壁较好且生长旺盛。细胞移入培...
钟雅婷罗辑蒋学建黄华艳
关键词:油桐尺蛾原代细胞培养组织块法
广西人工林主要害虫寄蝇类天敌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对广西松树、桉树、红树林等主要造林树种的40多种害虫的天敌寄蝇进行了调查。在13种害虫上采集寄蝇标本超过1 000个,经鉴定共8属12种。其中,有18种(次)寄主新记录。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该12种寄蝇的形态特征检索表。
蒋学建罗辑常明山李德伟邹东霞
关键词:人工林害虫寄蝇
油茶不同品种(系)对茶黄蓟马的抗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茶黄蓟马又称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属缨翅目蓟马科(Thysanoptera:Thripidae)[1],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台湾、河南等省区;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2-3]。主要寄主有茶叶(Camellia sinensis O.Ktze)、葡萄(Vitis vinifera L.)、芒果(Mangifera indica L.)、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李德伟邓艳蒋学建常明山罗辑
关键词:茶黄蓟马油茶抗虫性
黄野螟成虫触角电镜观察及其对7种杀虫剂的EAG反应被引量:2
2019年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黄野螟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观察,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分析触角对7种杀虫剂的电位反应。结果表明:黄野螟成虫触角长8600~9100μm,雌雄触角均为线状,感受器主要有毛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6种。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黄野螟雄虫的毛形感器在数量上多于雌虫。在触角电位检测中,雌雄黄野螟成虫存在差异,黄野螟雄成虫对乙多·甲氧虫酰肼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黄野螟雌成虫对苏云金杆菌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
赵鹏飞常明山吴耀军罗辑方小玉杨振德周红英
关键词: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触角电位
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红树林害虫技术被引量:8
2018年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和柑桔长卷蛾(Homona coffearia)是红树林最主要的食叶害虫,每年都会对广西沿海红树林造成严重损失。常规的农药防治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而赤眼蜂能很好的寄生红树林食叶害虫的卵,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红树林害虫防控方法。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投放赤眼蜂的蜂球和相应投放器,结合无人机技术,实现了赤眼蜂的自动定点释放。在钦州和防城港用无人机放蜂500 hm2,效果检查发现蜂球投放合格率为92.5%,害虫防治效果均在92%以上。
罗辑常明山李德伟牟晓伟程鸿远蒋学建吴耀军邓艳
关键词:赤眼蜂红树林生物防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