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信息资源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循证
  • 1篇循证医学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饮用水中
  • 1篇藻毒素
  • 1篇中毒
  • 1篇三峡库区
  • 1篇生态习性
  • 1篇燃煤型
  • 1篇燃煤型氟中毒
  • 1篇微囊藻
  • 1篇微囊藻毒素
  • 1篇卫生调查
  • 1篇污染
  • 1篇习性

机构

  • 5篇重庆市涪陵区...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5篇王兴明
  • 4篇韩林
  • 2篇曹勇
  • 2篇封雷
  • 1篇甘兰琴
  • 1篇虞平
  • 1篇李革
  • 1篇邵祝军
  • 1篇代兴碧
  • 1篇洪亮
  • 1篇李敏
  • 1篇余天莉
  • 1篇程云联
  • 1篇朱兵清
  • 1篇李优良
  • 1篇罗太珍
  • 1篇代敏
  • 1篇宋立荣
  • 1篇杨焰
  • 1篇杨焰

传媒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重庆市预防医...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人群军团菌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2005年
陈方其邵祝军程云联任红宇洪亮朱兵清余天莉赵廷容王兴明罗太珍
关键词: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军团菌感染三峡库区军团菌病病原菌
菜姆病传播途径及其二棘血蜱生态习性的研究
蒲朝文李革李优良封雷代兴碧韩林王兴明李敏虞平赵廷蓉
该研究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二棘蜱血的密度、季节消长、在流行季节一天内蜱的消长情况、蜱的繁殖季节、以及与气温雨量的关系和生态环境的相关特点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在自然疫源地二棘血蜱的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为40%,并分离...
关键词:
关键词:菜姆病二棘血蜱生态习性
基层疾控机构信息资源计算机管理模式探讨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疾病预防控制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温藏着极大的潜力。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十分普及的年代,疾病预防控制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尤为重要。从目前全国计算机管理行业信息发展情况看,基层疾控机构较医疗机构滞后,...
程荣联韩林王兴明杨焰曹勇
关键词:疾病控制计算机管理
文献传递
重庆市涪陵区城乡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重庆市涪陵区城乡居民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污染现状。方法在涪陵区市政水源水(长江水)、管网水、二次供水系统设立采样点;同时,抽取水源和水处理工艺完全相同的4个乡镇水厂,选择其水源水、管网水;在上述4个乡镇分别选择3~4个农村居民饮用水井。于2004年6—11月,采集各采样点水样。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MC-LR含量,采用氯化亚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磷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氮含量。结果6—11月市政水源水(长江水)、管网水以及6月市政二次供水、乡镇水厂水源水、管网水、农村居民饮用水井水水样中均未检出MC-LR。7—11月乡镇水厂水源水中MC-LR含量为(0.63±0.27)μg/L,高于管网水[(0.57±0.25)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8,P>0.05)。农村井水中MC-LR含量以8、9、10月最高,7、11月次之。市政水厂水源水、管网水水样中总磷、总氮的含量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地面水三级卫生标准要求;7、11月二次供水水样中总磷、总氮的含量高于8、9、10月。乡镇水厂水源水、管网水所有水样中总磷、总氮含量均超过国家地面水三级卫生标准。7—11月农村饮用井水水样中总磷、总氮含量略低于乡镇水厂水源水、管网水。7—11月氮磷比为6.56~13.13,其中8、9、10月氮磷比约为7.2,适合各种藻类生长且是水体中MC-LR形成的高峰期。结论本次调查的涪陵区城乡饮用水不同程度地受到MC-LR污染。在今后的改水工程中,应增加去除MC-LR的设施和加强消毒处理。
蒲朝文韩林封雷宋立荣王兴明甘兰琴赵廷蓉代敏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卫生调查
我国改灶降氟防治燃煤型氟中毒效果的评价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分析我国燃煤型氟中毒的改灶降氟防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05年12月。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居室保温性与改灶降氟防治效果的资料来源于三峡库区监测点。通过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相关文献,对研究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对燃煤型氟中毒改灶降氟防治效果的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9篇为C级,3篇为D级。炉灶正常使用下降率与8~12岁氟斑牙、尿氟下降率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87、–0.63,P<0.01、0.05)。氟斑牙下降率和炉灶正常使用下降率与居室保温性能间具相关关系(两个等级相关系数相同,均为r=–1.00,P<0.01)。结论我国改灶降氟防治燃煤型氟中毒效果方面的研究尚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本研究结果提示对改灶降氟防治燃煤型氟中毒而言,不仅改灶重要,改灶后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和住房改造提高其保温性也与防治效果有关。
程荣联韩林王兴明杨焰曹勇
关键词:燃煤型氟中毒改灶降氟循证医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