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
-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开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常压引流和负压引流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常压引流和负压引流的效果。方法 87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4例)与B组(43例)。两组均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A组行负压引流,B组行常压引流,比较两组术后失血总量、手术前后2 d血红蛋白含量差值、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术后不同时间伤口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失血总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2 d血红蛋白含量差值与术前Harri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 h、24 h、48 h引流量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负压引流与常压引流相比失血量与引流量均更少,Harris评分升高幅度更大,为伤口引流理想方式,具有较大应用与推广价值。
- 杨广杰卜一多周炳康陈有肖亮郭庆功
- 关键词:引流负压出血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负压引流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负压引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成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术后对照组予以常规引流方案,研究组采用负压引流方案。比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换药次数、失血量、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引流量等治疗指标差异,记录髋关节功能评估结果及创口感染情况。结果1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换药次数、失血量、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引流量等治疗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Harris评估优良率为88.5%,同对照组的86.9%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创口感染率为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疗法的患者予以术后负压引流方案,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创口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广杰周炳康陈有肖亮郭庆功
-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负压引流临床疗效
-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探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是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对照组30例患者行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疗效确定,可作为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周炳康郭庆功杨广杰肖亮陈有王永胜
-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老年人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应用研究被引量:43
- 2017年
-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MS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X线、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股骨颈骨折解剖分型、Garden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另外随访2年,统计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以手术解剖分型、Garden分型为标准,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解剖分型、Garden分型诊断相符率分别为98.00%、100.00%,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的86.00%、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死亡1例,失访2例,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分别为8.25%、3.09%。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相比X线平片在股骨颈骨折解剖分型、Garden分型诊断上有明显优势,可指导手术治疗,减少术后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
- 杨广杰陈有王永胜郭庆功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X线平片
- 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与膝骨关节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无关节炎影像学表现的膝关节运动型损伤患者52例为对照组。按照X线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膝骨关节炎组;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评价膝骨关节炎症状严重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关节滑液中IL-18水平,分析IL-18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膝骨关节炎组的关节滑液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随着膝骨关节炎病情程度的加重,IL-18水平、疼痛评分、僵硬评分、肢体功能评分,以及WOMAC总分逐渐升高(P <0.05);IL-18与疼痛评分、僵硬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WOMAC总分均呈正相关性(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关节滑液IL-18水平诊断膝骨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771,敏感性为90.28%,特异性为65.38%。结论:关节滑液中IL-18水平与膝骨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膝骨关节炎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陈景涛陈有李玉静刘志刚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8关节滑液病情
-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探讨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系统联合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Cobb角为(4.9±0.3)°,明显优于治疗前的(25.5±0.8)°(P<0.05);治疗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本组64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钉松、断钉、脊髓损伤、脑脊液漏液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系统联合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 周炳康郭庆功杨广杰肖亮陈有王永胜
-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胸腰段脊柱骨折
- 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后踝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2%(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3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效果显著,能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周炳康郭庆功杨广杰肖亮陈有王永胜
-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后踝骨折手术
- 微创经椎旁肌间入路联合单侧/双侧椎弓根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比较
-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过程中,应用单侧椎弓...
- 周炳康郭庆功杨广杰刘爱国陈有肖亮王永胜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然后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该组患者均使用钢板重建的方式进行内固定治疗,平均手术时间是(2.9±0.7)h,术中出血量是(682.3±21.5)m L,骨折愈合时间是(77.6±6.9)d。该组患者通过Matta评分系统和Torentta评分系统的评分,优良率为96.67%,骨折复位情况良好。该组患者通过Majeed评分系统的评分,优良率为93.33%,骨盆和髋臼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我们要对患者进行损伤的有效控制,同时要严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还要注意帮助患者进行术后的适度锻炼,这样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周炳康郭庆功杨广杰肖亮陈有王永胜
- 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髋臼骨折手术治疗
- 术前联合前倾角测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意义
- 2024年
- 探讨术前联合前倾角测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2例,A组36例接受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并测量联合前倾角,B组36例不接受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与前倾角测量,对比两组Harris评分、VAS评分,影像学表现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Harris评分、VA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B组。结论 前倾角是影响髋臼假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如果前倾角不当,可能导致髋关节不稳定,增加脱位的风险,通过精确测量和控制前倾角和外展角,可降低脱位率,对于确保手术的成功和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有很大裨益,适合在临床中推广。
- 陈有刘敏王永胜王鸿旭杨广杰
- 关键词:髋臼假体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