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万隆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哥特式
  • 3篇女权
  • 2篇英国小说
  • 2篇女权主义
  • 2篇文学
  • 2篇小说
  • 2篇呼啸山庄
  • 2篇《呼啸山庄》
  • 1篇德国表现主义
  • 1篇电影
  • 1篇虚实
  • 1篇虚实手法
  • 1篇虚实相生
  • 1篇选举
  • 1篇选举权
  • 1篇英国戏剧
  • 1篇英国小说家
  • 1篇早期戏剧
  • 1篇莎士比亚
  • 1篇诗歌

机构

  • 7篇台州学院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13篇高万隆

传媒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台州学院学报
  • 1篇铜陵职业技术...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1998
  • 1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方哥特式文化景观——哥特式文学与电影的承传
2011年
哥特式复兴是当代西方文化的景观。哥特式文化的出现有其审美和文学根源。早期英国哥特式文学的发展是哥特式文化的土壤,并由此确立哥特式传统。其后,哥特式文学传统又影响了电影,从而产生了哥特式电影。而哥特式电影又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继承和发展了哥特式文学传统的要素,从而为哥特式在当代的复兴或哥特式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推助作用,并成为当代哥特式文化重要的景观之一。
高万隆
关键词:哥特式文学电影文化承传
二十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戏剧
1998年
英国戏剧在经历了20世纪上半期商业剧、现实主义戏剧、左翼戏剧、荒诞戏剧这样一些主流戏剧的发展之后,到了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变化和发展,这是以1962年7月英国“国家剧院”的建立为标志的。“国家剧院”的建立可以说是英国几代戏剧家六十余年的奋斗结果。1963年10月,“国家剧院剧团”上演了开院之作《哈姆莱特》。自“国家剧院”(1988年。
高万隆
关键词:国家剧院莎士比亚工人阶级英国戏剧早期戏剧李尔王
论英国哥特式小说被引量:12
2009年
在我国的英国文学研究方面,哥特式小说因被认为是英国小说发展的支流而受到忽视。哥特式小说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催生因素之一,其影响延续至今。哥特式小说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了特有的美学特征和影响。自华尔浦尔首创该类型小说后,哥特式小说就以哥特式历史小说、恐惧派哥特式小说和恐怖派哥特式小说三条线索并行交错地发展。本文探讨了哥特式小说的创作意图及其美学意义,哥特式小说与早期恐怖小说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几位作家的哥特式小说代表作,阐明了哥特式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高万隆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流派浪漫主义
论《呼啸山庄》的另类性
2008年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19世纪文学中最为独特的小说家之一。她的小说《呼啸山庄》也是该时期英国小说中最为奇特的一部。与主流文学相比,她的创作显示出一种非凡的气势,一种明确的另类性,即表现出一种反叛性和怪异性、一种道德失序和激情震撼。它呈现了一个另类的主题:和谐的毁灭与重建;描绘了一个另类的世界:充满严酷、愤恨、激情和梦魇的世界;刻划了一些另类的人物:冷酷与无情、野性与激情。这一切赋予小说一种疾风暴雨般的性质,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一种遭受禁锢的生命力的巨大失序,而且也感受到了这一生命力的存在对某种永恒品质的创造潜能和愿景。
高万隆
关键词:激情
欧洲诗画中的自然崇拜
2013年
18世纪初基督教衰落后,欧洲诗画中出现了自然崇拜的倾向。该倾向最初见于英国的自然诗和自然画,而后延及欧洲其它国家。该时期的英国诗画表现出对自然美和忧郁情调的神往,其中包括诗人汤普森、格雷、柯林斯的自然诗和画家根兹博罗、威尔逊的自然画。受英国自然诗画的启发,卢梭和歌德形成他们独特的自然艺术观,尤其卢梭将自然观融入他的社会思想。华兹华斯和科勒律治则运用纯灵感的方式来写自然诗,尤其华兹华斯的诗将自然与人性相融合。根兹博罗的画在表现自然上与华兹华斯十分相似。特纳的自然画更被认为是对格雷诗歌的注解。此后,自然画又经库尔贝的自然主义风景画,发展到印象派莫奈等人的自然画,从而演绎了欧洲绘画艺术中的自然崇拜。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通过自然崇拜将欧洲的诗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高万隆
关键词:自然崇拜诗歌绘画
后女权主义哥特式之辨被引量:1
2013年
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原本是两个颇具争议的概念,但随着当代后女权主义的出现和哥特式的复兴,这两个概念结合成一个新的概念"后女权主义哥特式"。本文追溯了"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根源,考察和辨析了前缀(后-)与女权主义一词、女权主义与后女权主义、后女权主义与哥特式之间的关系和含义,进而指出,正是由于回避二元性逻辑和渴求"释意",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两者被结合在一起。"后女权主义哥特式"超越了女性哥特式,同过去第二波女权主义和女性遭受压制有着内在联系。它为批评划定了一个新的空间,重新探讨了性别、代理和压抑等概念。通过对"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辨析,实际上追溯和梳理了从哥特式、女权主义、女性哥特式、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发展轨迹。
高万隆
关键词:女权主义哥特式
劳伦斯笔下的厄秀拉——现代恋爱与婚姻关系的探索者
2007年
劳伦斯笔下的厄秀拉是一位现代恋爱与婚姻关系的探索者。她的思想随探索而演变。恋爱和婚姻是厄秀拉生活的中心。她的性爱观点表现了劳伦斯所说的人类感情现实,是劳伦斯性爱理论的诠释者。在恋爱婚姻方面,厄秀拉的斗争不是为争取支配权,而是为了寻求一位能引导她走向创造性生活的男人。她与两个男人有过恋爱和婚姻关系,与前者由于彼此个性和思想的差异而分手,与后者虽然彼此也有分歧和斗争,但经过磨合,最终实现了尊重彼此个性,实现了一种“行星式均衡”的婚姻关系。劳伦斯这一解决方案是否有效值得探讨。
高万隆
关键词:厄秀拉
虚实相生 情趣盎然——《仲夏夜之梦》浪漫艺术探幽被引量:5
2006年
虚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的浪漫艺术主要的主要特色。虚实手法贯穿整部喜剧,统摄了整个艺术机体,其特点是虚实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该剧的虚实手法主要表现为情节线索的虚实、喜剧场景的虚实、心理表现的虚实和人物关系的虚实四个方面。在该剧中,莎翁的虚实手法运用,娴熟自如,多姿多彩,相映成趣;既丰富了剧情,也增添了浪漫氛围。该剧虚实相生的枢纽是超自然力量。显然,莎翁虚实手法的运用与其喜剧浪漫艺术和喜剧理想的密切相关。
高万隆
关键词:《仲夏夜之梦》浪漫喜剧虚实手法
小说作为生活与艺术的结晶——英国小说演绎
2006年
本文围绕小说是生活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这一中心主题,援引英国主流文学批评,探讨并演绎了英国小说的产生、演变和特色。首先讨论了生活、作者与艺术表现的关系。生活是小说家创作的素材,而作者的表达是其作品的生命力所在,而不是生活素材。小说创作需要艺术的选择与概括,即作者依据自己意向,对“生活”加以综合、塑形和改变,以服务于自己的创作构想。其次,探讨了英国小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传统小说总是看重情节,如早期的英国小说,而现代小说则偏好于印象主义式表现,如伍尔夫和乔伊斯的小说。“意识”而不是人物成为许多现代小说的核心。最后,讨论了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写作技巧变革的意义和问题。结论:小说梦想的境界应该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高万隆
关键词:英国小说文学批评
翻译·历史·机遇
2008年
翻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它伴随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种文明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先后经历了古代、中古和现代时期。此间,翻译几经荣辱兴衰。从一开始,翻译就为各部落首领或国家统治者所重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常有背运之时,成为国与国之间失和和失交的替罪羊。翻译史始于宗教,宗教文明借助翻译获得广泛传播,也正是借助翻译,不同文明得以融合和共存,如《圣经》、《可兰经》和佛经的翻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功不可没。翻译也帮助打开了现代世界之门。翻译总是在历史机遇中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和能耐。二十世纪以来,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的形成,为翻译再次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历史机遇。翻译有着无限的前景。
高万隆
关键词:翻译文明宗教历史机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