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清泉

作品数:73 被引量:809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1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2篇气候
  • 13篇环流
  • 12篇降水
  • 12篇大气环流
  • 11篇气候模式
  • 10篇夏季
  • 8篇季风
  • 8篇海冰
  • 7篇汛期
  • 7篇海气
  • 7篇海气耦合
  • 6篇年代际
  • 6篇热带
  • 6篇海气耦合模式
  • 6篇北极海冰
  • 5篇雨季
  • 5篇数值模拟
  • 5篇气候预测
  • 5篇气温
  • 5篇夏季降水

机构

  • 6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3篇中国气象局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6篇天津市气象台
  • 6篇南方海洋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云南省气候中...
  • 3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沈阳区域气候...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作者

  • 73篇李清泉
  • 15篇王兰宁
  • 14篇丁一汇
  • 10篇沈新勇
  • 7篇王东阡
  • 6篇孙丞虎
  • 6篇王庆元
  • 6篇魏敏
  • 5篇刘益民
  • 5篇汪方
  • 4篇晏红明
  • 4篇柳艳菊
  • 4篇刘一鸣
  • 4篇王遵娅
  • 4篇董敏
  • 4篇袁媛
  • 4篇张礼平
  • 4篇张培群
  • 4篇李焕连
  • 3篇周兵

传媒

  • 13篇气象
  • 11篇应用气象学报
  • 4篇气象学报
  • 4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大气科学
  • 3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气象科学
  • 2篇极地研究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第30届中国...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跨季度汛期气候数值预测试验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1开展季节预测,对模式预测与观测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夏季大尺度环流场、降水及气温等都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测能力,但对中国不同区域的要素预测能力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夏季大气环流场的预测效果在海洋上优于陆地上,在低纬优于高纬,在新疆及蒙古也较好。从距平相关系数指标看,气温预测效果在中国西北部分地区较好,降水在中国北方及西南部分地区预测效果较好。由预测效果的年际变化看,在不同年份模式预测效果不同。另外,在不同海温情况下,该模式对不同区域的汛期气候预测效果不同,进而说明春季海温预测的正确性对汛期预测的重要性。
李焕连李清泉王兰宁董敏
关键词:汛期气候
跨季度汛期气候数值预测试验
本文运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GCM2.0.1开展季节预测,对模式预测与观测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夏季大尺度环流场、降水及气温等都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测能力,但对中国不同区域的要素预测能力有所不同。总...
李焕连李清泉王兰宁董敏
关键词:汛期气候
文献传递
利用ARGO资料改进ENSO和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被引量:20
2006年
全球海洋ARGO资料的获取为气候预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洋资料。该文首先利用ARGO资料改进次表层参数化方案后的Zebiak-Cane海洋模式,与统计大气模式耦合,建立了热带动力海洋-统计大气耦合模式。通过比较应用和未应用ARGO资料改进的海洋模式,进行了耦合模式的长期回报试验。结果表明:ARGO资料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耦合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的预测能力,提前3个月和6个月的回报结果都有很大的改进,基本上回报出了Ni^no3.4区海面温度异常的演变特征,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都能够给出较准确的回报,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相关性在整个热带太平洋区域明显提高。该文还利用国家气候中心(NCC)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夏季降水进行了个例和多年季度回报模拟试验,探讨了包含和不包含ARGO观测资料的同化资料作为初始场对我国夏季降水预测的影响,表明采用带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回报的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形式与观测更一致,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正相关区域变大,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回报水平比采用没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时有明显提高。
张人禾殷永红李清泉刘益民牛涛
关键词:ARGO资料ENSO预测
Application of the two different salinity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the sea ice model
2013年
In this study, we mainly introduce two salinity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used in Sea Ice Simulator (SIS), that is, isosaline scheme and salinity profile scheme. Comparing the equation of isosaline scheme with that of salinity profile scheme, we found that there was one different term between the two schemes named the salinity different term. The thermodynamic effect of the salinity difference term on sea ice thickness and sea ice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in the freezing processes from November to next May, the sea ice temperature could rise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alinity difference term and restrain sea ice freezing; at the first melting phase from June to August, the upper ice melting rate was faster than the lower ice melting rate. Then sea ice temperature could rise and accelerate the sea ice melting; at the second melting phase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the upper ice melting rate was slower than the lower ice melting rate, then sea ice temperature could decrease and restrain sea ice melting. However, the effect of the salinity difference term on the sea ice thickness and sea ice concentration was weak.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the salinity different term on Arctic sea ice thickness and sea ice concentration, we also designed several experiments by introducing the two salinity parameterizations to the ice-ocean coupled model, Modular Ocean Model (MOM4),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ed results confirmed the previous results of formula derivation.
王庆元李琰李清泉王兰宁牟林易笑园
关键词:ARCTIC
近60年中国冷空气过程的气候变率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使用1960—2019年中国2400个气象站逐日观测气温,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各类冷空气过程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的寒潮和冷空气过程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冬季,频数和强度有明显的月际和季节差异,区域型寒潮在秋季发生频数最多,全国型寒潮、区域型冷空气和全国型冷空气在冬季发生频数最多;区域型冷空气总体过程(寒潮与冷空气过程之和)平均强度在2月最大,全国型冷空气总体过程平均强度在11月最大。近60年中国冬季气温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冷期(1960—1986年)和暖期(1987—2019年)。冷期,冬季全国型寒潮频数呈显著减少趋势[-0.57次·(10 a)^(-1)],区域型冷空气、全部型(全国型与区域型之和)冷空气过程频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为1.37次·(10 a)^(-1)、1.28次·(10 a)^(-1)];暖期,1月全国型寒潮频数呈显著下降趋势[-0.17次·(10 a)^(-1)],而区域型冷空气频数呈显著上升趋势[0.53次·(10 a)^(-1)]。
朱万林李清泉王遵娅沈新勇
关键词:冷空气寒潮频数
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汛期降水预报的一种订正方案及其试验被引量:9
2005年
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1983~2003年夏季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500hPa高度预报场与中国特别是华中区域降水场、1971~2000年夏季NCEP/NCAR500hPa高度场与中国特别是华中区域降水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NCEP/NCAR500hPa高度场与中国特别是华中区域降水场关系明显较模式500hPa高度场密切,若夏季NCEP/NCAR500hPa高度场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较强(弱),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主体偏南(北),则长江流域、东北地区中部及青藏高原东侧将降水偏多(偏少)。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报误差,如长江流域误差就较为明显。作者提出一种订正方案,利用SVD从模式500hPa高度预报场中提取大尺度信号,借助最优化技术,合理订正误差,改进降水场的预报。经试验表明:订正后降水场预报的距平同号率有可能接近NCEP/NCAR500hPa高度场相当的技巧水平。
张礼平丁一汇李清泉周筱兰
关键词:奇异值分解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研究
IPCC(1995)第二次科学评估报告指出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前人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做了阐述:(1)极端气候研究的发...
王勇沈新勇李清泉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
文献传递
BCC_CSM1.1气候模式年代际试验对北极涛动季节回报能力的初步评估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1.1自1960—2004年每年起报的年代际预测试验结果,初步评估了该模式对北极涛动(AO)的预报技巧。同时,把该模式年代际预测结果与历史试验模拟比较,分析了气候模式初始化对年代际试验预测季节尺度AO及其年际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年代际试验和历史试验均能反映出AO模态是北半球中高纬大气变率第一模态的特征,其中年代际预测试验回报的AO模态与观测的空间相关系数高于历史试验。两组试验基本能再现AO指数冬季最强、夏季最弱的特征。与历史试验相比,年代际预测试验回报月和冬季AO指数与观测的相关系数更高,特别是年代际试验与观测的月AO指数相关系数达到了0.1的显著性水平。年代际试验回报月、春季AO指数的变化周期更接近观测结果。因此,年代际试验中初始状态使用海温资料进行初始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AO的回报能力。
伍丽泉李清泉丁一汇王黎娟辛晓歌魏敏
关键词:气候模式年代际
海气耦合模式的优化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气候模式不断发展的同时,对高性能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模式在现有计算机资源上的运行效率问题已越来越重要。文章介绍了利用编译器优化和手工优化技术对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优化试验,优化后模式运行效率提高60%,表明将这些优化方法应用到气候模式的改进工作中,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魏敏罗勇王兰宁董敏李清泉徐影
关键词:海气耦合模式高性能计算机气候模式计算机资源编译器
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MOM4_L40对碳和营养物自然分布的模拟被引量:6
2015年
本文介绍了国家气候中心发展的一个全球海洋碳循环环流模式,并分析评估了该模式的基本性能.该模式是在美国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MOM4(Modular Ocean Model Version 4)基础上发展的一个垂直方向40层、包含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全球三维海洋碳循环环流模式,简称为MOM4_L40(Modular Ocean Model Version 4 With 40Levels).该模式在气候场强迫下长期积分1000年,结果分析表明,与观测相比,模式较好地模拟了海洋温度、盐度、总二氧化碳、总碱、总磷酸盐的表面和垂直分布特征.模拟的海洋总二氧化碳分布与观测基本相符,表层为低值区,其下为高值区,高值区域位于10°S—60°N之间,但2000m以上模拟值较观测偏小,2000m以下模拟值较观测偏大.总体来说,MOM4_L40模式是一个可信赖的海洋碳循环过程模拟研究工具.
李清泉谭娟王兰宁魏敏赵其庚
关键词:二氧化碳溶解无机碳磷酸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