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蕾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显微硬度
  • 2篇人体骨
  • 2篇人体骨骼
  • 2篇椎骨
  • 2篇微创
  • 2篇维氏硬度
  • 2篇骨折
  • 2篇骨骼
  • 1篇动力固定
  • 1篇胸腰椎
  • 1篇胸椎
  • 1篇腰椎
  • 1篇移位骨折
  • 1篇人体脊柱
  • 1篇生物力学
  • 1篇手术
  • 1篇自定位
  • 1篇跖骨
  • 1篇微创手术
  • 1篇内骨折

机构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6篇张英泽
  • 6篇付蕾
  • 5篇李升
  • 4篇殷兵
  • 4篇王建朝
  • 4篇张晓娟
  • 3篇刘国彬
  • 2篇吴卫卫
  • 2篇胡祖圣
  • 2篇陈伟
  • 1篇秦士吉
  • 1篇张奇
  • 1篇郑占乐
  • 1篇郭家良
  • 1篇刘雅克
  • 1篇吴卫卫

传媒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胸椎椎骨显微硬度分布特征研究
2020年
目的测量并分析胸椎椎骨T1~T10的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意义。方法3具新鲜尸体标本(62岁男,45岁女性,58岁男性)T1~T10椎骨部分,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使用高精慢速锯精确切取若干厚约3 mm的标本,并选取11个测量区域,其中皮质骨标为1~9,松质骨标为10和11。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标本表面硬度,记录并分析胸椎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结果胸椎30块椎骨合计测量330个测量区域,每个区域随机选取5个有效压痕硬度值,共获得1650个测量值。3具尸体标本胸椎段总体皮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30.55±5.44)HV、(29.94±4.86)HV、(29.55±4.36)HV,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0,P=0.009);总体松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27.93±5.61)HV、(28.21±4.96)HV、(27.98±3.94)H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1,P=0.913)。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皮质骨与椎体区皮质骨硬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7、4.750、6.621,均P<0.001);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松质骨硬度值均高于椎体区松质骨硬度值(t=1.785、3.159、3.103,P=0.077、0.002、0.003)。3具尸体标本11个测量区域显微硬度的分布规律相似:皮质骨硬度较高的区域均为椎弓根、椎板和下终板皮质(1、2、7);皮质骨硬度值较低区域均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6、8、9)。3具尸体标本T1~T10不同节段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相似: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其中皮质骨硬度值最大的椎骨均是T8;松质骨硬度最大的椎骨分别是T7、T7、T6。结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骨硬度较小,可以分散负重以保护内在较为脆弱的松质骨,椎体区向后部结构移行的椎弓根区域硬度值最大。胸椎皮质骨硬度高于松质骨,并且不同节段的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T6~T8呈现"小高峰"可能与胸椎节段生理解剖形态、自上而下承受肌肉力和身体自身重量的载荷逐步增加有关。
张晓娟郭家良殷兵王建朝李升刘雅克付蕾张英泽
关键词:胸椎生物力学
人体跖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人体跖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年龄>40岁(性别不限)、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的新鲜冰冻成人尸体3具,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取出全部右足,剔除软组织。用高精慢速锯于第1~5跖骨基底、跖骨干、跖骨头3个节段,垂直于其长轴进行切割,将骨骼制成若干厚3mm的试样,并用砂纸打磨。应用维氏方法测量标本跖、背、内、外侧不同区域的硬度值,在跖骨头和跖骨基底标本测量松质骨的硬度值,在跖骨干标本测量皮质骨的硬度值。采用50g力加载50s、维持12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同一区域选取5个有效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硬度值。结果选取45个骨骼区域,共制备45个骨组织试样,测量900个位点。跖骨硬度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跖骨硬度为(36.35±7.43)HV,其中第三跖骨硬度最大为(38.95±9.01)HV;跖骨干硬度高于跖骨头和跖骨基底,分别为(40.95±6.65)、(34.86±6.68)、(33.25±6.64)H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31,P<0.01),而跖骨跖侧、背侧、内侧、外侧的硬度分别为(36.11±7.05)、(36.32±7.49)、(36.69±7.79)、(36.28±7.42)H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6,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人体跖骨显微维氏硬度的分布特征;了解不同部位间的骨显微硬度差异,可帮助骨科医师在该部位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正确选择钢板放置的位置,置钉的密度和方向等,从而获得更加合理的固定效果。本研究结果还可为未来设计硬度和弹性模量与人体生理特点更加接近的接骨板、螺钉、人工骨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殷兵王建朝李升张晓娟刘国彬刘雅克吴卫卫付蕾张英泽
关键词:跖骨维氏硬度显微硬度骨骼
人体骨骼显微硬度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骨骼主要是由骨细胞和钙化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的致密结缔组织,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之一。骨密度和骨强度通常被用来评价骨骼生物力学性能,临床上常用骨密度及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来评价骨质量及预测骨折风险,但其在全身广泛应用方面仍有一定局限性。
殷兵胡祖圣李升王建朝吴卫卫张晓娟刘国彬付蕾张英泽
关键词:骨骼
无孔抗折动力固定接骨板的基础研究
2015年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73.65%[1]。目前最常用的骨折固定方式有2种,即髓内固定和骨外固定,其中髓内固定包括重建钉、Gamma钉和弹性钉等,骨外固定包括接骨板、外固定架和支具等。常用接骨板的缺点:1接骨板折断率高达3.3%~7.9%[2-3];2骨折不愈合率达2%~10%[4];3难以微创置入和取出接骨板。
张英泽李升常恒瑞付蕾陈伟郑占乐
关键词:骨折微创抗折内固定器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精准微创手术技术要点
2023年
精准、微创手术已经成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主流趋势,但目前缺乏对精准微创技术要点的详细描述性研究。本文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精准微创手术技术三部分要点,包括闭合复位技术、纵行小切口入路以及自定位跟骨导航板精准植入,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创伤骨科或足踝外科医师更好地了解、掌握、应用精准微创手术技术提供参考。
秦士吉朱燕宾李计东陈伟付蕾杨思繁张奇张英泽
关键词:跟骨骨折关节内骨折微创精准自定位
人体脊柱胸腰段椎骨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人体胸腰椎段椎骨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取出其T11~L2椎骨后剔除软组织。将每一个椎骨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经高精慢速锯切割成若干厚约3 mm的骨组织切片,12块椎骨标本共计产生72个骨组织切片。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骨组织切片不同区域皮质骨和松质骨的显微硬度值,每一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显微硬度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硬度值。结果12块椎骨共进行660次有效压痕实验并取得显微硬度值。(1)胸腰段椎休总体硬度为11.6~48.3 HV,其中皮质骨硬度为13.8~48.3(31.62±5.66)HV,松质骨硬度11.6~44.9(29.62±5.38)HV;(2)胸腰段椎体区和附件区皮质骨硬度分别为(29.99±5.27)HV和(32.92±5.63)HV,松质骨硬度分别为(28.44±4.79)HV和(30.81±5.71)HV,附件区均高于椎体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98、2.011,P值均<0.05);(3)椎体区皮质骨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下终板(33.94±4.31)HV、上终板(29.76±4.35)HV、外周终板(28.13±5.07)HV,下终板皮质的骨硬度高于上终板、外周终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附件区皮质骨中,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椎弓根皮质(34.78±5.30)HV、上关节突(33.73±5.68)HV、椎板(33.15±5.28)HV、横突(31.69±5.37)HV和下关节突(31.26±5.91)HV,其中椎弓根皮质骨硬度与横突和下关节突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本实验首次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方法对人体胸腰椎段椎骨显微硬度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发现胸腰椎段椎骨附件区皮质骨、松质骨骨硬度分别高于椎体区皮质骨、松质骨骨硬度,胸腰椎段T11~L2之间、不同标本的胸腰椎段的骨显微硬度存在差异,但分布规律相对一致,是微观结构、力学承载共同作用的结果,符合人体正常生理及负重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3D打印制备具有梯度硬度的人工椎骨提供数据支持。
李升张晓娟吴卫卫刘国彬王建朝殷兵胡祖圣付蕾张英泽
关键词:脊柱胸腰椎椎骨维氏硬度显微硬度人体骨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