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坤

作品数:1 被引量:29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蛰伤
  • 1篇中毒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回顾性分析
  • 1篇蜂蛰伤

机构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篇张志
  • 1篇许树云
  • 1篇陈传熹
  • 1篇戴怡
  • 1篇高永莉
  • 1篇蒋臻
  • 1篇凌坤
  • 1篇姚莉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926例蜂蛰伤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分析蜂蛰伤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特征,为预防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2009至2013年收治的926例蜂蛰伤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926例病例中男性453例,女性473例;平均年龄(37.4±18.4)岁;黄蜂蛰伤325例,蜜蜂蛰伤111例,不明蜂类蛰伤490例;蛰伤部位以头面颈部最常见(发生率52.16%);各月份均有蜂蛰伤病例,但主要集中在7~11月,占80.89%;一天中发生于12∶00~18∶00时间段的锋蛰伤最多(531例),其次为6∶00~12∶00时间段(212例),18∶00~次日6∶00时间段最少(183例)。每名患者平均有(2±1)项伴随症状,局部疼痛(77.32%)、红肿(74.73%)、瘙痒(29.16%)为前3位症状;实验室检查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19.98%)、白细胞计数升高(19.65%)、尿素升高(18.03%)以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0.04%)最常见;12.20%患者需住院治疗,其中死亡3例,病死率0.32%。结论蜂蛰伤7~11月易发,蛰伤部位以头面颈部多见,治疗上主要关注过敏反应及肾、肝等靶器官功能损害,以减少病死率。
陈传熹蒋臻高永莉张志姚莉凌坤王贵伟许从京戴怡许树云
关键词:蜂蛰伤中毒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