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
- 作品数:35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钽金属骨小梁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或重建笼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
-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钽金属骨小梁(Trabecular Metal,TM)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Tantalum augment)或重建球笼(cage)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2月...
- 黄勇周一新唐浩顾建明
- 关键词:髋臼骨缺损
- 一种松质骨重建帽状假体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质骨重建帽状假体,包括帽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位于近端且外翻的沿部,自所述沿部的内周缘向远端延伸而成的中空帽体部;所述中空帽体部的内外表面上形成有多孔结构。本发明的中空帽体部的外表面的多孔结构可获得骨长...
- 周一新杨德金邵宏翊唐浩黄勇
- 文献传递
- T-smart断层融合技术在评估股骨柄假体周围透亮线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断层融合技术在诊断股骨柄假体周围透亮线的准确性,并与X线平片、减伪影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探索断层融合技术对早期、微小假体周围透亮线透亮线的检测优势,为临床上假体松动的早期诊断提出建议。
- 黄行健周一新唐浩杨德金尹星华宋洋黄勇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 股骨峡部成型多孔钢板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股骨峡部成型多孔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主体和峡部成型块;所述钢板主体与皮质骨接触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多孔结构;所述峡部成型块凸出设置在所述钢板主体的内侧面上,所述峡部成型块与皮质骨接触的侧面形成为...
- 周一新黄勇杨德金唐浩邵宏翊王彩梅苏永琳
- 文献传递
- 股骨峡部成型多孔钢板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股骨峡部成型多孔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主体和峡部成型块;所述钢板主体与皮质骨接触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多孔结构;所述峡部成型块凸出设置在所述钢板主体的内侧面上,所述峡部成型块与皮质骨接触的侧面形成为上低...
- 周一新黄勇杨德金唐浩邵宏翊王彩梅苏永琳
- 文献传递
- 人工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病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我国人工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病死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北京积水潭医院人工关节登记系统和病案室的病历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人工髋和膝关节初次置换或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在住院期间发生病死的病例并分析其病死原因,计算病死率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病例16 734例,其中13例住院期间病死,病死率为0.78‰。年龄为70~79岁的患者病死率为2.16‰,年龄为8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率为5.29‰,相对于60岁以下患者的病死率(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9)。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术前ASAⅠ级病例病死率为0.19‰,而ASAⅢ~Ⅳ级病例病死率为10.81‰,显著高于前者(P<0.001)。男性患者病死率为1.11‰,女性患者病死率为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人工髋和膝关节翻修术术后患者病死率为2.61‰,初次单侧人工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病死率为0.6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结论患者接受人工髋或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与患者的年龄和术前ASA分级密切相关,高龄患者和ASA分级高的患者病死率高。
- 杜辉尹星华黄勇邵宏翊周一新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关节成形术医院死亡率
- 关节液分析对诊断假体周围感染价值的探讨被引量:2
- 2021年
-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诊断PJI的各项实验室检查都存在一定的优劣性。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对PJI的诊断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确诊PJI患者78例和确诊非PJI患者152例。收集术前最后一次CPR、ESR、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结果,比较其对PJI的诊断比值比(DOR)、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诊断PJI效力最高的检查是关节液白细胞分类(DOR=88.99);灵敏度最高的是关节液白细胞计数(73.8%);特异度最高的是关节液白细胞分类(98.4%)。结论:相对于CRP和ESR,关节液分析对于诊断PJI的效力更高,因此部分患者即使CRP和ESR指标正常,如高度怀疑有感染可能,应进行关节腔穿刺以获得关节液进行白细胞计数与白细胞分类,进一步判断是否为PJI。
- 邵宏翊邓旺李桦边涛黄勇周一新
- 关键词:假体周围感染
- 初次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期与同期的初步比较
- 目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进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然而对于采用分期还是同期置换术临床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对比分析分期与同期接受初次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 邵宏翊黄勇郑汉龙周一新
- 钽金属骨小梁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钽金属骨小梁(TM)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联合应用TM臼杯和钽金属加强块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患者19例20髋,其中男8例9髋,女11例11髋。所有患者均得到早期随访,平均随访8.4(4~17)个月,平均52.7(28~62)岁。均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术前及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相对于泪滴连线位置;采用X线片观察术后即刻及随访时TM臼杯及钽金属加强块周围透亮线、假体是否移位;统计所有并发症情况。结果髋关节手术前后的Harris总分术前34.0分,随访时78.3分,手术前后Harris总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t=-17.01,P〈0.01)。患侧旋转中心高度术前34.4 mm,术后21.4 mm,手术前后旋转中心的高度具有统计学差异(t=-3.11,P〈0.01)。所有患者随访时臼杯及钽金属加强块均稳定。所有患者随访时无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TM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能够增加与宿主骨的接触面积,获得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同时又能重建相对正常的旋转中心,为恢复正常的髋关节生物力学打下基础。
- 黄勇周一新郭盛杰唐浩唐杞衡顾建明杨德金尹星华宋洋
- 关键词:再手术钽
- 一种松质骨重建帽状假体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松质骨重建帽状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帽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位于近端且外翻的沿部,自所述沿部的内周缘向远端延伸而成的中空帽体部;所述中空帽体部的内外表面上形成有多孔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帽体部的外表...
- 周一新杨德金邵宏翊唐浩黄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