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双灵

作品数:25 被引量:22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2篇直肠
  • 18篇切除
  • 16篇直肠系膜
  • 16篇切除术
  • 16篇全直肠系膜
  • 16篇全直肠系膜切...
  • 16篇系膜
  • 16篇肠系膜
  • 15篇直肠系膜切除...
  • 15篇全直肠系膜切...
  • 15篇膜切除术
  • 14篇肿瘤
  • 14篇肠肿瘤
  • 13篇肠癌
  • 11篇直肠癌
  • 11篇直肠肿瘤
  • 8篇手术
  • 7篇低位直肠
  • 6篇低位直肠癌
  • 6篇腹腔

机构

  • 25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5篇罗双灵
  • 24篇康亮
  • 10篇张兴伟
  • 8篇胡焕新
  • 7篇蔡永华
  • 3篇汪建平
  • 3篇陈文豪
  • 2篇张峻岭
  • 2篇王征
  • 2篇汪欣
  • 2篇杜晓辉
  • 2篇胡时栋
  • 1篇阮蕾
  • 1篇兰平
  • 1篇邓艳红
  • 1篇谢佩怡
  • 1篇黄美近
  • 1篇林宏城
  • 1篇王文静
  • 1篇肖毅

传媒

  • 8篇中华胃肠外科...
  • 5篇中国实用外科...
  • 5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肛手工加固低位吻合口在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预防吻合口漏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经肛手工加固吻合口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术后低位吻合器吻合口在预防吻合口漏中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行taTME并行经肛手工加固吻合口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术前病理学诊断直肠癌;(3)肿瘤距离肛缘≤8 cm(根据盆腔MR);(4)术前评估为初治可切除病变;(5)无论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或放疗;(6)行taTME手术,行吻合器端端吻合,并行可吸收线间断加固吻合口,吻合口距离肛门≤5 cm。排除标准:(1)既往具有恶性结直肠肿瘤病史;(2)合并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等需急诊手术患者;(3)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4)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经肛手工加固吻合口主要步骤:在确认吻合口无出血后,使用3-0单股可吸收线采用"8"字缝合法间断加固吻合口,缝合肠壁的浆肌层,一圈缝合6~8针。上一针的出针点对应下一针进针点。术中可根据吻合器吻合的结果,对吻合口薄弱部位进行加固。主要观察指标为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和是否二次手术及其方式;吻合口漏感染率和吻合口狭窄率;术中和术后的一般情况。结果51例患者纳入研究,均顺利完成taTME和经肛吻合口加固手术,手术中位用时169(109~337)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50(10~600)ml。术后住院天数中位数8(5~16)d。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直肠系膜,无远切缘阳性病例,1例(2.0%)患者出现环周切缘阳性。12例(23.5%)患者行预防性回肠造口,1例(2.0%)患者发生吻合口狭窄,予以人工扩肛处理后痊愈。有3例(5.9%)患者发生需要手术干预的C级吻合口漏、均为男性,其中2例术中未行预防性造口,行二次手术予以回肠造口及吻合口修补后痊愈;有1例经肛门探查修补吻合口,予以抗感染对症处理后痊愈。1例(2.0%)出现肛周感染,给予抗感染及�
揭海清李泽罗双灵刘占振张兴伟阮蕾梁文锋胡焕新康亮
关键词:直肠肿瘤吻合口漏
完全经肛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五例被引量:40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完全经肛腔镜下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完全经肛门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4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46.8±8.0)岁,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腹腔镜辅助或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15.0±29.2) min,第5例仅45 min即完成手术;术中出血(24.0±15.2) ml;术后排气时间(1.6±0.5) d;术后住院时间(6.0±0.7) d;术后标本淋巴结获取(15.6±3.5)枚;无术后感染及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完全经肛腔镜下手术可以达到直肠癌根治的目的,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是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新选择。
康亮黄美近汪建平罗双灵陈文豪禹汇川
关键词: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是近年来结直肠外科领域的热点之一,虽然大部分研究证实taTME安全可行,但仍有部分研究显示,taTME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目前研究发现,taTME在主要近期和远期疗效方面与传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taTME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度过学习曲线后的病例研究结果提示,taTME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此外,随着taTME技术的成熟,经肛腔镜在治疗复杂盆腔疾病逐渐显现出优势,未来单孔机器人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经自然腔道行结直肠手术的开展。
罗双灵康亮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机器人
低位直肠胃肠间质瘤手术治疗策略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1例低位直肠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3例病人接受伊马替尼术前治疗后未接受手术,其他28例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局部切除组(21例)和扩大切除组(7例),进行临床特征、手术资料及预后的分析。并分析术前行伊马替尼治疗的14例病人疗效。结果 31例病人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为(54.3±14.2)岁,肿瘤距肛缘的平均距离为(3.3±1.5)cm,治疗前肿瘤大小(5.4±2.6)cm。局部切除组与扩大切除组的治疗前肿瘤大小[(4.8±2.4)cm vs.(5.1±1.0)cm,t=0.509,P=0.615]、肿瘤距肛缘距离[(3.6±1.5)cm vs.(3.4±0.8)cm,t=0.218,P=0.829]及美国国立卫生署(NIH)危险度分级高危(13例vs.6例),低危(4例vs.1例)极低危(4例vs.0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37,P=0.615)。局部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扩大切除组[(151.2±104.3)min vs.(245.8±52.8)min,t=2.626,P=0.018],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扩大切除组[50(20,100)m L vs.300(275,400)m L,Z=2.241,P=0.02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33.3%)vs.3例(42.9%),P=0.674]。中位随访时间58(23~106)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3例(14.3%)vs.0,P=0.551]及远处转移率[1例(4.8%)vs.0,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例接受伊马替尼术前治疗病人,治疗时间为4(2~12)个月。肿瘤大小由(6.7±2.3)cm缩小到(4.2±2.2)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26)。核分裂数由3(2,3)/50HPF降为1(0,2)/50HPF,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7,P=0.498)。治疗前后肿瘤远端距肛缘的距离无明显改变[(3.0±1.7)cm vs.(3.1±1.7)cm t=1.393,P=0.191]。结论低位直肠GIST采用局部切除术式未增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前伊马替尼治疗联合局部切除是治疗低位直肠GIST有效、安全的策略,远期疗
王文静罗双灵邓艳红康亮
关键词:直肠肿瘤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
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交互作用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对Ⅰ~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交互效应。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7家医院收治的1650例Ⅰ~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63例,女687例;年龄为62(53,71)岁。1650例患者根据错配修复蛋白状态分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dMMR)230例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完整(pMMR)1420例。观察指标:(1)不同错配修复蛋白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2)影响dMMR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分析。(3)影响pMMR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分析。(4)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结局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_(1),Q_(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缺失值使用随机森林插补法进行数据插补。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向前逐步回归法)。乘法交互效应的系数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交互项系数获得。加法交互效应使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进行评价。结果(1)不同错配修复蛋白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dMMR和pMMR患者年龄、T分期、淋巴结检出数目、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高级别肿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dMMR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是影响dMMR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因素(风险比=3.548,2.589,6.702,95%可信区间为1.460~8.620,1.064~6.301,1.886~23.813,P<0.05);年龄、N分期是影响dMMR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风险比=1.073,10.684,95%可信区间为1.021~1.126,2.311~49.404,P<0.05)。(3)影响pMMR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
李珂璇赵富强吴清彬张峻岭罗双灵胡时栋吴斌李鹤立林国乐邱辉忠陆君阳徐徕王征杜晓辉康亮汪欣王自强刘骞肖毅
关键词:结肠肿瘤错配修复
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难易程度的骨盆影像学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通过测量中低位直肠癌骨盆CT扫描图像数据,探讨影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术难易程度的影像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在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薄层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断面图像上测得10项骨盆因素数据。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以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作为评价手术难易程度的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骨盆相关数据对手术难易程度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30.8±74.8)min;术中失血量为50 mL(5~40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0(6~45)天;术后并发症14例(15.2%),其中吻合口漏3例,肠梗阻4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腹腔出血1例,尿瘘1例,肠系膜淋巴管瘘1例,腹壁切口疝1例,造口旁疝1例。10项骨盆数据中9项具有性别差异。单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时间与骶尾间距(P=0.027)、坐骨棘径(P=0.044)存在相关性,术后住院时间与中骨盆前后径(P=0.007)、出口前后径(P=0.020)存在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长骶尾间距(P=0.020)是延长手术时间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短中骨盆前后径(OR=0.406,P=0.019)、长耻骨联合上下径(OR=3.432,P=0.038)是术后住院天数增加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术中失血量与骨盆或相关临床数据无关。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骶尾间距长、耻骨联合上下径长、中骨盆前后径短者,行腹腔镜前切除术手术难度较大。术前全面评估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骨盆因素可作为手术难度的评价指标。
陈俊辑曾子威谢佩怡张兴伟罗双灵康亮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骨盆测量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关键技术及解剖标记被引量:4
2019年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是近年来结直肠外科领域的热点技术,由于该技术对低位直肠癌处理上有着明确肿瘤下切缘、先隔离肿瘤病灶等优势,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结直肠外科医生的关注。然而,由于该技术应用尚不十分广泛,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并不多。本文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开展taTME的经验,将该手术的关键技术归纳为经肛入路手术和单孔腔镜技术以及"由里往外"、"自下而上"的黏膜外科理念,并分享荷包缝合技术、螺旋式方法游离等操作细节,以及联合纵肌、前后方标记及筋膜下神经血管等解剖学标记,旨在帮助刚开展taTME手术的结直肠外科医生尽快掌握手术要领,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康亮罗双灵
关键词: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基于随机临床研究的比较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对比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腹腔镜TME)对患者术后远期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入组TaLaR随机临床研究(NCT02966483)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18~80岁、肿瘤下缘距肛缘≤10 cm、术前分期为T1~3NxM0的单发直肠腺癌患者,并排除肿瘤局部复发或全身多发转移、行腹会阴切除术、未关闭造口或重新造口、术后(或还纳后)<1年、以及术前肛门功能差或失禁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taTME组和腹腔镜TME组。taTME组采取经肛经腹同步联合入路方法,上下两组同时进行。采用低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评估两种术式对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0~20分为"无LARS",21~29分为"轻度LARS",30~42分为"重度LARS"。将手术入路作为重点变量纳入logistic模型,进行LARS发生风险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107例直肠癌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54例接受taTME手术(taTME组),53例接受腹腔镜TME手术(腹腔镜TME组)。54例taTME组患者中男35例,中位年龄57.5(26.0~77.0)岁,22例肿瘤高度<5 cm;53例腹腔镜TME组患者中男35例,中位年龄62.0(33.0~73.0)岁,25例肿瘤高度<5 cm。两组年龄、性别、术前肿瘤TNM分期、肿瘤高度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除taTME组预防性造口比例低于腹腔镜TME组[37.0%(20/54)比64.2%(34/53),χ^2=7.866,P=0.005]外,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2.1~30.4(中位数17.2)个月,107例患者中,27例(25.2%)无LARS,32例(29.9%)轻度LARS,48例(44.9%)重度LARS。taTME组与腹腔镜TME组术后总体肠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LARS比例:48.1%(26/54)比41.5%(22/53),Z=-0.994,P=0.320]。与腹腔镜TME组相比,taTME组患者发
窦若虚孙伟鹏罗双灵侯煜杰张弛康亮
关键词:直肠肿瘤肠道功能
经肛腔镜手术入路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以外的应用
2023年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研究表明,taTME在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短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面与传统腹腔镜无显著差异,而taTME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随着taTME技术的成熟,经肛腔镜手术入路也逐渐在临床被应用于其他直肠肿瘤及吻合口狭窄、侧方淋巴结清扫等场景。临床实践表明,经肛腔镜入路能更精准地对盆腔组织进行解剖游离,大大降低了复杂盆腔疾病的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
罗双灵康亮
高位结扎被引量:3
2018年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治疗直肠癌已经得到了外科医生的广泛认可,被认为是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然而,对于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的处理方式仍有争论。IMA的结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腹主动脉发出IMA起始处结扎血管(高位结扎);另一种是保留左结肠动脉,结扎IMA的其他分支(低位结扎)。由于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主要针对低位直肠癌,标本多经肛门拖出,相对而言,需要游离更多近端肠管。如果保留左结肠血管,会一定程度上阻碍降结肠系膜得到充分舒展;对于部分系膜肥厚的患者而言,会增加吻合口张力。因此,在taTME手术过程中,高位结扎似乎更有优势。本文分别从高、低位结扎方式对肠管长度、吻合口血供、神经损伤以及肿瘤的根治性等方面的影响逐一说明。
罗双灵康亮
关键词:高位结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直肠癌手术吻合口张力肠系膜下动脉结肠动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