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森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3篇酰腙
  • 3篇酰腙化合物
  • 3篇晶体
  • 3篇晶体结构
  • 3篇化合物
  • 2篇相互作用
  • 2篇CT-DNA
  • 1篇配合物
  • 1篇吡咯
  • 1篇吡咯类
  • 1篇微量热
  • 1篇小牛胸腺
  • 1篇小牛胸腺DN...
  • 1篇量热
  • 1篇苯甲酰
  • 1篇苯甲酰腙
  • 1篇CU

机构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杨再文
  • 3篇刘向荣
  • 3篇赵顺省
  • 3篇闫森
  • 2篇杨水兰
  • 1篇孙秀超
  • 1篇于明坤

传媒

  • 1篇化学通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及其Cu(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与CT-DNA的结合性能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2-呋喃甲醛与4-羟基苯甲酰肼缩合得到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H2L),并以其为配体与Cu(Ⅱ)配位得到了配合物[Cu(HL)2]·2H2O(1),采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利用热重实验研究了H2L和1的热稳定性,并计算了它们主要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发现H2L和1的热稳定性都较高。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H2L和1与CT-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并利用微量热计测量了其作用过程的热效应,结果表明H2L和1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且作用过程放出的热量1大于H2L,说明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能力强于配体。
刘向荣孙秀超杨再文赵顺省杨水兰闫森
关键词:酰腙化合物晶体结构CT-DNA
含卤素原子酰腙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ct-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以4-羟基苯乙酸甲酯、水合肼为原料合成4-羟基苯乙酰肼,再与卤代苯甲醛(X=F、Cl、Br)反应,获得3种含有卤素原子的新型酰腙化合物4-氟苯甲醛-4-羟基苯乙酰腙(Ⅰ)、4-氯苯甲醛-4-羟基苯乙酰腙(Ⅱ)和4-溴苯甲醛-4-羟基苯乙酰腙(Ⅲ),并培养得到上述化合物的单晶。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它们均属三斜晶系,P1空间点群,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交错排列堆积。利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并分别计算了它们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结果显示它们的热稳定性都较高。采用紫外光谱研究了它们与ct-DNA的相互作用,发现它们均是以插入模式与ct-DNA作用。通过微量热实验研究了化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过程的热效应(ΔH),化合物Ⅰ、Ⅱ和Ⅲ的ΔH分别为1.87、2.86和5.54 k J·mol-1,说明它们与ct-DNA相互作用的大小为:Ⅲ>Ⅱ>Ⅰ。
于明坤刘向荣闫森杨再文赵顺省杨水兰
关键词:酰腙晶体结构微量热CT-DNA
2-吡咯类酰腙的合成、晶体结构及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2016年
以2-吡咯甲酰肼与2,4-二羟基苯甲醛和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经缩合反应合成2,4-二羟基苯甲醛.2-吡咯甲酰腙C12H11N3O3(I)和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2-吡咯甲酰腙C13H15N3O4(Ⅱ),并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1HNMR、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晶体I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Z=4,晶胞参数为a=1.2586(4)nm,b=0.8050(3)nm,c=1.1914(4)nm;晶体Ⅱ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Z=4,晶胞参数为a=0.4756(2)nm,b=1.2491(6)nm,c=2.2145(11)nm。热重结果显示,化合物I和Ⅱ最大热分解峰分别出现在267.59和284.79℃,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76.6和122.9kJ/mol,表明化合物I和Ⅱ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利用粘度实验和微量热实验研究了化合物Ⅰ和Ⅱ与CT-DNA的相互作用,均显示两种化合物均与CT-DNA发生了插入作用,且相互作用过程放热,焓变值分别为△H(I)=4.67kJ/mol和△H(Ⅱ)=4.40kJ/mol。
毛新洁刘向荣赵顺省杨再文闫森
关键词:酰腙化合物晶体结构小牛胸腺D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