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梦梦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毒素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标志
  • 1篇血清标志物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原虫
  • 1篇诊断标志物
  • 1篇沙门菌
  • 1篇伤寒沙门菌
  • 1篇鼠伤寒
  • 1篇鼠伤寒沙门菌
  • 1篇双突变
  • 1篇铜绿
  • 1篇铜绿假单胞
  • 1篇铜绿假单胞菌
  • 1篇突变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兰州生物制品...

作者

  • 5篇李梦梦
  • 4篇钱锋
  • 4篇徐沪济
  • 4篇刘晓
  • 2篇王赓
  • 1篇姜磊
  • 1篇陈勇
  • 1篇叶玲英
  • 1篇林丽
  • 1篇殷健
  • 1篇吴歆
  • 1篇张志国
  • 1篇陈凌
  • 1篇张倜
  • 1篇吴慧珍
  • 1篇蒋琳

传媒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注射抗TLR9抗体无法有效阻断小鼠体内的TLR9活性:谈TLR9在细胞中的分布
2017年
本文对本刊2017年第35卷第1期上发表的一篇题名为《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对Th17分化和功能的调控作用》的文章所陈述的方法——用抗TLR9抗体来阻断小鼠体内树突细胞功能,提出异议,因为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显示,TLR9总体上是一个细胞内受体,注射抗TLR9抗体无法有效阻断体内TLR9活性。
刘晓李梦梦钱锋
关键词:亚细胞定位拮抗剂
抗CD74抗体不是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清标志物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ondylitis,AS)患者血清中抗CD74抗体的水平,并评估抗CD74抗体在AS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AS的85例汉族患者和46名健康献血者(对照),采集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用2种重组人CD74蛋白和1种CD74肽作为抗原,检测抗CD74抗体水平,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向方差检验进行组间均值比较。同时比较不同冻存时间的血标本中抗CD74抗体水平差异。结果:3种抗原检测出的AS患者抗CD74抗体的吸光度值(A)均值分别为0.281±0.189、0.157±0.058和0.120±0.040,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AS患者中抗CD74抗体的阳性率非常低,且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抗CD74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不同抗原测得的抗CD74抗体水平在85例汉族AS患者中未见显著升高,考虑其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其可能并不能作为诊断AS有价值的指标。
陈凌钱锋叶玲英林丽吴歆李梦梦刘晓张志国张倜王赓徐沪济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志物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NanoDrop检测D_(260)/D_(230)值在DNA质检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NanoDrop检测D_(260)/D_(230)值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DNA标本质检的意义。方法收集1 494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血液DNA样本,分别用NanoDrop和PicoGreen检测样本浓度。第一阶段,对24例NanoDrop和PicoGreen浓度>50ng/μL的DNA样本行Omni中华8芯片检测,比较16例芯片成功样本与8例失败样本的D_(260)/D_(280)值及D_(260)/D_(230)值。第二阶段,选取1 122例NanoDrop和PicoGreen检测浓度均大于50ng/μL DNA样本行管家基因GAPDH的PCR检测,并对PCR反应成功的样本行Omni中华8芯片检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PCR反应成功与失败DNA样本的D_(260)/D_(230)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_(260)/D_(230)值对PCR结果的鉴别效率。结果第一阶段中,芯片成功与失败样本的D_(260)/D_(28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而D_(260)/D_(230)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20,P<0.001);第二阶段中,PCR成功的DNA样本基因分型检测成功率为100%,PCR成功与失败组的D_(260)/D_(23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83,P<0.01)。D_(260)/D_(230)值预测PCR结果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7;最佳诊断点的D_(260)/D_(230)值为0.89;特异度为0.95时的D_(260)/D_(230)值为2.305。结论在进行GWAS时,浓度及D_(260)/D_(280)值均较好而D_(260)/D_(230)值较低的DNA样本可能含有较多杂质,需联用PCR检测以确保样本质量;D_(260)/D_(230)值≥2.305时,样本纯度满足GWAS芯片检测的要求,可省略PCR检测。
郭倩王赓殷健李梦梦黄少兰姜磊徐沪济
关键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PICOGREEN聚合酶链反应管家基因
融合蛋白FliC-Pfs25在trxB和gor基因双突变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
2017年
目的检测恶性疟原虫表面蛋白25(Plasmodium falciparum surface protein 25,Pfs25)与鼠伤寒沙门菌1相鞭毛蛋白(phase 1 flagellin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FliC)的融合蛋白FliC-Pfs25,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基因(thioredoxin reductase gene,trxB)和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glutathione reductase gene,gor)双突变大肠埃希菌Origami2(DE3)中的表达。方法将含有Pfs25和FliC基因的重组质粒pET28a(+)-fliC-pfs25转化Origami2(DE3),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FliC-Pfs25,破菌上清经Ni-Sepharose纯化,纯化产物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将纯化的融合蛋白配制成不同的疫苗制剂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免疫血清中抗Pfs25抗体水平。结果融合蛋白FliC-Pfs25在Origami2(DE3)中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纯化的融合蛋白可被两个抗Pfs25的单抗mAb 1A6和mAb 4D10识别;融合蛋白与铝佐剂结合在小鼠中激发出抗Pfs25的抗体应答,但Origami2(DE3)表达的FliCPfs25与抗Pfs25单抗的反应以及在小鼠中激发抗Pfs25抗体的能力,均弱于大肠埃希菌BL21(DE3)表达的FliCPfs25。结论融合蛋白FliC-Pfs25在大肠埃希菌Origami2(DE3)中成功获得表达,但trxB和gor两个基因的突变未显示出能够提高该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量。
钱锋刘晓李梦梦陈勇蒋琳徐沪济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
恶性疟原虫PfEMP1蛋白N-末端片段与铜绿假单胞菌去毒外毒素的偶联构建
2017年
目的将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表面蛋白1(Plasmodium falciparum erythrocyte membrane protein 1,Pf EMP1)N-末端区段(N-terminal segment,NTS)共价偶联到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去毒外毒素(recombinant exoprotein A,r EPA)上,构建NTS-r EPA偶联蛋白,以提升NTS的免疫原性。方法用偶联试剂Sulfo-EMCS将马来酰亚胺基团加到r EPA上,利用NTS所携带的1个自由巯基将NTS共价连接到马来酰亚胺化的r EPA上,形成NTS-r EPA偶联蛋白,通过分子排阻层析从偶联反应产物中去除未偶联的蛋白。采用Ellman反应测定r EPA上所携带的马来酰亚胺基团数量以及NTS-r EPA偶联蛋白的偶联比,SDS-PAGE鉴定纯化的偶联蛋白。结果通过偶联试剂Sulfo-EMCS在每摩尔r EPA上加上了4.3摩尔的马来酰亚胺基团;NTS与马来酰亚胺化的r EPA反应生成了NTS-r EPA偶联蛋白,偶联比为4.1;通过分子排阻层析去除了未偶联的蛋白,得到了纯化的偶联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NTS-r EPA偶联蛋白,为今后针对NTS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吴慧珍刘晓李梦梦钱锋徐沪济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