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蒋伟兴

蒋伟兴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腔
  • 1篇血管腔内
  • 1篇血管腔内成形...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栓
  • 1篇早期护理
  • 1篇早期护理干预
  • 1篇造影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患者
  • 1篇数字减影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机构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4篇丁晓娟
  • 4篇蒋伟兴
  • 3篇白婧
  • 2篇袁美锦
  • 2篇马维江
  • 2篇王萍
  • 1篇郭飞
  • 1篇王宽垒
  • 1篇纪蓉
  • 1篇屈明
  • 1篇武雪亮

传媒

  • 2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改良Padua评分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及改良Padua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73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n=52)和非DVT组(n=421)。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采用改良Padua评分预测骨科手术患者DVT的发生情况,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及改良Padua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473例患者中,367例改良Padua评分低危患者,其中,3例发生DVT;106例改良Padua评分高危患者,其中,49例发生DVT。改良Padua评分预测DVT的灵敏度为46.23%(49/106),特异度为99.18%(364/367)。DVT组患者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25 kg/m^(2)、高血压、糖尿病、股骨转子间骨折、全身麻醉、骨折至入院时间≥24 h患者比例均高于非DV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5 kg/m^(2)、高血压、股骨转子间骨折、全身麻醉、骨折至入院时间≥24 h均是骨科手术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而糖尿病不是骨科手术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改良Padua评分作为排除骨科手术患者DVT发生的工具价值较高,但预测价值有限。骨科手术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BMI≥25 kg/m^(2)、高血压、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至入院时间≥24 h、全身麻醉。
蒋伟兴丁晓娟王萍白婧武雪亮马维江袁美锦屈明
关键词:骨科深静脉血栓
早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机械通气效果观察
2016年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方面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于2012年6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划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3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呼吸纠正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即P<0.05。结论: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丁晓娟蒋伟兴王宽垒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干预效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AS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90,采用TA治疗)、B组(n=90,采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22%(83/90),高于B组患者的78.89%(71/90)(P=0.011)。术后1 d、术后1个月,A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均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ABI、TBI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A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VAS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33%(3/90),低于B组患者的13.33%(12/90)(P=0.015)。术后6个月,共51例患者复发,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手术方式、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均是ASO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SO患者在DSA引导下TA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下肢血供状况明显改善,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降低,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手术方式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均是导致ASO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蒋伟兴丁晓娟白婧马维江袁美锦王萍郭飞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腔内成形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
改进吞咽生物理疗仪操作方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进吞咽生物理疗仪操作方法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60例,比较吞咽生物理疗仪常规操作方法与改进后操作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康复组有效率88.3%,对照组73.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吞咽生物理疗仪操作方法后更有利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重塑吞咽功能,预后良好。
丁晓娟蒋伟兴纪蓉白婧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