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 作品数:15 被引量:3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建筑科学 更多>>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内江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2004—2010年和2011—2020年),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05/10万和12.2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2647.68,P<0.05);2004—2020年每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1月、5月、6月和12月为高发月份,其中4—7月为发病高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发病高峰病例数占比分别为53.39%和51.07%;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全市4个县(市、区)(占80.00%)年均报告发病率较实施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发病前三位的职业均为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占比分别为94.58%和93.25%;扩大国家免疫实施前后,15岁以下病例数占比分别为92.98%和9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6,P<0.05)。结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2014年后持续下降的趋势不明显,且1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建议对适龄儿童开展2剂次含麻腮风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刘春 徐勇 朱永义 杨俊 余华 谢丹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流行病学特征 2014年四川省内江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了解2014年四川省内江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适合本市的有效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内江市疟疾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内江市共报告12例疟疾,比2013年(19例)下降40.22%,均为实验室确诊的输入性病例;其中7例(58.34%)间日疟,4例(33.33%)恶性疟,1例(8.33%)卵形疟;7例(58.33%)来自东南亚,5例(41.67%)来自非洲国家;全年每季度均有分布,无明显季节性;人群感染全部为男性,职业以农民及民工为多(占66.67%),年龄均集中在青壮年(20~59岁)。结论 内江市存在输入性疟疾,需继续加强对疟防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对流动人员的健康教育和监测管理,健全多部门协调机制,为消除疟疾奠定基础。 刘春 周远华 李红英 余世林 张晓斌关键词:输入性疟疾 病例 2009-2019年内江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2009—2019年内江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防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9年内江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从内江市病毒实验室获取病原学检测数据,肠道病毒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9年内江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09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49.82/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5944.69,P<0.01)。发病时间有聚集性高峰(r=0.19,P<0.01),4—6月为发病高峰,10—12月为小高峰;不同地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45,P<0.01);男女性别比为1.51∶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08,P<0.01);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6.77%),病例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占97.83%);实验室诊断7156例,病原构成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4435例,占61.98%),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以EV 71为主(重症病例46例,占76.67%;死亡病例14例,占64.28%)。结论内江市手足口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优势毒株在发生变化,建议采取健康教育、监测、管控传染源等综合性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暴发流行。 刘春 刘小翼 杨军 徐勇 朱永义 杨俊 刘鹃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感染 病原学特征 2010-2014年内江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2010-2014年内江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传播风险评估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回顾性收集2010-2014年内江市疟疾病例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Wilc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内江市共报告51例疟疾,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49例(96.08%)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恶性疟29例(56.86%),间日疟19例(37.26%),卵形疟、混合感染、未分型各1例(5.88%);17例(33.33%)来自东南亚,34例(66.67%)来自非洲国家;全年每季度均有分布,无明显季节性;人群感染主要为男性49例(96.08%),职业以农民及民工居多37例(72.55%),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20~59岁)50例(98.04%)。结论内江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需继续强化疟疾病例管理,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和多部门合作,加强流动人员疟防知识健康教育,以降低输入性疟疾的危害。 刘春 徐勇 李红英 张晓斌 余世林关键词:输入性疟疾 疫情分析 2004-2022年内江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2004-2022年内江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22年内江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4-2022年内江市共报告百日咳病例76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05/10万,年报告发病率在0.024/10万~10.22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4-2022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5-8月为高发月份,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为东兴区348例(2.29/10万),最低为资中县76例(0.3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比为1.08:1,男、女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13/10万、1.04/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报告病例以<6岁为主,共645例(84.42%)。结论内江市近年百日咳报告发病呈抬头趋势,做好提高适龄儿童百日咳疫苗及时接种率、加强病例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及提高人群防病意识和能力等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刘春 王芝兰 余华 刘小翼 陈鸿宇关键词:百日咳 发病 流行病学特征 2014年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居民死因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内江市中区男女的主要死因及影响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为制订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死因监测系统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4年内江市市中区人均期望寿命为71.24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67.76岁,女性75.46岁,均低于四川省死因监测数据。死因排在前5位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及中毒;从死亡单病种看,居于前5位的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肺癌、损伤与中毒、高血压性心脏病、肝癌。结论内江市中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男性与女性首位死因各不相同,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李红英 周远华 张晓斌 刘春 魏念伊 陈琴关键词:死因监测 死因顺位 去死因期望寿命 2013年内江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2013年内江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市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内江市疟疾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内江市共报告19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较2012年(4例)上升了375%,均为实验室确诊的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5例(26.32%),恶性疟14例(73.68%);13例(68.42%)来自非洲国家,6例(31.58%)来自东南亚国家;全年各季度均有病例分布,无明显季节性;病例均为男性,年龄20~49岁,职业以农民、工人居多,共16例(84.21%)。结论 2013年内江市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需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疟疾诊治能力建设,加强对流动人员的健康教育和监测管理。 刘春 周远华 余世林 张晓斌关键词:输入性疟疾 流行病学特征 2015—2020年内江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2015—2020年内江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20年内江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5—2020年内江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092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8.83/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2,P<0.05);报告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有2个发病高峰,夏季高峰为6—8月,冬季高峰为12月至次年2月;5县(市、区)间报告发病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2.89,P<0.05),城区显著高于郊县,3个县(市、区)(占60.00%)年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1.20∶1,男女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4,P<0.05);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人群为主,各年龄段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38967.71,P<0.05);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居首位,占总报告发病数的71.09%。结论2015—2020年内江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防控的重点人群,需在夏季和冬季落实好综合防控措施。 刘春 刘小翼 杨军 徐勇 朱永义 杨俊 刘鹃 谢丹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流行病学特征 2009-2019年内江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病例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2009-2019年内江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死亡病例特征。方法对AEFI监测系统中报告的2009-2019年内江市AEFI死亡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9年内江市共报告AEFI病例3 753例,其中一般反应3 366例(89.69%),异常反应245例(6.53%),偶合症128例(3.41%),心因性反应14例(0.37%);自2013年起,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监测方案要求;2009-2019年共报告AEFI死亡病例5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13%,且均为偶合症;其中,接种疫苗与出现反应时间间隔中位数为3 h 30 min,接种疫苗与死亡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5 h 40 min,死亡与报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8 h 23 min。结论内江市AEFI监测敏感性逐年提升,反应分类以一般反应为主,死亡占比较低,且为偶合症,需加强幼儿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刘春 刘小翼 徐勇 余华 朱永义 罗素清 杨俊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死亡病例 疫苗接种 2009-2015年内江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内江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5年内江市报告的乙肝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内江市共报告乙肝病例17 277例,报告发病率范围为39.52/10万~84.34/10万,年均发病率为63.85/10万,其中2009-2015年乙肝发病率分别是:76.52/10万、79.02/10万、84.34/10万、71.13/10万、51.76/10万、39.52/10万和41.36/10万,呈总体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无明显的季节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20~60岁占报告病例的88.45%;男女报告发病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全市报告病例中,农民占63.34%;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分别占89.28%、10.72%;急性乙肝病例、慢性乙肝病例、未分类乙肝病例分别占5.43%、87.34%和7.24%。结论 2009-2015年内江市乙肝发病呈总体下降趋势,病例以男性、农民和青壮年为主。 余华 谢丹 王明强 李显勇 刘春 王升力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