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开虎
- 作品数:63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江苏省“333”工程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重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 2006年
- 目的观察巨大左心室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和心功能变化。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周和2个月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量(SV)和心胸比率均较术前减小或降低(P<0.05);术后2个月LVEDD和LAD较术后2周进一步缩小(P<0.05)。术后早期心功能较术前下降,术后2个月心功能恢复达Ⅱ级的患者(38例,41.3%)较术前(5例,5.4%)明显增多。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对巨大左心室心瓣膜病患者术后左心室重构的早期影响明显,术后左心室、左心房明显缩小,但必须加强术后心功能维护,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邱志兵陈鑫徐明蒋英硕石开虎肖立琼郭子璜
-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巨大左心室心瓣膜置换术左心室重构
- 慢性心房颤动心肌中钙蛋白酶含量与心肌细胞重构及凋亡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心肌细胞中钙蛋白酶的含量与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凋亡的关系。方法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30例,窦性心律(对照组)15例,合并房颤(观察组)15例。术中取右心房组织,用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细胞内钙蛋白酶I、钙蛋白酶Ⅱ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TUNEL测心房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观察组钙蛋白酶I含量、肌小节溶解率(SSR)、凋亡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钙蛋白酶Ⅱ含量无变化;观察组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对照组严重。观察组钙蛋白酶I含量与SSR及AI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房颤时右心房心肌细胞中钙蛋白酶Ⅰ含量增加,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凋亡水平上升,三者之间关系密切;钙蛋白酶I可能在房颤的发展及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 吴敏陈鑫石开虎徐明郭子黄
- 关键词:心房颤动钙蛋白酶凋亡
- 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 目的:总结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OHCM)的随访结果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对20例合并有中度以上的二尖瓣反流的 OHCM 患者行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
- 王睿陈鑫石开虎徐明蒋英硕刘培生肖立琼
- 文献传递
- 用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17例被引量:7
- 2009年
- 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越来越多,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917例冠心病病人实施CABG时运用桡动脉并进行随访,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 陈绪军陈鑫张永石开虎徐明蒋英硕汪黎明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桡动脉冠心病病人CABG
-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
- 2008年
- 目的总结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手术效果和经验体会。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对22例合并有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OHCM患者实施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其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28—51岁,平均(36±5)岁。左心室流出道压差55~120mmHg(1mmHg=0.133kPa),平均(88.0±15.8)mmHg。分析比较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术中经食管心脏超声,以及术后10d、6个月、1年超声心动图的结果。结果术后因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术中经食管超声示所有患者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消失。存活的21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和室间隔厚度均较术前下降(P〈0.01)。结论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近中期手术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 王睿陈鑫徐明石开虎汪黎明肖立琼刘培生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旨在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作进一步客观的评价。方法连续4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不停跳组(n=20),停跳组(n=20)。两组均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和切取右心房少许心肌组织作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停跳组ET、ANP波动范围大、变化剧烈,而不停跳组ET、ANP变化相对平缓、稳定,与停跳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开放即刻至开放24 h停跳组ANP值高于不停跳组(P<0.05);在心肌超微结构方面,不停跳组基本无变化,停跳组各时点呈现损伤逐渐加重趋势。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保持心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完整性,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 邱志兵陈鑫李朝先徐明石开虎
- 关键词:心脏跳动二尖瓣置换术心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
-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中重建肋间动脉的简易方法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脊髓缺血性损伤是胸腹主动脉瘤手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改进重建肋间动脉的外科技巧可减少这一风险的发生。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05年1月,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41例(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22~58岁,平均(40.3±9.1)岁。Crawford Ⅱ型38例,Crawford Ⅲ型3例,其中马方综合征合并胸腹主动脉瘤19例。采用深低温、分段停循环技术应用四分叉人工血管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其中自T6-L2肋间和腰动脉开口动脉壁修剪重建成新肋间血管管道,再与四分叉血管之8mm分支吻合,恢复脊髓血供。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病死率7.3%),脑部系统并发症3例(7.9%),脊髓损伤并发症2例(5.3%),均经脱水及神经营养治疗后痊愈。随访除3例死亡(病死率7.9%)外均生存良好,CT检查显示"新肋间动脉"血流通畅。结论:在胸腹主动脉瘤四分叉人工血管置换术中,采用修剪重建新肋间血管管道的方法,能简化手术方式,明显缩短脊髓和重要腹腔脏器的缺血时间,减少脊髓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
- 黄福华陈鑫石开虎徐明孙立忠
- 关键词:主动脉瘤脊髓保护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3年5月—2005年5月,对53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手术治疗。53例中,男性41例、女性12例,年龄55~79(64±7)岁。加拿大心脏病协会心绞痛分级:Ⅰ~Ⅱ级15例,Ⅲ级6例,Ⅳ级32例。有心肌梗死史26例(49%)。冠状动脉造影:双支病变3例,3支病变50例,其中合并左主于病变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26~0.65(0.52±0.17)。53例共行70支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左前降支系统38支,其中5例内膜剥脱后先用大隐静脉片行前降支成形,再在补片上用乳内动脉搭桥;回旋支的钝缘支8支;右冠状动脉系统24支。应用左乳内动脉53支,桡动脉2支,余均为大隐静脉桥,人均搭桥(3.8±1.1)支,再血管化指数1.03±0.07。结果术中桥血流测定显示63支桥血流满意,7支欠满意。术后2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但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53例皆痊愈出院。44例随访6~29个月,无心绞痛发作;9例失访。6例在手术后3~27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桥血管均通畅。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安全可行,再血管化程度高,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 陈鑫徐明汪黎明石开虎蒋英硕刘培生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冠状动脉硬化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骨髓间质干细胞归巢到急性梗死心肌中的作用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归巢到急性梗死心肌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检测SDF-1在心肌梗死1、2、4、7、14、28d后的大鼠及非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差异;于心肌梗死4d后予以SDF-1、抗SDF-1抗体进行干预,同时经尾静脉注射BrdU标记的MSCs,3d后检测梗死区MSCs的归巢量,28d后检测大鼠心功能状况,以及梗死区及其周围的血管密度;另设心肌梗死及非心肌梗死阴性对照组。结果SDF-1在心肌梗死后第1天即升高并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心肌梗死组干细胞归巢量明显大于非心肌梗死对照组。SDF-1处理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干细胞归巢量、心功能水平及血管密度大于抗SDF-1抗体处理组及心肌梗死对照组(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早期梗死区SDF-1表达水平升高;SDF-1能够促进MSCs归巢并改善心功能,促进毛细血管增生可能为其改善心功能的机制之一。
- 庄瑜陈鑫石开虎徐明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患者围术期血浆ANP和BN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动态观察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慢性房颤(CAF)患者血浆心钠肽(ANP)、脑钠肽(BNP)水平在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CAF患者(CAF组)及10例窦性心律(SR)患者(对照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术前检查超声心动图并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1、3、7d测定血浆ANP和BNP水平,分析术前ANP和BNP水平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关系,以及围手术期ANP、BNP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1)血浆ANP及BNP水平与术前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978,P<0.05;r=0.954,P<0.05),与LVEF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866,P<0.05;r=-0.871,P<0.05)。(2)CAF组血浆ANP水平术毕较术前升高并达到峰值(P<0.05),术后1d开始下降,术后3、7d逐渐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术毕急剧上升(P<0.05),术后1d达峰值;术后3、7d较术后1d下降(P<0.05),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及对照组(P<0.05)。结论ANP在CAF心功能损害及风心病CAF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是心肌的一种有效的代偿性保护物质;血浆BNP浓度能较敏感地反映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状况,患者术前血浆BNP水平越高,其心功能越差;术后早期BNP水平升高,后期呈下降趋势。
- 丁青松陈鑫肖立琼石开虎徐明汪黎明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心脏瓣膜置换术心钠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