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峰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片与X线片在颌面部骨折检查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对42例105处颌面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分别摄取相应的X线片及CT片:上颌骨、颧骨摄华氏位片;颧弓摄颅底位片或颧弓切线位片;下颌骨摄全景片,对于骨折在升枝或下颌角区,加拍头颅侧位片或下颌骨侧位片,髁状突区加拍薛氏位片;CT片包括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层隔分别为2.0mm及5.0mm.结果发现:对于上颌骨、眶底、眶尖区骨折,应同时作冠状位及横断位CT扫描,CT片较X线片能提供更多更精确的信息量;对于颧骨、颧弓骨折,X线片是理想的辅助诊断方法;对于髁状突骨折。
- 薛桂平周正炎顾云峰华慧娟
-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CTX线片
- 功能性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的初步报告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 功能性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是本文设计的新颖术式,缘于以往的手术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术后关节功能欠佳,而作的改进术式。方法 手术是作下颌骨患侧的升枝部截断,再将病变的髁状突摇摆松动折断,摘下离体进行修整成形后,再予以复位重建关节。此术式可保存部分的残留关节组织结构,便可保留关节特有滑动功能。结果 本组施行了5例6侧功能性颞下颌关节成形术,在术后半年以上作随访复查,张口咀嚼等功能都很良好。结论 在讨论中对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的手术演变与手术安全进行了分析。对功能性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的手术术式与手术命名作了评价。
- 周正炎顾云峰季振威史宏男薛桂平
- 关键词:功能性手术
- 侵犯颌面部脑膜瘤的诊治
- 1997年
- 脑膜瘤常来源于蛛网膜的内皮细胞,为典型的脑外生长性肿瘤。当脑膜瘤长大后侵及口腔颌面部,而表现在颌面部的症状比较少见,易引起误诊。因此,我们总结临床上所见的5例颌面部为首发症状脑膜瘤的诊治情况,发现脑膜瘤除了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等良性肿瘤特征外,还能从CT片中了解肿瘤的范围、边界情况,内部的钙化灶及肿瘤与颅内的关系,而为进一步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我们认为CT是目前诊断脑膜瘤最有效方法之一。治疗以手术为主,对向颅内生长的脑膜瘤采用功能性进颅术,以减少术后颅内并发症的发生。
- 顾云峰周正炎薛桂平
- 关键词:脑膜瘤
-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诊断被引量:17
- 1996年
- 为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意义,作者用MRI检查62例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情况,并用双盲法对照(磁共振图像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MRI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率为85.7%,特异率为94.8%,准确率为89.6%;而单纯触诊发现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67.8%、69.2%、68.9%。经统计学处理,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触诊。同时提出,颈部淋巴结转移灶除了在形态、大小方面发生改变外,淋巴结的内部信号及其周围邻近的软组织结构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 顾云峰邱蔚六罗济程余强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NMR成像
-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转移的MRI诊断
- 1995年
- MRI成像技术,由于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对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独特的优点及相当高的准确率,远远超过传统的颈部触诊。因此,MRI可指导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级、分期、放疗和化方和疗效评估,帮助选择较佳的颈淋巴清扫的术式。作者就MRI的技术特征,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MRI特征表现及颈部淋巴结MRI的诊断价值等方面的最近进展进行了综述报道。
- 顾云峰邱蔚六罗济程
- 关键词: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转移MRI颈淋巴清扫术
- 全文增补中
- 涎腺造影曲面体层法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1995年
- 涎腺造影曲面体层法作为一个新的诊断方法已步入涎腺肿瘤的诊断之中。作者对33例腮腺肿瘤患者用该法检查,结果总结如下:(1)良性肿瘤的诊断:在全部28例腮腺良性肿瘤中,发现有25例的造影片上出现明显的腺泡内充盈缺损区及导管移位,周界轮廓清晰可见,(2)恶性肿瘤的诊断:在此造影片中均可见,腺体分支导管断裂、造影剂不同程度地外漏,此外还可见肿瘤的大致范围,因此本法在涎腺肿瘤的诊断中有其独特的优点,尤其是根据腺内导管的形态和腺泡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肿瘤的性质。
- 顾云峰孙大熙林国础
- 关键词:腮腺肿瘤腺泡
- 全文增补中
- 颈部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与炎性淋巴结的MRI鉴别诊断被引量:5
- 1997年
- MRI(磁共振成像)用来鉴别恶性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和炎性淋巴结,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本研究对24例颈部肿瘤转移淋巴结和14例颈部炎性淋巴结行MRI检查。结果表明:颈部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的MRI上,T1加权为均匀略低和等信号,T2加权表现为不均匀的略高信号与高信号混合。转移淋巴结轮廓清晰,周围可出现不完全环状脂肪增生带,而炎性淋巴结在T1和T2加权上分别为:等信号和略高信号,且周边欠清晰,边缘脂肪模糊。至目前为止,MRI可被视为鉴别上述两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 顾云峰邱蔚六罗济程余强
- 关键词:颈部肿瘤肿瘤转移淋巴结NMR
- 涎腺造影术时受检者非检部位屏蔽防护实验研究
- 1994年
- 涎腺造影术时受检者非检部位屏蔽防护实验研究戴素华,翁志根,江擎旗,吴财发(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上海)顾云峰,孙大熙,林国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涎腺造影术检查是口腔疾病诊断的必备手段,使患者接触射线机会增多,对机体造成一定损害。日本中...
- 戴素华翁志根江擎旗吴财发顾云峰孙大熙林国础
- 关键词:涎腺造影辐射防护屏蔽防护
- MRI和CT对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比较
- 2000年
- 目的 我们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颈部同时用 MRI和 CT进行检查 ,了解颈部肿瘤转移淋巴结在两图像中的表现 ,总结出 MRI和 CT在诊断颈部转移淋巴结中的特征。方法 6 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 ,术前行MRI扫描 ,其中 9例同时又做 CT扫描 ,其结果用双盲法与术后颈部淋巴结的病理对照。结果 MRI和 CT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其图像的特征 :1CT诊断转移的淋巴结 ,主要根据其直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MRI在发现淋巴结形态变化的基础上 ,能结合淋巴结内信号的变化 ,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2 MRI在判断淋巴结的同时 ,能清楚地发现周围血管等重要器官的情况 ;3MRI不用造影剂就能识别异常的淋巴结 ,CT则用造影剂增强 ,才能达到目的 ;4MRI类扫描时间比 CT长。结论 MRI和 CT为目前临床上判断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 ,其中 MRI更简捷。
- 顾云峰邱蔚六罗济成
- 关键词:肿瘤转移颈淋巴结CTNMR
- 涎腺造影术头颈器官X线的吸收剂量测量和防护
- 1994年
- 作者对涎腺造影常用的几种检查方法所致头颈部重要器官的X线吸收剂量进行了测量分析和比较,并观察了各种方法的防护效率。结果:(1)CT检查的剂量最大,分层和电透次之,全景和常规法各器官X线吸收剂量最小;(2)分层法和电透法经防护后,甲状腺和眼晶体的X线吸收剂量分别下降了96%和93%。而全景法和常规法经防护后,甲状腺和眼晶体的X线吸收剂量下降了68%和85%。因此高的防护效率大大减少了射线对甲状腺和眼晶体的影响,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 顾云峰孙大熙林国础
- 关键词:X线造影术涎腺眼晶体常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