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亚
- 作品数:14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重症肌无力围术期处理策略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 鲁卫华金孝岠秦雪梅姜小敢姚卫东柳兆芳鲍娟曹迎亚陈群
-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之一。由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终板处突触后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对肌松药反应存在特殊性,术后存在并发肌无力危象及呼吸衰竭的危险,其围术期管理...
- 关键词: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 可条件性诱导PLK1稳定敲降的食管癌细胞株的建立
- 2014年
- 目的:建立可条件性诱导PLK1-shRNA稳定表达的食管癌细胞株,为深入研究PLK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合成PLK1-shRNA寡核苷酸,退火后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KO-Tet-On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Stbl3,利用菌落PCR和测序分析鉴定阳性重组子。用pLKO-shPLK1-Tet-On重组质粒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感染食管癌细胞KYSE510,利用嘌呤霉素筛选可诱导PLK1-shRNA稳定表达的细胞株。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强力霉素(Dox)诱导PLK1-shRNA表达的效率。结果:菌落PCR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pLKO-shPLK1-Tet-On重组质粒中PLK1-shRNA的序列及插入位点正确。包装、收获病毒并感染KYSE510细胞后,筛选获得了具有嘌呤霉素抗性的稳定细胞株KYSE510-shPLK1-Tet-On。qRT-PCR和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显示,0.1μg/mL Dox即可显著下调KYSE510-shPLK1-Tet-On细胞中PLK1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诱导型PLK1-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筛选获得了可条件性诱导PLK1稳定敲降的食管癌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PLK1异常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 曹迎亚车轶群陈群马文韬刘洋郝佳洁蔡岩鲁卫华王明荣张钰
- 关键词:PLK1慢病毒载体食管癌
- 巨噬细胞在脂多糖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价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PS)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培养基不同分为普通培养基组(R组)和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组(M组),将对数生长期的肠上皮细胞NCM460接种到六孔板中,再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0, 0.1 ,1,10,30 μg/mL)的LPS处理24 h,收集细胞染色后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κB-α蛋白水平。结果:相同培养基中,随着LPS处理浓度增加,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及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P<0.05)。同等剂量的LPS刺激NCM460细胞,M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升高程度及细胞凋亡率增加较R组明显(P<0.05),M组IκB-α蛋白水平也较R组下调。结论:巨噬细胞在LPS诱导的肠上皮细胞凋亡中发挥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κB活化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有关。
- 曹迎亚陈群王箴吴敬医姜小敢金孝岠鲁卫华
- 关键词:脂多糖类巨噬细胞细胞凋亡肠上皮细胞
-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联合血乳酸评估成人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在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7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28天死亡率分为存活组(n=39)和死亡组(n=18)两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FT3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入选者平均年龄(67.09±14.56)岁,28天病死率为31.6%,APACHEⅡ评分为(23.72±7.74);死亡组患者APACHEII评分、血肌酐、乳酸、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而FT3水平低于存活组。多因素分析示FT3是成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FT3联合血乳酸(Lac)对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有更强的预测价值。结论成人脓毒症早期,FT3降低可能预示着患者预后不良,FT3联合血Lac早期预测成人脓毒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袁荆吴敬医鲁卫华姜小敢于涛曹迎亚王箴王涛
- 关键词:脓毒症三碘甲腺原氨酸预后
- 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和阴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时效的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在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和阴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的20例MG患者,根据术前血液生化检查分为AchR抗体阳性组(P组,n=10)和AchR抗体阴性组(N组,n=10)。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5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采用四个成串刺激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刺激电流60mA,间隔12s,频率2Hz,波宽0.2ms,定标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分别记录肌松起效时间、T125%恢复时间、T150%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术中使用多功能监测仪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HRV、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P组肌松起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125%恢复时间、T150%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延长(P<0.05)。结论:罗库溴铵在血清AchR抗体阳性MG患者的维持时间长于血清阴性患者,而起效时间无差异。
- 曹迎亚鲁卫华姜小敢鲁美静吴敬医秦雪梅姚卫东
- 关键词:雄甾烷醇类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神经肌肉阻滞
- 基于iTRAQ技术的脓毒症脑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分析脓毒症大鼠脑皮质组织差异性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脓毒症组(n=15)和对照组(n=15)。造模前3 d放置脑电监测电极,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造模48 h后处死大鼠,提取脑皮质蛋白,采用iTRAQ技术筛选出两组间差异蛋白,分析表达差异蛋白与脓毒症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脑组织共筛选出91个出现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表达上调者68个,表达下调者23个。与凝血、细胞信号转导、物质运输、免疫反应、细胞物质能量代谢等方面的相关蛋白功能有关。结论:脓毒症大鼠脑组织出现一系列蛋白表达异常,用iTRAQ技术可快速分析。
- 乔阳陈群杨光曹迎亚鲁卫华
- 关键词:脓毒症ITRAQ
- 转运分级ICU患者安全转运核查表的制定及应用评价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制定ICU患者安全转运核查表,并探讨其对患者院内转运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芜湖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间的15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住ICU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转运;研究组成立多学科研究小组,以院内转运风险分级为基础,编制ICU患者安全转运核查表进行患者转运,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对照但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60%,实验组应用安全转运核查表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为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P<0.05)。结论基于转运分级的ICU患者安全转运核查表,能够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安全转运,降低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 吴允东张伟江海娇王亚兰杨尚志曹迎亚
- 关键词:重症监护院内转运
- 眼肌型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时效的比较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比较眼肌型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罗库溴铵的肌松时效。方法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的27例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2~64岁,体重指数17~26kg/rn2,ASA分级I或Ⅱ级,根据Osserman分型分为2组:眼肌型组(0组,n=10)和全身型组(G组,n=17)。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gg/kg、咪达唑仑0.05mg/kg和丙泊酚1.5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采用四个成串刺激模式,刺激电流60mA,间隔12s,频率2Hz,波宽0.2ms,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定标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气管插管后1、3min时MAP、HR、心率变异性和低频与高频比值,记录肌松起效时间、T1、25%恢复时间、T1 50%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与基础值比较,2组不同时点MAP、HR、心率变异性和低频与高频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组比较,G组肌松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25%恢复时间、T1 50%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延长(P〈0.05)。结论罗库溴铵在全身型MG患者的肌松维持时间长于眼肌型,而起效时间无差异。
- 曹迎亚鲁卫华姜小敢金孝岠鲁美静
- 关键词:雄甾烷醇类神经肌肉阻滞
- Apc^(Min/+)小鼠红细胞形态及参数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Apc Min/+贫血的类型及病因。[方法]对33只Apc Min/+小鼠和23只同窝对照Apc+/+小鼠进行外周血血细胞计数,比较两组之间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间的差异,以及ApcMin/+小鼠上述各项参数与健康小鼠正常值之间的差异。同时,制备外周血血涂片,观察ApcMin/+小鼠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ApcMin/+小鼠与对照组Apc+/+小鼠的红细胞参数RBC、HGB、HCT、MCV、MCH和MCHC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H和MCHC各项均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MCV的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之相似,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V、MCH和MCHC与健康小鼠相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Apc Min/+小鼠的血涂片显示易出现大红细胞、嗜多色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结论]与对照组Apc+/+小鼠相比,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H和MCHC的均值降低,而MCV的均值升高,同时红细胞数目减少,提示其为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车轶群张思维沈迪马文韬曹迎亚刘婷婷郝佳洁蔡岩王明荣张钰
- 关键词:小鼠模型贫血红细胞
- 抗凝血酶Ⅲ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22~88岁,根据确诊脓毒症后30 d内的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n=21)和生存组(n=41)。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比较两组确诊脓毒症当天的外周静脉血AT-Ⅲ、凝血指标[D-2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CRP)、Plt等。结果死亡组AT-Ⅲ活性明显低于生存组[(57.3±16.9)%vs(76.1±21.1)%,P<0.001]。AT-Ⅲ是脓毒血症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0.949,95%CI 0.917~0.982,P=0.03)。AT-Ⅲ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95%CI 0.621~0.875,P<0.001),以AT-Ⅲ值62.0%为临界值,其预测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61.9%。结论脓毒症早期抗凝血酶Ⅲ活性的降低可能预示着预后不良,抗凝血酶Ⅲ作为早期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指标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夏炎郭志远张慧娟祁羽鹏曹迎亚鲁卫华金孝岠
- 关键词:脓毒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