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萌萌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一种几丁质代谢调控基因NlTPS、编码蛋白、载体、工程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几丁质代谢调控基因NlTPS、编码蛋白、载体、工程菌及其应用,所述基因NlTPS核苷酸序列为下列之一:a、SEQ.ID.NO.1或SEQ.ID.NO.2;b、与SEQ.ID.NO.1或SEQ.ID.NO....
- 唐斌杨萌萌沈祺达张露王世贵
- 文献传递
- 一种井冈霉素在制备几丁质代谢相关蛋白活性抑制剂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冈霉素在制备几丁质代谢相关蛋白活性抑制剂中的应用,井冈霉素能够导致昆虫发生畸形甚至死亡,并导致褐飞虱几丁质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有效浓度范围为0.1~10μg/μl,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害虫防治中新型杀虫剂的...
- 唐斌杨萌萌沈祺达王世贵
- 文献传递
- 异色瓢虫低温胁迫下过冷却点变化及抗寒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资源,在东北地区以成虫越冬,具有非常强的抗寒能力。以过冷却点和抗寒基因的m RNA水平变化作为瓢虫抗寒性能指标,探索低温胁迫提高瓢虫抗寒的作用。【方法】将野外采集到的异色瓢虫通过0、5和10℃3种不同温度,进行2、12和24 h 3种时间的低温胁迫处理,测定过冷却点的变化,得到最佳低温胁迫条件。以室内饲养的异色瓢虫作为对照组,分别在5℃低温条件下储存10、20和30 d,测定过冷却点变化和存活情况。根据转录组和数字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DGE)数据分析确定6个重要抗寒基因,选择18S作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异色瓢虫6个重要抗寒基因在低温胁迫和保存时m RNA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在抗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5℃低温胁迫12 h能够显著降低异色瓢虫的过冷却点。在低温保存过程中,低温胁迫组异色瓢虫过冷却点和存活率低于未进行低温胁迫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HSP21.4、trehalase、transketolase、ATP-grasp fold domain protein和dopa decarboxylase在低温胁迫过程中表达量上调,而erythrocyte binding protein的表达量下调。且在低温保存过程中HSP21.4一直处于高表达状态,显著高于未进行低温胁迫组,其余5个基因在低温保存过程中处于低表达状态,显著低于未进行低温胁迫组。【结论】低温胁迫能够降低异色瓢虫的过冷却点,但不一定能够提高夏季野外耐高温异色瓢虫的存活能力。HSP21.4和erythrocyte binding protein分别通过高表达和低表达来提高异色瓢虫的抗寒能力,而trehalase、transketolase、ATP-grasp fold domain protein和dopadecarboxylase通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高表达,保护异色瓢虫抵御寒冷环境。
- 邬梦静徐青叶刘雅施兴荣沈祺达杨萌萌王世贵唐斌
- 关键词:异色瓢虫低温胁迫抗寒基因
- 褐飞虱在不同水稻品系上繁殖能力及相关解毒酶系基因表达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采用水稻敏感品系TN1和抗性品系中浙优、IR56饲养褐飞虱,研究褐飞虱产卵量等繁殖情况,测定解毒酶系中酯酶、细胞色素P450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卵黄原蛋白(Vg)等基因在mRNA上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褐飞虱在抗性水稻上产卵量减少,Vg2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表明水稻抗性对褐飞虱的产卵量有抑制作用且Vg2调控产卵.酯酶和P450中的部分基因均在取食抗性水稻的褐飞虱体内表达量较高,存在极显著差异.
- 俞姗姗刘雅杨萌萌沈祺达谢国强王世贵唐斌
- 关键词:褐飞虱抗性生化反应
- 一种几丁质代谢调控基因NlTPS、编码蛋白、载体、工程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几丁质代谢调控基因NlTPS、编码蛋白、载体、工程菌及其应用,所述基因NlTPS核苷酸序列为下列之一:a、SEQ.ID.NO.1或SEQ.ID.NO.2;b、与SEQ.ID.NO.1或SEQ.ID.NO....
- 唐斌杨萌萌沈祺达张露王世贵
- 文献传递
- 一种井冈霉素在制备几丁质代谢相关蛋白活性抑制剂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冈霉素在制备几丁质代谢相关蛋白活性抑制剂中的应用,井冈霉素能够导致昆虫发生畸形甚至死亡,并导致褐飞虱几丁质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有效浓度范围为0.1~10μg/μl,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害虫防治中新型杀虫剂的...
- 唐斌杨萌萌沈祺达王世贵
- 文献传递
- 取食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和稻株内海藻糖及海藻糖酶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为明确不同水稻品种与褐飞虱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水稻品种TN1(感虫品种)、中浙优1号(生产主栽品种)和IR56(抗虫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蒽酮法和葡萄糖分析试剂测定了褐飞虱取食不同水稻品种后对褐飞虱和稻株体内的海藻糖含量及海藻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被褐飞虱取食后,IR56和中浙优1号的海藻糖酶活性分别由无虫状态下的3.56、4.34 nmol·g^(-1)·min^(-1)显著升高至7.53、6.05 nmol·g^(-1)·min^(-1),海藻糖含量分别由12.10、5.14 nmol/μg降至3.14、2.43 nmol/μg,而TN1的海藻糖酶活性由1.46 nmol/μg显著升高至3.05 nmol/μg,海藻糖含量无明显变化。取食TN1、IR56和中浙优1号后,褐飞虱体内的海藻糖含量分别为0.53、0.28和0.20nmol/μg,取食后二者的褐飞虱体内海藻糖含量与TN1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且褐飞虱体内海藻糖酶活性以及3个海藻糖酶基因在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TN1组。表明海藻糖及海藻糖酶在褐飞虱与抗虫水稻的相互作用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杨萌萌谢国强沈祺达刘雅俞姗姗唐斌
- 关键词:褐飞虱抗虫水稻海藻糖海藻糖酶
- 海藻糖酶及其抑制剂(Validamvcin)对褐飞虱海藻糖和几丁质代谢的调控研究
- 海藻糖酶(Trehalase, TRE)是一种能够将海藻糖分解为两分子葡萄糖的酶,包括可溶性海藻糖酶(soluble trehalase,简称TRE1)和膜结合型海藻糖酶(membrane-bound trehalase...
- 杨萌萌
- 关键词:海藻糖酶褐飞虱实时荧光定量PCR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