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瑞琪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勘探
  • 2篇松辽盆地
  • 2篇盆地
  • 1篇玄武岩
  • 1篇岩相
  • 1篇岩性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有利区带
  • 1篇山岩
  • 1篇凝灰岩
  • 1篇区带
  • 1篇勘探前景
  • 1篇勘探潜力
  • 1篇灰岩
  • 1篇火成岩
  • 1篇火山
  • 1篇火山岩
  • 1篇继承性
  • 1篇古构造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石油天然气总...

作者

  • 6篇高瑞琪
  • 2篇杨坚
  • 2篇丁贵明
  • 1篇方大钧
  • 1篇李幼铭
  • 1篇赵霞飞
  • 1篇刘光鼎
  • 1篇张铭
  • 1篇王衡鉴
  • 1篇朱志文
  • 1篇李成海
  • 1篇马在田
  • 1篇吴永刚
  • 1篇秦启荣
  • 1篇谢锦龙
  • 1篇雷一文
  • 1篇范存辉
  • 1篇金国海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特种油气藏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松辽盆地白垩系磁性地层被引量:23
1989年
本文根据对松辽盆地白垩系24个钻井岩芯和泉头剖面,共2235块古地磁标本及样品测试结果,总结了松辽平原白垩系各岩组的极性特点,发现了存在于营城组、登娄库组、姚家组、嫩江组的反极性带,论证了这些反极性带的存在及其时代归属,编制了各钻井及白垩系综合极性柱,讨论了松辽盆地白垩系的划分与对比。
方大钧王兆樑金国海高瑞琪叶德泉谢锦龙
关键词:白垩系磁性地层松辽盆地
蜀南东部地区龙王庙组勘探潜力研究
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核部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已取得重大突破,蜀南东部地区龙王庙组油气显示丰富,勘探潜力大,为了进一步拓展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气藏的勘探领域,在蜀南东部地区龙王庙组地层特征、储层特征、构造特征研究基础上,提出该...
刘田耿超李成海胡丽崔靖杨坚沈秋媛高瑞琪雷一文张铭
蜀南地区火山岩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
我国在火山岩中已成功获得了克拉玛依等多个千万吨级大油田。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区大量井钻遇火山岩,但对火山岩地层分布及储层特征还认识不足。本文利用大量的野外露头、钻井、测井、试油等资料,预测了火山岩的分布、尖灭情况,综合分析了...
耿超高瑞琪杨坚崔靖杨国科胡丽
关键词:火山岩玄武岩凝灰岩储层特征勘探潜力
蜀南地区二叠系火成岩特征及储集性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为探索蜀南地区火成岩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从研究区野外露头、岩心、岩屑、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入手,对火成岩岩性、岩相、储层特征及其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蜀南地区火成岩主要发育玄武岩与凝灰岩,玄武岩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减薄至尖灭,凝灰岩则在犍为一带最为发育;岩相主要为溢流相与爆发相,在每种相带的不同纵向区域发育构造缝、溶蚀孔等独特的储集空间;储层主要包括溶蚀的凝灰岩储层与裂缝型玄武岩储层,分别发育于爆发相上部与溢流相裂缝发育区。研究结果对深化蜀南地区火成岩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对该区持续勘探开发的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江昱良秦启荣高瑞琪高瑞琪耿超范存辉
关键词:火成岩二叠系岩性岩相储集空间
基础性研究面向国民经济建设重大问题的探索——对“油储”项目的几点认识被引量:4
1994年
针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迫切需求,在进一步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探的同时,科技界为改变已开发油气田因采收率不高而致使60%以上石油难以有效开采的现状,1988年以来,已逐渐形成油气储集层地球物理分支学科的研究轮廓。为了进一步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我国学者在预研先行、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评审、立项程序,于1992年设立并共同资助了“
刘光鼎丁贵明高瑞琪马在田吴永刚李幼铭朱志文杨文采
松辽盆地扶扬油层古河流分析被引量:9
1995年
通过岩心、钻井和地质资料研究,发现松辽盆地东北部泉三、四段的沉积作用符合于三角洲平原相模式,并划分了12种微相。进而提出古河流趋向分析法,勾绘出多级古河道带,发现了泉头期的古松花江,系统的沉积环境与河流趋向图表明,侵蚀基面(湖水面)的高低,直接影响河流规模,而深断裂和断块活动则控制河流位置与迁移。沉积系统的配置表明,泉三、四期,松辽盆地北部为古嫩江、古松花江及其支流形成的冲积一湖积平原。古松花江平行并靠近今日松花江延伸,经王江盆地而汇入古黑龙江。这一系统的发现,对石油勘探布置和油气田开发有重要意义。
赵霞飞丁贵明王衡鉴高瑞琪
关键词:古河流沉积相松辽盆地油气勘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