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作品数:52 被引量:312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文学 更多>>
非对流层数对太阳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盐梯度太阳池是一种兼具集热与蓄热功能的太阳能利用设施。在太阳池的工程应用中,非对流层(NCZ)层数对太阳池性能影响问题十分重要,然而以往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通过构建小型太阳池,设置不同的NCZ层数,分析其对太阳能集热和储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NCZ层数增加,太阳池集热性能减弱;无NCZ太阳池平均每小时的集热量分别是含有1,2,3层NCZ太阳池集热量的1.11倍、2.52倍和4.03倍,热效率分别是其1.39倍、2.86倍和5.21倍;NCZ层数增加,夜间散热量减小,无NCZ太阳池中,夜间平均散热量是含3层NCZ太阳池散热量的3.56倍。在构建太阳池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实际用途,设置适当的NCZ层数,方可发挥太阳池的最大功效,达到最大经济效益。 张敏 吴志跃 张国栋 成怀刚 程芳琴关键词:热效率 利用G-TRACE技术追踪果蝇后肠肠细胞谱系的发育模式 2017年 【目的】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蛹期经历了幼虫组织解离和成虫组织重塑的过程。本研究旨在利用细胞谱系追踪方法 G-TRACE(Gal4 technique for real-time and clonal expression)这一新的遗传学技术,检测果蝇幼虫后肠肠细胞在蛹期发育过程中是否发生细胞迁移。【方法】采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engrailed-Gal4(en-Gal4)品系和G-TRACE品系杂交,并引入tub-gal80ts控制Gal4的开启时间,分别在果蝇幼虫期和蛹期进行细胞谱系追踪。幼虫期追踪:亲代产卵后将卵置于30℃培养,3龄中期转入18℃培养,成虫羽化1 d内进行检测。蛹期追踪:亲代产卵后将卵置于18℃培养,在蛹期不同发育阶段转入30℃培养,待虫体羽化后检测成虫肠道。【结果】当在果蝇幼虫期启动细胞谱系追踪,在蛹期停止追踪,发现中肠靠近中后肠边界处以及马氏管存在绿色肠细胞。而当在果蝇幼虫期关闭细胞谱系追踪,在蛹期开始追踪,则发现虫体中肠各部位及马氏管分布着绿色肠细胞。en基因在果蝇蛹期肠道中表达。【结论】结果表明,在果蝇蛹形成过程中,后肠的部分肠细胞迁移至中肠和马氏管,参与中肠和马氏管的重塑。本研究对于探索昆虫在变态发育过程中成虫器官的重塑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徐波 张月 董玮 李开霞 吴海花 张敏关键词:果蝇 飞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几丁质脱乙酰基酶(chitin deacetylase,CDA)是昆虫几丁质代谢系统的重要酶系,研究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为新型农药靶标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飞蝗转录组数据库,获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的c DNA序列,将其与飞蝗基因组进行比对,绘制基因结构图。将其与赤拟谷盗CDAs序列进行比对,并采用Blast P和SMART软件进行功能域预测。将已鉴定的飞蝗CDAs分别与赤拟谷盗、果蝇、冈比亚按蚊、家蚕、中华稻蝗和云杉卷叶蛾的同源序列进行聚类分析,采用MEGA 5.02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CR(RT-q PCR)方法检测分析CDA在飞蝗5龄若虫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发育日龄表皮中的表达特性,进一步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研究其对飞蝗蜕皮发育的影响。采用化学检测法测定其几丁质含量。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对表皮几丁质排列的影响。【结果】在飞蝗转录组数据库中搜索获得3条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全长c 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均具有信号肽,开放阅读框包含几丁质结合区(Ch BD)和几丁质脱乙酰基催化域(CDA)2个功能域。与赤拟谷盗CDA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飞蝗2条CDAs部分序列存在差异,且与赤拟谷盗Tc CDA5的2个剪切子差异序列位置一致,显示2条序列为2个剪切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条序列分别与6种昆虫CDA4和CDA5以较高的置信度聚为一支。分别将其命名为Lm CDA4、Lm CDA5a和Lm CDA5b。不同组织部位表达结果表明Lm CDA4和Lm CDA5在飞蝗前肠、后肠和表皮中高表达,Lm CDA5在脂肪体中也有较高的表达;CDAs在5龄不同天数表皮表达结果显示Lm CDA4和Lm CDA5在5龄第1和第2天的表皮中表达量较高,之后逐步下降。注射ds Lm CDA4或ds Lm CDA5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沉默效率达� 于荣荣 丁国伟 刘卫敏 张敏 赵小明 韩鹏飞 马恩波 张建珍关键词:飞蝗 日龄 表型 人学视域下的大学课堂教学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繁荣向上,高等教育的工具功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到了有力的发挥,而人的发展功能作为诸功能之本却未得到关注。目前,我国的大学课堂教学因过度受到工具理性和功利性的影响,坚守“理智培育”和“技术... 张敏关键词:人学视域 大学课堂教学 文献传递 网络资源链接 蝶类干标本DNA的提取及RAPD-PCR扩增 分别用酚-氯仿法和饱和NaCl法对蝶类干标本胸部、腹部和中后足肌肉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显示:酚-氯仿法所提DNA得率较低,以中后足肌肉为材料提取的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中无可见条带;采用饱和:NaCl法对于制... 张敏 张建珍 郭亚平 曹天文 马恩波关键词:DNA提取方法 RAPD-PCR 文献传递 云南三种稻蝗基因组DNA的RAPD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7 2005年 应用RAPD技术对采自云南龙陵两交水和腾冲曲石马鹿冲的24头稻蝗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10条随机引物共产生129条清晰、稳定的谱带。基于Jaccard相似系数,用BetweengroupsLinkage法得出的聚类图与基于Nei’s遗传距离分别用UPGMA和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基本一致:供试的所有稻蝗个体分为3个聚类簇:龙陵两交水的3、7~8号个体与腾冲曲石马鹿冲(海拔1450m)的8个个体聚为一支,龙陵两交水的1、2、4~6号个体聚为另一支,两支相聚后与腾冲曲石马鹿冲(海拔1550m)的8个个体聚为一起。形态学鉴定表明:龙陵两交水的3、7~8号个体为日本稻蝗,1、2、4~6号个体为小稻蝗,腾冲曲石马鹿冲(海拔1450m)的8个个体均为日本稻蝗,腾冲曲石马鹿冲(海拔1550m)的个体为有待进一步鉴定的未知种。形态学鉴定结果与聚类结果完全吻合,充分展示了RAPD技术在区分近缘物种方面的独到优势。比较不同采集地的日本稻蝗、小稻蝗的RAPD分析结果,发现云南的这两种稻蝗在同物种不同种群中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我国云南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内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张建珍 郭亚平 张敏 欧晓红 马恩波关键词:稻蝗 RAPD 基因组 DNA 多态性分析 飞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的真核表达、亲和纯化及酶活性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体外真核表达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几丁质脱乙酰基酶1和2(chitin deacetylase 1and 2,LmCDA1和LmCDA2)并测定其酶活性,为进一步明确飞蝗LmCDA1和LmCDA2在几丁质降解途径中的生理功能及研发新型绿色环保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使用BLASTP和SMART软件在线预测LmCDA1、LmCDA2a和LmCDA2b的结构域;PCR克隆获得目的基因LmCDA1、LmCDA2a和LmCDA2b的全长序列,并分别构建p Fast Bac-LmCDAs重组质粒,转化获得Bacmid重组质粒后,转染至昆虫Sf9细胞进行目的蛋白的体外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目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Ni-NTA亲和层析柱和阴离子(Q-Sepharose)交换层析柱对蛋白产物进行纯化。12%SDS-PAGE检测蛋白纯度后,采用分光光度法以对硝基乙酰苯胺为底物检测目的蛋白的酶活性,T检验法对LmCDA2a和LmCDA2b酶活力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BLASTP和SMART软件预测结果显示LmCDA1、LmCDA2a和LmCDA2b均含有4个结构域:N-端信号肽(signal peptide)、几丁质结合域(chitin binding peritrophin-A,Ch BD)、A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构域(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class A,LDLa)和脱乙酰基酶催化结构域(catalytic domain,CDA)。3个基因的几丁质结合域中均包含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LmCDA2a和LmCDA2b两个剪切子除在其第3个半胱氨酸和第4个半胱氨酸之间(67—84 aa)的氨基酸数目和组成及在第4和第6个半胱氨酸(84—106 aa)之间的序列存在差异外,其余部分完全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mCDA1、LmCDA2a和LmCDA2b的蛋白分子量约为61 k D左右,与预测的蛋白分子量大小一致,表明Bacmid重组质粒在昆虫Sf9细胞中成功表达。采用12%SDS-PAGE胶电泳对各蛋白纯化组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i-NTA亲和层析柱可将大部分杂蛋白洗脱,而Q-Sepharose交换层析柱可对蛋白进行更彻底地纯化。酶活检测结果显示LmCDA1、LmCDA2a和LmCDA2b的酶活力分别为0.268、0.354、0.228 U·μL^(-1) 赵盼 张学尧 刘晓健 赵小明 于荣荣 董玮 马恩波 张建珍 张敏关键词:飞蝗 真核表达 蛋白纯化 Phylogeny of Apaturinae Butterflies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Based on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Ⅰ Gene 被引量:5 2007年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genera in the subfamily Apaturinae were examined using mtDNA sequence data from 1,471 bp of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Ⅰ (COI). The mitochondrial COI gene from a total of 16 species in 11 genera were sequenced to obtain mtDNA data, along with those of 4 species obtained from GenBank, to construct the MP and the NJ trees using Athyma jina, Penthema adelma, Polyura nepenthes, and Charaxes bernardus as outgroups. The transitions at the third codon positions of the COI data set were found saturated, but they were retained for analysis, because they contain the majority of the phylogenetic information. The impacts of equal weight assumptions for all characters in the parsimonious analysis were assessed by potential alternations in clade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transition/transversion weighting schem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four distinct major groups in Apaturinae. Moreover, several well supported and stable clades were found in the Apaturinae. The study also identified undetermined taxon groups whose positions were weakly supported and were subject to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weighting schemes. Within the Apaturinae, the clustering results are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to the classical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The mtDNA data suggest the genus Mimathyma as a monophyletic group. Lelecella limenitoides and Dilipa fenestra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very strong support in all phylogenetic trees. It also supports the taxonomic revision of removing several species from Apatura to other genera, namely Mimathyma schrenckii, M. chevana, M. nycteis, Chitoria subcaerulea, C. fasciola, C. pallas, and Helcyra subalba. 张敏 曹天文 张睿 郭亚平 段毅豪 马恩波关键词:NYMPHALIDAE MTDNA 厚此薄彼,还是具体分析?——关于文学史研究的一点思考 1997年 厚此薄彼,还是具体分析?———关于文学史研究的一点思考张敏任浩是厚此薄彼,还是要具体分析?这似乎不应成为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在文学史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厚此薄彼的思维定势似乎一直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史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厚此薄... 张敏 任浩关键词:文学史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文艺复兴 《德意志意识形态》 西方美学史 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30 2019年 为研究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采用时域反射仪TDR在山西省五寨县分别对玉米农地、柠条林地、苜蓿草地0-100 cm土层进行连续3年的土壤水分观测,掌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农林草地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基本呈"M"形分布,三者季节变化规律相似,但土壤含水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现为苜蓿草地>柠条林地>玉米农地;(2)玉米农地与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S"形分布,苜蓿草地的变化趋势与两者完全相反,玉米农地仅土壤表层0-20 cm含水量与降水存在显著相关性,柠条林地和苜蓿草地0-60 cm土壤含水量均与降水显著相关;(3)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在0-100 cm土层层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玉米农地CV先逐渐降低后保持稳定,柠条林地CV始终持续降低,苜蓿草地CV先呈现波动变化后明显降低,三者整体表现为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大于深层;(4)0-100 cm范围内,玉米农地的土壤层自上而下依次可划分为速变层、活跃层2个层次,柠条林地和苜蓿草地的土壤层划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3个层次。本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草地在涵养土壤水分方面优于农田,林地和草地为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为该区域土壤水分管理及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张敏 刘爽 刘勇 张红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