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凤
-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京津冀地区银屑病流行病学与共病研究
- 目的评估京津冀地区银屑病相关影响因素及共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银屑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本研究中患者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皮肤和免疫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数据平台。从数据库中提取...
- 赵伊珂张晓光魏凤李艳玲
- 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食物过敏与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IgE介导食物过敏与特应性皮炎(AD)严重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77例中重度AD患儿为研究组,4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AD无IgE介导食物过敏与AD合并IgE介导食物过敏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AD严重程度[AD积分指数评分(SCORAD)]的相关性。结果77例AD患儿中,AD合并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共19例(24.7%)。与无食物过敏AD患儿相比,AD合并食物过敏患儿的25(OH)D水平较低(P<0.001)。对照组与中度AD组的血清25(OH)D水平无差异(P>0.05);与中度AD组相比,重度AD组的25(OH)D水平较低(P<0.05)。A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SCORAD无相关性(P>0.05)。结论AD合并IgE介导食物过敏及重度AD的婴幼儿更易出现血清25(OH)D水平降低情况,但AD的严重程度与血清25(OH)D水平无关。
- 赵慧张会丰魏凤任延延
- 关键词:维生素D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婴幼儿
- 复因冷敷保湿修复敷料(喷)联合皮肤止痒脱敏膜对尖锐湿疣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复因冷敷保湿修复敷料(喷)联合皮肤止痒脱敏膜对高频电刀治疗尖锐湿疣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140例尖锐湿疣患者,外阴部位80例,肛周部位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为尖锐湿疣患者经高频电刀治疗后创面使用复因冷敷保湿修复敷料喷和皮肤止痒脱敏膜(商品名蓝科肤宁),对照组创面单独使用蓝科肤宁,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因冷敷保湿修复敷料喷联合蓝科肤宁明显促进高频电刀治疗后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李艳玲韩文瑞张晓光魏凤王爱学
- 关键词:蓝科肤宁尖锐湿疣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作为严重药疹,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疑问。本病例是一名30多岁的女性,在接受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后出现了DIHS。在住院期间,她被诊断为DIHS合并2型呼吸衰竭。经15天的治疗后出院,但在之后的2个...
- 赵伊珂张晓光白艳芝李素月魏凤王博张乔童李艳玲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银屑病的关键基因
- 目的分析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为银屑病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提取相关银屑病病变皮肤组织和非银屑病病变皮肤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集信息,通过GEO2R工具、Venn在线工具分析差异表达...
- 赵伊珂魏凤张晓光李艳玲
- 光动力疗法对ICR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联合红光的光动力疗法对ICR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红光组和每只小鼠背部皮肤3块相等面积区域分别外敷3%、5%、10%的光敏剂。采用不同浓度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作用于ICR小鼠背部皮肤,3组小鼠每2周给予一次相应处理,共3次。处理后第1、7、14、28天取同等大小ICR小鼠背部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制片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面积百分比。结果与单纯红光组及3%、5%光动力组比较,10%光动力组促进ICR小鼠Ⅰ胶原增加作用更明显、持久(P<0.05)。光动力组ICR小鼠较单纯红光组更早表现出Ⅲ型胶原含量增加,且10%光动力组ICR小鼠在第14天、28天Ⅲ型胶原含量增加较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氨基酮戊酸联合红光的光动力疗法可促进ICR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对皮肤老化的改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10%的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ICR小鼠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改善较低浓度光动力组及单纯红光组更明显,可能为治疗皮肤老化的适宜浓度。
- 魏凤王凌张晓光王爱学王卿李艳玲
- 关键词:皮肤老化光动力疗法5-氨基酮戊酸
- 瘢痕疙瘩与BMI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明确瘢痕疙瘩与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皮肤科诊治的395例瘢痕疙瘩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人790名。结果:395例患者中212例(53.67%)的BMI高于正常值,此比例高于对照组的47.59%(P<0.05)。男性瘢痕疙瘩患者BMI增高者占63.21%,高于对照组男性BMI增高率(52.85%)(P<0.05)。女性患者BMI增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瘢痕疙瘩类型、大小间BMI增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高于正常值的男性个体更容易发生瘢痕疙瘩,皮损分类、病变大小与BMI无关。
- 王博赵伊珂魏凤张晓光邱其其李艳玲
- 关键词:瘢痕疙瘩超重肥胖体质指数
- 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鼻及鼻周Mohs显微外科手术后较大缺损11例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鼻及鼻周非黑素瘤皮肤癌Mohs显微外科手术后较大缺损的效果及优势。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集行Mohs显微外科切除术后应用局部皮瓣联合修复的11例鼻及鼻周非黑素瘤皮肤癌患者。根据术后缺损部位及大小,遵循鼻亚单位美学原则设计皮瓣进行修复,对于直接缝合或单个局部皮瓣无法覆盖的较大缺损,联合应用风筝皮瓣、改良菱形皮瓣、鼻唇沟皮瓣、双叶皮瓣等局部皮瓣中2~3种皮瓣修复创面。结果11例患者中,基底细胞癌10例,鳞状细胞癌1例,缺损面积2.0 cm×2.3 cm~2.7 cm×3.6 cm。经Mohs显微外科手术联合局部皮瓣修复后皮瓣均存活良好,未出现血运障碍,修复皮瓣质地、颜色、轮廓等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缺损未见明显瘢痕。术后随访4~32个月,肿瘤无复发,患者对外观满意。结论联合应用2~3种皮瓣修复鼻及鼻周非黑素瘤皮肤癌Mohs手术后的较大缺损,可保持鼻及鼻周正常形态结构和美学效果,达到满意的美容修复效果。
- 魏凤张晓光韩文瑞荣蓉王丽娟赵伊珂李艳玲
- 关键词:外科皮瓣皮肤肿瘤局部皮瓣
- 395例瘢痕疙瘩患者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瘢痕疙瘩人群的皮损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95例瘢痕疙瘩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发病特点及既往治疗等情况。结果瘢痕疙瘩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04,发病年龄的高峰区间为19~28岁,前胸(48.35%)及肩背(22.28%)是瘢痕疙瘩最好发的两个部位,162例(41.01%)患者为单部位单发。有家族遗传史患者占4.30%。本次就诊前未治疗者占74.94%,有治疗史者占25.06%。其中有12例曾接受多种或联合治疗,87例接受单一方法治疗,既往接受治疗患者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复发。结论瘢痕疙瘩多见于年轻人,好发于前胸和肩背部位,单部位单发者占比最高。不同性别患者间的瘢痕疙瘩发病部位、临床分类及皮损大小无明显差异。遗传因素对瘢痕疙瘩的发病有一定影响。瘢痕疙瘩患者多采用局部药物注射、单纯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但复发率较高,提示该病的治疗仍面临挑战。
- 王博魏凤韩文瑞赵伊珂李艳玲
- 关键词:瘢痕疙瘩药物注射手术切除复发
- 成人额顶区帽状筋膜层下创伤后脂肪瘤一例
- 2023年
- 2022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治一例额顶区肿物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0岁,头皮肿物进行性增长20年而于门诊进行治疗。患者20年前头皮受撞击2个月后发现肿物,约“枣”大小,无瘙痒、疼痛等特殊不适,未给予重视,随年龄增长肿物逐渐增大,近5年来增长速度较快。既往身体健康,个人史、家族史无异常。
- 王博魏凤韩文瑞赵伊珂李艳玲
- 关键词:脂肪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