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珩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频重复经颅...
  • 1篇动功
  • 1篇动脉
  • 1篇心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性
  • 1篇脏器
  • 1篇乳酸
  • 1篇乳酸水平
  • 1篇上肢
  • 1篇上肢运动
  • 1篇上肢运动功能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死亡
  • 1篇术前
  • 1篇偏瘫
  • 1篇偏瘫病人
  • 1篇清除率
  • 1篇缺血
  • 1篇重复经颅磁刺...

机构

  • 5篇陕西省人民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高珩
  • 3篇王雪
  • 2篇王顺达
  • 2篇郭锋伟
  • 2篇刘振国
  • 1篇杨俊生
  • 1篇武冬
  • 1篇闫炀
  • 1篇符莹莹

传媒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炎症、凝血相关标志物及肌酐清除率与术后死亡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前炎症和凝血相关标志物及肌酐清除率(CCr)与长期预后的关系,评估其联合预测价值,旨在确定一种快速和最佳的评估指标来预测aTAAD术后死亡率。方法对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且行外科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进行筛选,共纳入患者325例,随访半年,失访6例,最终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319例,其中男性221例,女性98例,平均年龄54(46~61)岁,按照术后半年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76)和存活组(n=243)。结果死亡组患者术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EU)、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纤维蛋白原、CCr、血小板(PLT)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存活组。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EU、PLT、CCr、DD及FDP是影响aTAAD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CCr+PLT+NEU+DD+FDP联合预测aTAAD预后的价值最高,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67(95%CI 0.949~0.986),其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0.5%,均高于独立预测指标。CCr+PLT+NEU+DD+FDP最佳临界值为4.36,根据界值分为CCr+PLT+NEU+DD+FDP>4.36和CCr+PLT+NEU+DD+FDP≤4.36两组,绘制生存曲线发现CCr+PLT+NEU+DD+FDP≤4.36组生存率小于CCr+PLT+NEU+DD+FDP>4.36组,且Log Rank检验P<0.01。结论aTAAD患者的术前NEU、PLT、FDP、DD和CCr均可作为此类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使用可提高临床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高珩邓超李媛媛钟亮王雪
关键词:肌酐清除率
冠心病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H19和微小RNA-2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背景冠心病(CHD)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过程是由多基因调控、多细胞参与的一种复杂慢性炎症过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在CHD患者中表达异常,并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究CHD患者血清lncRNA H19、miRNA-2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CHD患者113例作为试验组,并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lncRNA H19、miR-22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lncRNA H19、miR-22表达水平及其联合对CHD的诊断价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CHD患者血清lncRNA H19、miR-22表达水平与血清炎性因子、内皮功能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lncRNA H19、miR-2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VEGF、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ncRNA H19、miR-22表达水平及其联合诊断CHD的AUC分别为0.827、0.817和0.894。血清lncRNA H19、miR-22表达水平与IL-6、TNF-α、hs-CRP、ET-1、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lncRNA H19、miR-22表达水平升高,其对CHD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二者联合的诊断价值更大;此外,其与血清炎性因子、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均呈正相关。
高珩李媛媛郭锋伟王雪
关键词:冠心病ROC曲线
LF-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M1区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健侧大脑半球初级运动皮质区(M1)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17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6例。对照组采取假刺激治疗,观察组采取LF-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M1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侧双侧半球运动诱发电位(MEPs)波幅、患侧上肢握力、患侧上肢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侧MEPs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治疗10 d后,观察组患侧MEPs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握力、FMA评分、MA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d后、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侧上肢握力、FMA评分、MAS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采取LF-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M1区,可提高患侧上肢握力,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王顺达刘振国高珩杨俊生
关键词:偏瘫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上肢运动功能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乳酸水平及恢复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术后乳酸水平及恢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进行筛选并随访半年,共纳入患者293例,其中仅行手术治疗患者263例,随访半年,失访4例,最终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259例患者,其中男性176例,女性83例,年龄(51±12)岁,按照随访截止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死亡组患者59例,存活组200例。所有患者均检测术后(0、4、8、12、16、20与24)h的乳酸水平,计算乳酸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术前空腹抽血留取生化、血常规及凝血等指标,记录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 通过不同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较发现,术后24 h乳酸[HR 0.805,95%CI (0.708,0.916),P<0.01]、乳酸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HR 1.066,95%CI (1.039,1.094),P<0.01]、DD[HR 1.052,95%CI (1.023,1.082),P<0.01]及年龄[HR 1.047,95%CI (1.015,1.081),P<0.01]均为影响aTAAD患者的影响因素。乳酸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95%CI (0.656,0.801)],灵敏度为83.1%,特异度为59.5%(P<0.01),通过比较曲线下面积发现乳酸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间预测价值大于其余指标。将患者分为乳酸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21 h组和乳酸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21 h组,进一步绘制影响aTAAD患者预后的生存曲线,发现乳酸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21 h组患者存活率大于乳酸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21 h组,且Log Rank检验P<0.01。结论 a TAAD术后24 h乳酸和乳酸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是影响长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乳酸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预测价值优于单一乳酸水平,是最佳的预后指标,为临床提前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王雪邓超郭锋伟曹先通杨阳高珩闫炀
关键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乳酸D二聚体
纳美芬治疗苯二氮类药物中毒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纳美芬在苯二氮类药物中毒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方法 129例苯二氮类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4例)和对照组(65例),除常规治疗(吸氧、洗胃、导泄、利尿、补液等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研究组给予纳美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意识障碍到清醒时所用时间。结果浅昏迷状态下研究组和对照组从昏迷到清醒所用时间分别为(6.30±1.01)、(8.95±1.48)h;中昏迷状态下研究组和对照组从昏迷到清醒所用时间分别为(22.44±4.52)、(28.73±6.09)h;深昏迷状态下研究组和对照组从昏迷到清醒所用时间分别为(38.33±7.34)、(52.67±9.29)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在治疗苯二氮类药物中毒过程中能明显缩短昏迷到清醒所用时间,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王顺达刘振国武冬符莹莹高珩
关键词:纳美芬纳洛酮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