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颅内动脉瘤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硬化性
  • 1篇硬化性狭窄
  • 1篇支架术
  • 1篇支架术后
  • 1篇术后
  • 1篇栓子
  • 1篇栓子脱落
  • 1篇粥样硬化性狭...
  • 1篇椎动脉
  • 1篇颅内动脉粥样...
  • 1篇颅内动脉粥样...
  • 1篇弥散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邓剑平
  • 3篇陈虎
  • 3篇赵振伟
  • 3篇张涛
  • 3篇刘福德
  • 3篇李帅
  • 1篇刘宇峰
  • 1篇方伟
  • 1篇曲友直
  • 1篇王芳芳
  • 1篇张桓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附48例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8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48例(破裂动脉瘤25例,未破裂23例)VBDAs的临床资料,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29例,单纯支架置入术4例,动脉瘤并载瘤动脉闭塞术15例。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28例,近全栓塞12例,不全栓塞8例。38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无再出血或梗死,32例(破裂13例,未破裂19例)预后良好,6例(破裂5例,未破裂1例)不佳;术后复发5例(破裂2例,未破裂3例)。结论血管内治疗VBDAs是安全有效的,但存在动脉瘤复发可能,长期随访很有必要。
刘福德邓剑平张涛陈虎李帅王俭博曲友直赵振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基底动脉椎动脉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支架术后栓子脱落发生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的变化,研究支架术后颅内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率、分布、危险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并在术前7 d内和术后3 d内行DWI检查,分析支架手术前后DWI的变化,对术后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率、分布、危险因素及其与发生症状性缺血并发症之间的关联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支架术后有新发缺血梗塞灶23例,发生率为37.7%,其中出现新发无症状缺血梗塞灶20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3例;术前发病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术中行球囊后扩是支架术后发生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危险因素(P<0.05);在术后新发缺血梗塞灶的数量和大小方面,20例无症状新发缺血梗塞灶患者与3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患者并无明显差别(P>0.05),但3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患者均发生了狭窄相关的穿支梗塞。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后颅内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率较高,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可能会降低其发生率。
李帅邓剑平张涛陈虎张桓方伟刘福德赵振伟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脑梗塞
覆膜支架治疗颅颈段动脉瘤的近期结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颅颈段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覆膜支架治疗的20例颅颈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0岁。动脉瘤诱因自发性10例、外伤史5例、手术史5例。术后进行电话、CT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评估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共置入24枚覆膜支架,均顺利释放至载瘤动脉。术中支架贴壁不良发生内漏3例,支架远端覆盖不全2例,急性血栓形成1例,病变血管撕裂1例;通过套装支架、弹簧圈栓塞、动脉溶栓等操作后影像学治愈18例,改善2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时间1~96个月,平均19个月,其中2例发生迟发性载瘤动脉闭塞,1例仍存在内漏。结论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颅颈段动脉瘤安全有效,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张涛邓剑平陈虎刘宇峰王芳芳李帅刘福德赵振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