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燕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与阴沟肠杆菌的监测和耐药率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我院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的阳性率及其耐药率,为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治疗和流行病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与阴沟肠杆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委员会(CLIS/NCCLS)推荐的标准方法检测,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产ESBLs38株,占25.3%;90株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13株,占14.4%。除亚胺培南外,鲍曼不动杆菌与阴沟肠杆菌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ESBLs菌株(P〈0.05)。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对ESBLs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监测,准确掌握其耐药特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ESBLs菌株的感染和危害。
- 罗庆新蓝燕玲罗星星陈家强谢筱颖
- 关键词:药敏试验耐药率
-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检测抑郁症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3]的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对患者组进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25(OH)D3水平,探讨患者组的HAMD评分与血清25(OH)D3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血清25(OH)D3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例抑郁症患者血清25(OH)D3的平均水平为(26.06±6.75)ng/ml,患者组HAMD评分与血清25(OH)D3浓度呈负相关(r=-0.731,P〈0.01).结论:通过检测抑郁症患者血清25(OH)D3,结合HAMD评分,为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评估与监测病情、 疗效及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陈凯婷罗庆新陈家强蓝燕玲
- 关键词:25-羟基维生素D抑郁症血清HAMD
-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双相障碍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双相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躁狂量表(YMRS)、功能评定表(GAF)和抑郁表(MADRS),对本院在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所收治的100例双相障碍者进行评定,其中双相障碍抑郁组50例,双相障碍躁狂组50例。另外还收集单纯抑郁组50例,健康体检组50例做比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脑源性营养因子水平。结果⑴治疗后,单项抑郁组与正常组的BDN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后,双相障碍抑郁组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治疗后,双相障碍狂躁组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障碍躁狂和抑郁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有关。
- 谢筱颖蒋健昌李永生蓝燕玲
- 关键词: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双相障碍
- 精神病患者口腔溃疡病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对本地区患口腔溃疡病的精神病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与口腔溃疡病的关系,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0例精神病患者口腔溃疡病患者及10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口腔溃疡的精神病患者患者中,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为68.4%,显著高于健康者(46.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溃疡的精神病患者对3种及以上食物不耐受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健康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溃疡的精神病患者主要对鸡蛋和牛奶不耐受,且均为高度不耐受者比例最高。而健康者主要对鸡蛋和螃蟹不耐受,且均为轻度不耐受者比例最高。结论本地区居民主要对鸡蛋、牛奶和螃蟹不耐受。精神病患者的口腔溃疡病与食物不耐受有一定关系,对食物不耐受种类越多、程度越严重,越易引发口腔溃疡病。
- 陈凯婷陈家强罗庆新谢筱颖蓝燕玲
- 关键词:食物不耐受口腔溃疡病食物特异性IGG
- 25-羟基维生素D_3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的加成作用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通过研究抑郁症患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之间的关系,探讨25(OH)D_3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服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观察组加服维生素D_3(5 000 U/d)。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3、5、7周进行HAMD评分,同时测定25(OH)D_3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3、5和7周的血清25(OH)D_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5、7周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D评分与血清25(OH)D_3水平呈负相关(r=-0.97,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在服用常规抗抑郁药物基础上加服维生素D可改善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血清25(OH)D_3水平可作为抑郁疗效监测的潜在指标。
- 罗庆新陈凯婷蓝燕玲莫新陈家强
- 关键词:抑郁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磷酸化tau(p‐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51例AD患者、52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及50例对照者脑脊液p‐tau蛋白浓度,比较不同组别中p‐tau水平的差异,同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 )曲线分析p‐tau蛋白对AD的诊断价值,并确定其p‐tau检测AD的最佳临界值及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AD组、VD 组及对照组脑脊液 p‐tau蛋白浓度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 P25~ P75)依次为76.3(59.1~89.8)ng/L、36.4(28.3~44.2)ng/L和34.9(27.7~41.6)ng/L ,其中AD患者脑脊液p‐tau浓度高于V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D组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p‐tau蛋白诊断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95% CI:0.904~0.985)。选择55.5 ng/L作为脑脊液p‐tau蛋白检测AD的最佳临界值(Cut‐off),此时检测AD的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96.1%。结论脑脊液p‐tau蛋白在AD患者中特异性增高,可作为检测AD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为AD的诊断提供重要实验室依据。
- 罗庆新罗星星陈家强蓝燕玲朱嫦琳李炜煊
- 关键词:磷酸化TAU蛋白阿尔茨海默病
-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电解质水平的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以及血清电解质水平与健康人的差异,为相关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纳入自2017~2022年来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各50例,并纳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健康者以及患者治疗前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电解质水平(钙、钠、钾、氯、镁及磷)以及血清碳酸氢盐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粒淋比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38±2.51 vs.2.00±1.23,P<0.01)。精神分裂症组的钙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39±0.13 vs.2.34±0.10,P<0.05)。精神分裂症组(0.82±0.08,P<0.01)和双相情感障碍组(0.83±0.07,P<0.01)的镁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93±0.17)。精神分裂症组(101.50±5.26,P<0.01)和双相情感障碍组(102.50±2.71,P<0.01)的氯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04.60±2.15)。双相情感障碍组的磷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38±0.24 vs.1.21±0.15,P<0.01)。精神分裂症(25.88±2.99,P<0.01)和双相情感障碍(24.85±2.68,P<0.01)的碳酸氢盐水平高于健康对照(23.50±1.95)。精神分裂症的粒淋比最佳阈值是2.982,AUC是0.7886,灵敏度54.00%,特异度91.84%;双相情感障碍的粒淋比最佳阈值是3.319,AUC是0.5396,灵敏度16.00%,特异度95.92%。结论精神分裂症组粒淋比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电解质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 谢筱颖黄炜邓德金蓝燕玲邓志旗黎雪松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