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 作品数:8 被引量:4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气工程 更多>>
南京PM10中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为了研究南京地区PM10中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气象条件对其分布的影响,利用FA-3型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采集南京PM10样品,在2009年11月(秋季)、2010年1月(冬季)、2010年4月(春季)、2010年7... 李皓关键词:大气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多环芳烃 气象因子 贵州省61年冰雹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选取1961—2021年贵州省84个国家站冰雹观测资料,运用回归分析、小波分析和EOF分解对贵州省近61年冰雹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和外强迫因子的异常,探究冰雹日数极端年份的成因。结果表明:贵州省一年四季均有冰雹,春季最多,秋季最少。冰雹出现时间以14—01时的午后到夜间为主。贵州省冰雹的发生有14年和8年的周期,1995年后主周期变短,出现频次减少。冰雹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年均冰雹频次与海拔呈正相关,EOF分解后,贵州省冰雹空间分布前两个模态在空间向量场上呈现为全省一致型和东西相反型,受大尺度环流及地形影响产生的冰雹为减少的趋势,1991年后贵州省中部以东受地形激发及局地对流产生的冰雹有略微上升的趋势,但其方差贡献率较小,因此贵州省整体冰雹日数为下降趋势。通过极端冰雹年的大气环流和外强迫因子的分析,发现La Nina年海温的异常激发了热带西北太平洋异常气旋,导致该地区副高偏弱,进一步影响到贵州及其周边的位势高度有负异常,不利于贵州省冰雹的发生,对应贵州的少雹年,而El Nino年则相反,对应贵州省的多雹年。 刘涛 夏晓玲 彭宇翔 唐辟如 李皓 李皓关键词:冰雹 时空分布特征 EOF分解 小波分析 利用WRF-Chem模拟一次雾霾过程气溶胶辐射效应的影响 利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with Chemistry)模拟研究了2013年12月长江三角洲一次雾霾事件中气溶胶的直接效应对气象要... 张悦 樊曙先 李皓 康博识一种拉尼娜现象的预测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尼娜现象的预测方法和系统,该预测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数值模式维度以及气象要素维度的筛选,并形成样本集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以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拉尼娜现象的预测。该预测方法多维数据筛选的设计提... 叶威良 王兴 吴其亮 李皓南京冬季持续性强浓雾天气中三级分档雾水的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2013年12月7—9日南京出现持续性强浓雾天气过程。利用观测试验中获取的三级分档雾水和分粒径气溶胶的水溶性离子浓度,气溶胶数浓度谱、雾滴谱以及自动气象站获取的气象要素等资料,通过对比研究浓雾过程中4—16μm(3级)、16—22μm(2级)、>22μm(1级)3个粒径范围雾滴(雾水)与分粒径气溶胶的微物理特征和化学特性,探讨不同粒径气溶胶粒子吸湿增长对雾滴的贡献以及气溶胶离子组分对不同尺度雾滴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浓雾天气中,能见度为50 m左右,短波辐射减弱形成稳定逆温层,有助于污染气溶胶的累积并吸湿增长向雾滴转化。雾滴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小滴范围,直径在0.5—1μm的气溶胶粒子对其贡献最大。各粒径段气溶胶中阴离子NO_3^-和SO_4^(2-)均表现出较高值,阳离子中Ca^(2+)浓度最高。三档雾水中各阴、阳离子浓度均在4—16μm小滴雾水中最高,16—22μm中滴雾水和>22μm大滴雾水的阴、阳离子浓度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阳离子中Ca^(2+)的浓度在第1级小滴雾水中最高,2级和3级雾水中NH+4的浓度最高,阴离子中NO_3^-和SO_4^(2-)在各级雾水中浓度相差不大。雾水pH值2.7—6.9,呈酸性,小雾滴酸性更强。 康博识 樊曙先 张悦 李皓 孙玉关键词:理化特性 基于雷达特征参数的贵州中西部雹云单体跃增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利用2016—2019年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上报信息、市(州)的灾情快报,以及毕节、贵阳、兴义3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分析贵州中西部7个具有多阶跃增特征的雹云单体的雷达参数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二阶跃增冰雹云演变呈发展—跃增—降雹—减弱—再发展—跃增—降雹的趋势;(2)降雹时刻,雹云的最大反射率因子(MaxREF)、45 dBz回波高度(H 45dBz)、回波顶高(H 0dBz)、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平均值分别为63.4 dBz、7.55 km、12.01 km、39.08 kg·m^(-2);大冰雹对应的MaxREF和VIL较小冰雹更大,大冰雹、小冰雹的H 45dBz差别不大,大冰雹对应的H 0dBz反而小于小冰雹;(3)冰雹发生前,MaxREF、H 45dBz、H 0dBz和VIL 2个体扫之间平均最大跃变分别为5.89 dBz、2.19 km、2.82 km、17.5 kg·m^(-2),跃变现象的出现比冰雹发生时刻平均提前21.4、22.2、28、28.8 min,可以作为冰雹发生前的重要判断依据。 李皓 李皓 邹书平 罗雄 张小娟 文继芬气溶胶辐射效应在华东地区一次雾霾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2016年 利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with Chemistry)模拟了2013年12月华东地区一次雾、霾事件气溶胶辐射反馈效应对气象场和大气质量的影响。通过3个不同气溶胶浓度设置的试验区分气溶胶浓度不同辐射效应的影响。比较不同试验得出,本次雾、霾过程中,不论是气溶胶直接、半直接辐射效应还是间接效应均使污染地区短波辐射减少、2 m气温下降、大气边界层高度降低,不利于水汽与污染物的扩散,空气污染进一步加重,雾结构进一步稳定,并使雾的持续时间延长,发展高度更高;对于化学场来说,气溶胶直接、半直接辐射效应使污染地区PM_(2.5)浓度增大、消光系数增大、氮氧化物浓度增大,臭氧浓度降低;间接辐射效应使PM_(2.5)浓度和消光系数进一步增大,氮氧化物、臭氧浓度降低。综上所述,气溶胶辐射效应能使大气污染加重,并利于雾的发生、发展。 张悦 樊曙先 李皓 康博识关键词:气溶胶 南京市区郊区大气PM_(10)、PM_(2.1)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2017年 2009年11月~2010年7月,同步采集了南京市区郊区大气PM_(10)、PM_(2.1)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中16种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区、郊区大气PM_(10)中Σ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32.84~245.35ng/m^3、21.43~225.72ng/m^3.PM_(2.1)中分别为19.11~111.57ng/m^3、19.69~125.21ng/m^3,市区和郊区PAHs分布差异不大,均呈现冬季>夏季的季节特征.PM_(10)、PM_(2.1)中PAHs均以4、5、6环为主,占总质量浓度的78.7%~83.1%(PM_(10))、80.5%~87.1%(PM_(2.1)),冬季4环PAHs的比例明显增加.市区和郊区PAHs浓度昼夜变化趋势不同,即市区白天大于夜间,而郊区夜间大于白天.在所测定的气象条件中,温度、相对湿度和PM_(10)浓度对PAHs影响显著,温度、相对湿度对PAHs的贡献为负,而PM_(10)对PAHs贡献为正,暖季(夏秋)PAHs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大于冷季(冬春),O_3对5、6环PAHs表现出显著的负贡献.利用后向轨迹分析发现南京受到本地排放和周边地区污染源的影响,来自南京东南和西南方向的短距离输送气团对PAHs浓度上升影响较大. 李皓 樊曙先 张悦 康博识 孙玉关键词:PAHS PM10 气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