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峰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6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D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学习曲线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3D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10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2组(第一阶段35例 vs.第二阶段65例),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平均累计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力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等计数指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及ASA评分方面均具有可比性。第一阶段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30.8±50.6)min,显著高于第二阶段手术患者的(174.5±30.9)min(P<0.05);两组患者在预估出血量方面,中位预估出血量分别为200 ml和100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第一阶段患者手术时间曲线呈现明显上坡趋势,而第二阶段患者手术时间曲线呈现下坡趋势。两组患者在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3D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致为35例,手术者及团队能顺利跨过学习曲线,进行成熟的3D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 沈晓菲刘颂夏雪峰康星宋鹏王峰王萌赵阳杜峻峰陆晓峰管文贤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全胃切除
- 三级淋巴结构在胃神经内分泌瘤中的预后价值及预后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三级淋巴结构(TLS)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中的特点及预后价值并构建和验证预后列线图模型。方法去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为g-NEN140例临床资料。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TLS,采用SPSS22.0软件经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生存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用R软件(Rversion4.1.0)绘制列线图模型和验证列线图模型。结果患者年龄中位数是62.5(51,69.25)岁;男84例(60%),女56例(40%);TLS密度中位数是0.0694个/mm(0.01585,0.19775);WHO分类为g-NET64例(45.7%),g-NEC/g-MiNEN76例(54.3%);TNM分期Ⅰ/Ⅱ80例(57.1%),Ⅲ/Ⅳ 60例(42.9%),血管侵犯56例(40%),神经侵犯47例(33.6%)。TLS主要位于肿瘤边缘或肿瘤间质区域,有三种不同的成熟形态。TLS密度、WHO分类、TNM分期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区分度、校准度、临床实用性高。结论TLS密度是g-NEN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纳人了TLS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 蔡大明陆晓峰王行舟王萌刘颂夏雪峰沈晓菲杜峻峰管文贤
-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纳米炭导航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分拣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结分拣是否有助于提高纳米炭导航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分拣数目。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化分为淋巴结未分拣组与分拣组,进一步根据病理分期及胃癌根治术式实施亚组分析,比较组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同时比较围手术期安全性与随访存活率。结果共纳入147例患者,其中淋巴结未分拣组58例、淋巴结分拣组8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一致。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214.8±55.6)min,术中出血量(128.7±106.0)ml,术后并发症12例次(7.5%),围手术期二次手术率1.3%,术后住院时间(11.5±3.7)d,平均随访时间(15.1±6.9)个月,两组均无死亡。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分拣能够显著提高Ⅰ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数目[(29.0±12.3)枚比(24.1±7.8)枚,P=0.04],也能够显著提高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数目[(31.3±11.2)枚比(25.1±7.6)枚,P=0.02]。结论淋巴结分拣有助于提高纳米炭导航3D腹腔镜下Ⅰ期胃癌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
- 陆晓峰刘颂艾世超王行舟夏雪峰沈晓菲宋鹏康星王萌管文贤
- 关键词:纳米炭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危中重度急性胆囊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和开腹胆囊造瘘术(open cholecystostomy,OC)治疗高危中重度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高危中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PTGBD组和OC组各20例,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3、5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0d病死率。结果 2组手术均成功;PTGBD组术后1、3、5d白细胞计数[(14.31±3.25)×10~9/L、(8.81±2.13)×10~9/L、(6.69±1.7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34±3.98)%、(71.28±7.43)%、(62.74±9.05)%]、C-反应蛋白[(170.04±45.32)、(80.33±32.94)、(31.95±19.07)mg/L]较术前[(17.98±3.41)×10~9/L、(89.14±5.01)%、(197.64±40.68)mg/L]下降(P<0.05);OC组术后3、5d白细胞计数[(11.39±2.36)×10~9/L、(7.68±1.9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67±5.46)%、(71.34±6.12)%]、C-反应蛋白[(110.38±37.21)、(70.35±27.42)mg/L)]较术前[(17.86±2.89)×10~9/L、(89.3±54.78)%、(189.78±43.35)mg/L]下降(P<0.05);PTGBD组术后3d白细胞计数,术后3、5d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OC组(P<0.05);PTGBD组手术时间[(23.80±4.97)min]、住院时间[(9.15±2.76)d]较OC组短[(57.25±6.77)min、(17.10±8.30)d](P<0.05);PTGBD组与O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0%)、术后60d病死率(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C术比较,PTGBD术治疗高危中重度急性胆囊炎可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
- 曹萌夏雪峰李强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高危
- 腹腔镜磁性取物袋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磁性取物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性扣、袋体、收紧线、球形锁扣和定位磁体等组成部分。所述袋体的袋口通过收紧线收紧,所述收紧线一部分走行于袋口处的封带内,一部分位于袋体外部。所述磁性扣和球形锁扣被串在...
- 缪骥杜尚策陆晓峰夏雪峰刘颂王萌管文贤
- 文献传递
- 适用于结肠造口的磁性吻合装置的研制
- 2017年
- 该文介绍一种适用于结肠造口的磁性吻合装置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该吻合装置由磁性底座和吻合环组成。通过磁性相吸,将结肠与腹壁皮下组织结合在一起,方法便捷可靠,采用磁性压迫吻合技术,完成造口。该装置的优点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并能较好地解决造口缺血性坏死、造口回缩,造口皮肤黏膜连接处并发症及造口周围的皮肤病,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 缪骥刘晓梅夏雪峰单晓东褚薛慧李强孙喜太管文贤
- 关键词:手术结肠造口
-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在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IMB)技巧模型在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IMB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21.8±4.3)h vs(55.3±9.0)h,P<0.01]、下床活动时间[(32.2±3.3)h vs(47.4±1.9)h,P<0.01]明显较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vs 32.7%,χ~2=27.77,P<0.01)。结论 IMB技巧模型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护理应用中的干预效果显著。
- 林云郭梅饶晓燕夏雪峰
- 关键词: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 肝内胆管癌患者中期因子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患者肿瘤组织中期因子(MK)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手术治疗的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切除的肿瘤样本35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以因ICC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MK高、低表达者的生存分析。结果 35例ICC患者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7例MK蛋白低表达(弱阳性),18例高表达(强阳性)。在T分期T1+T2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者中,MK蛋白高表达阳性率较T分期T3+T4期、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程度者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 044、0. 028、0. 019)。本次随访截止于2018年3月,失访8例,完成随访27例;死亡20例,存活7例。MK蛋白低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23个月)明显长于MK蛋白高表达者(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0)。结论 MK蛋白拟可作为ICC的肿瘤标记物,提示其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
- 钱涛钱涛夏雪峰陶亮夏雪峰
-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1型固有淋巴细胞对肠源性浓毒症免疫抑制的预测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1型固有淋巴细胞(LCI)对肠源性脓毒症免疫抑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20例因结肠穿孔所致肠源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入院24h内收集其外周血,根据是否伴有免疫抑制分为两组(不伴有免疫抑制组10例和伴有免疫抑制组10例)。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变量资料例如年龄、BMI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计数、各类固有淋巴细胞比例等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检验用以比较患者性别构成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及BMI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有免疫抑制的肠源性脓毒症患者,其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不伴有免疫抑制的脓毒症患者[(1.6±0.4)vs.(0.6±0.3),P<0.01];ILC1占所有固有淋巴细胞的比例,在伴有免疫抑制的肠源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显著上调[(27.3±6.3)vs.(45.4±6.7),P<0.0001]。通过构建ROC曲线,发现当ILC1占所有固有淋巴细胞比例>32.5%时,其对预测肠源性脓毒症免疫抑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90.9%)和特异性(81.8%)。结论检测所有固有淋巴细胞中1型固有淋巴细胞占比能够较好的预测肠源性脓毒症免疫抑制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 沈晓菲刘颂王行舟曹科毛永欢蔡大明夏雪峰赵阳陆晓峰杜峻峰管文贤
- 关键词:腹腔内感染脓毒症
- 手术切除联合补片修补治疗腹壁型韧带样纤维瘤病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壁型韧带样纤维瘤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51例腹壁型韧带样纤维瘤病患者,其中行肿瘤扩大切除术21例为对照组,行肿瘤扩大切除术+人工补片腹壁重建术30例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00.8±56.4)min]长于对照组[(73.3±25.8)min](P<0.05),术中出血量[(50.7±43.3)mL]、术后住院时间[(4.8±3.8)d]与对照组[(47.1±35.5)mL、(4.9±3.0)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积液感染1例,对照组出现切口疝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与对照组(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无肿瘤复发,观察组1例有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史者术后复发4次。结论肿瘤扩大切除术联合人工补片腹壁重建术治疗腹壁型韧带样纤维瘤病疗效确切,预后良好。
- 毛永欢宋鹏夏雪峰蒋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