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琴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造影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血管造影
  • 2篇一站式
  • 2篇小肠
  • 2篇成像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瘘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桥
  • 1篇心肌桥-壁冠...
  • 1篇胸痛
  • 1篇血管造影术

机构

  • 10篇茂名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董琴
  • 6篇蔡培坤
  • 5篇梁晖辉
  • 5篇陈杰彬
  • 4篇梁焕
  • 2篇梁辉晖
  • 2篇李冲云
  • 2篇蔡勇
  • 1篇杨志勇
  • 1篇赖廷海
  • 1篇黄旅辉
  • 1篇肖玉梅
  • 1篇张国千
  • 1篇陆莹莹
  • 1篇陈世达
  • 1篇林裕茂
  • 1篇黄素梅
  • 1篇黄其文
  • 1篇张敏红

传媒

  • 2篇功能与分子医...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40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量化评价及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利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形态学特征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与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冠状动脉成像的1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若MB-MCA的诊断成立,描述MB-MCA的分布和分型,并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分别记录位于左前降支2段(LAD2)的MB-MCA的厚度以及血管直径,计算其在收缩期及舒张期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MB-MCA粥样斑块情况。结果 186例患者中56例(70段)存在MB-MCA,其中48段(68.6%)位于LAD2;70段MB-MCA中浅表型有44段(62.9%),深厚型有26段(37.1%)。位于LAD2的MB-MCA厚度和直径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差异均有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4、3.38,P均〈0.05);43段位于LAD2的纳入分析的MB-MCA中有28段(65.1%)为II级狭窄。70段MB-MCA中共48段(68.6%)存在粥样斑块,其中近侧者42段(87.5%),明显高于远侧者6段(12.5%),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5)。结论 640层螺旋CT不仅能直接显示MB-MCA的存在,同时能对其形态特点、伴随心动周期动态变化情况行量化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蔡培坤梁辉晖董琴梁焕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血管畸形
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在颅脑术后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在颅脑术后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术后伴并发症(脑内新发低密度灶)的患者23例,均接受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检查,分析脑内低密度灶区的灌注参数图像,并根据4D-CTA判断颅内大血管阻断或狭窄及分支缺损情况。对比不同脑内灌注患者经临床干预性处理后的预后情况,分析不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与低灌注患者预后的关系,再结合患者检查当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进行综合分析,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判,协助临床医师在治疗的过程中早期给予干预。结果:23例患者的灌注参数图像[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都存在明确的异常表现,显示脑内不同程度低灌注22例,脑内高灌注1例。低灌注病例中有7例患侧颅内大血管存在异常改变,其中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左侧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例,右侧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脑内低灌注患者经临床针对性处理后预后良好50.00%(11/22),死亡18.18%(4/22),而脑内高灌注患者预后良好100%(1/1),死亡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3分的脑内低灌注患者死亡率为100%(4/4),高于GCS评分4~8分、9~11分以及≥12分患者;GCS评分4~8分的脑内低灌注患者重度残疾80.00%(4/5),高于GCS评分≤3分与≥12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全脑灌注一站式成像应用于颅脑术后伴并发症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脑内新发低密度灶)患者进行CT全脑灌注一站式成像检查,有助于了解颅脑术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并为患者预后评估以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导,对患者术后病情的预后判断提供帮助,对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适时
董琴蔡勇杨璧杨志勇林裕茂李冲云肖玉梅赖廷海黄旅辉陈世达
猪肺体外模型预测气道异物CT值的研究
2023年
目的建立猪肺体外模型,了解异物进入肺内后CT值变化及常见异物CT值。方法将干花生、瓜子置于新鲜猪肺气管中,采用CT平扫获得CT值;将体外模型CT值与临床病例CT值进行比较,评估该模型在异物性质诊断中价值。结果干花生、瓜子在肺内CT值均比肺外CT值大(P<0.01)。20颗花生CT值与8颗临床病例花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花生放入肺内72 h内,其CT值先升高(24 h)后降低(72 h);而瓜子CT值在72 h内无明显改变(P>0.05)。生花生、干花生、熟花生、圆珠笔嘴在模型中CT值分别为19~43、-9~65、5~19、-356~-331 HU。结论成功构建猪肺体外模型,获得常见异物CT值。
梁晖辉黄素梅何月梅陈杰彬黄文东张敏红董琴李勰张国千陆莹莹林越国李冲云蔡勇
关键词:气管异物计算机断层扫描猪肺体外模型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MSCT诊断价值和征象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和征象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确诊为CPF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6.4岁。观察瘘血管起源、走行和分布,瘘口位置、大小及征象(穿通征、射血征和浓染征),肺动脉增宽与否。结果 16例CPF中,右圆锥支1例,右冠状动脉供血9例(56.3%),左冠状动脉供血4例(25.0%),左右冠状动脉同时供血2例(12.5%);2例瘘口为2个,14例瘘口为1个;瘘口位于主肺动脉左侧壁12例、前壁4例;肺动脉瘘口大小约1.2-5.0 mm。MSCT直接征象:穿通征16例(100.0%);射血征7例(43.8%),均在75%期相显示;浓染征10例(62.5%),8例在45%期相显示,2例在75%期相显示。间接征象:表现为瘘血管增粗、迂曲,部分呈蚯蚓状改变,贴附于肺动脉表面,其中5例合并动脉瘤。肺动脉增粗4例,瘘口大小约3.8-6.9 mm,平均瘘口大小为4.8 mm。结论MSCT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对诊断CPF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蔡培坤梁辉晖董琴梁焕
关键词:冠状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640层MDCT一站式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三联征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胸痛三联征病因诊断中应用640层MDCT一站式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将我院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传统CTA检查、DSA造影检查及640层MDCT一站式血管成像检查,之后以640层MDCT一站式成像的CT影像诊断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一站式成像检查的优点,评价640层MDCT三联检查对进行急性胸痛病因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检出率方面,640层MDCT一站式血管成像为98.33%,传统CTA为58.33%,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DSA造影96.67%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CTA检出率(P<0.05);在检出率方面,640层MDCT一站式血管成像与DSA造影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三联征病因诊断中应用640层MDCT一站式血管成像,可提升检出率,与DSA造影比较无明显差异,临床实践价值较高。
董琴陈杰彬梁晖辉蔡培坤李勰
关键词:胸痛三联征病因
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AD)术前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AD)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AD患者,34例患者均接受CTA检查,将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CTA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Stanford分型情况、破口分区情况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术前诊断AD中使用CTA技术能够对主动脉夹层的分型情况进行准确地反映,并进行破口分区,可指导术前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董琴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冠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CT冠脉成像技术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本组冠心病49例,非冠心病31例,CT冠脉成像诊断正常节段共650个,冠脉狭窄节段115个,其中Ⅰ级狭窄节段31个,Ⅱ级狭窄节段46个,Ⅲ级狭窄节段38个,CT诊断冠脉狭窄程度符合率为91.11%(697/765);CT正确诊断冠心病45例,以CAG为诊断冠心病标准,CT诊断冠心病灵敏度91.84%,特异度93.55%,阳性预测值95.74%,阴性预测值87.88%,与CAG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789,P<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可用于诊断冠心病,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董琴陈杰彬梁晖辉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640层螺旋CT结合血脂标志物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范围和组成特征的评估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利用640层MSCT结合血脂水平评估糖尿病(DM)和非DM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范围及斑块组成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广东茂名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行640层MSCT检查的患者122例,依据是否合并DM分为两组,包括DM组58例和非MD组64例。分析CT图像,记录各患者冠脉病变范围和斑块组成特征。测定患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LDL和甘油三酯(TG)水平。比较DM组和非DM组冠脉病变范围、斑块组成特征和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DM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吸烟和存在家族史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DM组(P<0.05)。DM组冠脉病变平均受累节段为6.8±2.2,明显高于非DM组3.5±1.2(P<0.01)。DM组与非DM组间冠脉斑块构成有差别,DM组冠脉斑块以软斑块(NCP)好发且明显高于非DM组(P<0.05),而钙化斑块(CP)和混合性斑块(MP)在两组之间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DM组比较,DM组的HDL-C、LDL-C和LDL-C/HDL-C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 MSCT能够清晰显示冠脉病变范围及斑块组成特征;冠心病合并DM组冠脉病变范围广,且斑块以NCP为主,血脂水平更高,预示有更高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可能性。
蔡培坤梁晖辉董琴
关键词:螺旋CT糖尿病斑块血脂
MSCTE技术联合口服甘露醇诊断小肠病变的应用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T enterography,MSCTE)技术联合口服甘露醇诊断小肠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小肠病变患者80例,均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经口服甘露醇后,进行MSCTE技术检查;B组行常规增强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两组检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肠腔、肠系膜、肠壁、肠系膜血管充盈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病理诊断出小肠病变34例,正常6例,A组小肠病变检出33例,正常7例,其中病理分别确诊31例、4例,准确率为87.50%(35/40),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66.67%(4/6)、91.18%(31/34);B组小肠病变检出26例,正常14例,其中病理分别确诊22例、2例,准确率为60.00%(24/40),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33.33%(2/6)、64.71%(22/34),A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的CT值与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SCTE技术联合口服甘露醇诊断小肠病变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陈杰彬梁焕董琴蔡培坤
关键词:甘露醇小肠病变病理诊断
小肠间质瘤MSCT表现与病理危险度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危险度的小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与病理危险度进行对照分析,提高原发性小肠间质瘤的术前诊断率及危险度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囊实性、生长方式、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特点,依据病理分级分为极低危/低危组和中危/高危2组,进行卡方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5例小肠间质瘤中,肿瘤位于十二指肠20例,空肠12例,回肠13例。肿瘤大小位于1.2~15.3 cm,其中,<5 cm为22例,介于5~10 cm为19例,≥10 cm为4例。实性18例,囊实性27例,其中8例见积气。病变向腔内生长6例,腔内外生长14例,腔外生长25例。极低危险度4例,低危险度13例,中危险度3例,高危险度25例。小肠间质瘤增强扫描动脉期血管样强化,高危险组到达峰值时间长,且峰值要低于低危险组。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囊实性、增强静脉期及延迟期在极低/低危组和中危/高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囊实性、积气、MSCT增强及多层面重建有利于诊断小肠间质瘤,肿瘤大小、囊变、增强静脉期及延迟期能有效评估原发性小肠间质瘤危险度分级,低危组与高危组间质瘤在临床特征与CT强化表现上存在差异,可为临床术前提供分级参考。
蔡培坤陈杰彬董琴梁焕梁晖辉黄其文侯舒倩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