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朱艾斓

朱艾斓

作品数:24 被引量:78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1篇地震
  • 5篇地震定位
  • 5篇双差地震定位...
  • 4篇断层
  • 4篇震源
  • 4篇汶川地震
  • 4篇裂带
  • 3篇地震活动
  • 3篇断裂带
  • 2篇地震成核
  • 2篇地震构造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地震重新定位
  • 2篇断层陡坎
  • 2篇震源机制
  • 2篇首都圈
  • 2篇首都圈地区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块体
  • 2篇级联

机构

  • 18篇中国地震局
  • 14篇上海市地震局
  • 5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加州大学
  • 1篇浙江省第七地...
  • 1篇北京国电水利...
  • 1篇国家科学研究...

作者

  • 24篇朱艾斓
  • 15篇徐锡伟
  • 11篇陈桂华
  • 5篇周永胜
  • 5篇甘卫军
  • 4篇刁桂苓
  • 4篇于贵华
  • 3篇谭锡斌
  • 3篇王鹏
  • 2篇于海英
  • 2篇王亚丽
  • 2篇邓起东
  • 2篇孙鑫喆
  • 2篇安艳芬
  • 2篇温燕林
  • 2篇郭婷婷
  • 2篇张四昌
  • 2篇冯向东
  • 2篇刘芳
  • 2篇闻学泽

传媒

  • 6篇地学前缘
  • 4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山西地震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活动构造意义被引量:175
2005年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川西地区1992~2 0 0 2年的1336 7个小震进行重新定位,初步分析了地震活动性与地表活动构造的关系及其揭示的构造信息.重新定位后,地震活动沿活动断裂成线(带)状分布现象非常突出,呈现出与地表活动构造的密切关系:结构简单的单一走滑断层具有上宽下陡的花状结构特征,拉分盆地与逆断裂具有线性而发散的分布式结构特征,逆断裂之下还存在缺震层.此外,沿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还具有空间分段性,揭示出局部地段存在着隐伏活动断裂和可圈定为地震危险区的地震空区.震源深度分布显示,川西高原在15~2 0km的深度范围内普遍存在厚度约5km的缺震层,以高温高压实验结果为基础,通过计算川西地区地壳强度表明,大约14~19km的深度范围花岗岩处于塑性流变状态,说明缺震层的出现具有地壳物质塑性变形基础.
朱艾斓徐锡伟周永胜尹京苑甘卫军陈桂华
关键词:双差地震定位法
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可能存在的凹凸体:来自背景地震活动性的证据被引量:27
2009年
基于1992—2002年小震双差重新定位结果,沿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走向的震源剖面作b值及局部复发时间TL值的空间扫描,以确定断裂带上可能存在的凹凸体。结果显示,b值沿断裂带走向具明显的空间非均匀性,与地表几何结构的分段变异是相应的。异常短的TL值及低b值出现在鲜水河断裂带的炉霍—道孚间、安宁河断裂带的石棉—冕宁段以及则木河断裂带的西昌—普格段,表明在间震期这些段落破裂产生的小震平均震级大于其他段落上的小震,是断裂带中相对活跃的段落。由b值与应力成反比的关系,推测这些段落可能为断裂带上凹凸体所在地,成为现今应力积累的闭锁段,是未来主震初始破裂最有可能形成的段落,其中石棉—冕宁段的地震危险性最大。而在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乾宁—康定—石棉一带,尽管历史地震与现今小震都异常活跃,但具有异常高的b值及TL值估计,表明现今应力水平较低,目前可能成为以小震活动为主的蠕滑段,不具大震危险性。
朱艾斓徐锡伟甘卫军陈桂华
关键词:凹凸体B值
汶川地震Mw7.9同震断层陡坎类型与级联破裂模型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推覆断裂带上发生了Mw7.9汶川地震.龙门山推覆断裂带从北东到南西可分为北、中、南三大段落: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的青川断裂、林庵寺断裂、江岫断裂为中更新世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不活动...
于贵华郭婷婷谭锡斌安艳芬孙鑫喆徐锡伟Yann Klinger刁桂苓陈桂华冯小东李陈侠朱艾斓袁仁茂
关键词:汶川地震
首都圈地区b值随震源深度的变化:对地震成核的意义被引量:15
2005年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地区1980~2000年发生的2098个地震作重新定位, 获取了其中1825个地震精确的震源位置.基于地震精确定位结果, 系统地计算了不同深度段的b值, 发现研究区b值随震源深度的增加具有系统减小的趋势, 且在地壳8 km上下的减小趋势最为突出, 表明在地壳浅部 (0~8 km)以小震为主, 大地震较少, 故b值高; 而在深处(8~25 km), 大地震相对较多, b值减小.这一现象的背后物理机制可以从地壳介质复杂程度与应力状态的变化得以解释, 破裂易于在地壳介质相对均匀、岩石静压力较高的地壳深处成核形成大地震.推测首都圈地区未来强震多发生在8 km以下的地壳深部.
朱艾斓徐锡伟胡平周永胜陈桂华甘卫军
关键词:首都圈地区震源深度地震成核双差地震定位法B值地壳浅部
汶川M_S8.0地震部分余震重新定位及地震构造初步分析被引量:105
2008年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至6月26日四川地震台网整理形成观测报告的2741个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汶川地震的地震构造及其余震的破裂扩展。重新定位后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0~20km间的上地壳,25~40km的下地壳也有少量地震发生,与下地壳存在脆性变形的断裂活动相对应,在20~25km深度范围内的上下地壳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震层.推测其可能构成推覆构造的滑脱面。从震源分布与震源机制解在空间的变化上,地震破裂由南向北单侧破裂且存在明显的分段活动性,推测可能存在逆冲推覆与右旋走滑破裂相互转换的过程:逆冲推覆滑动主要发生在高川以南的段落上,震源机制解表现为以逆冲为主;地震破裂向北并未沿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扩展,而是斜切青川断裂,震源分布刻画的结构面陡直,震源机制解表现为以右旋走滑错动为主。
朱艾斓徐锡伟刁桂苓苏金蓉冯向东孙晴王亚丽
关键词:双差地震定位法地震构造
玉树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其地震构造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对玉树地震序列自2010年4月11日至9月15日由台网记录到的1 832个地震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1 670个地震重新定位的震源参数。重新定位后的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15km以内。重新定位后的Ms7.1级主震发生在无地表破裂段,余震活动向两侧破裂扩展。余震沿地表破裂带基本呈线性分布,剖面上显示为近垂直的结构面,在北西端无地表破裂出露处,出现近垂直于断裂方向较宽的北东向地震密集带。震源机制解显示的主压应力方向斜交地表破裂带,地表破裂与震源破裂都表现为纯左旋走滑的错动性质,而在北西端主压应力方向偏转为近垂直于断裂带的方向,此处较宽的北东向地震密集带可能由近东西与南北两个方向的共轭破裂所组成。余震的后期活动与发展并不局限于主震形成的破裂带内,更多的受局部应力调整被触发而产生新的破裂。
朱艾斓徐锡伟于贵华张晓清陈桂华任烨
关键词:地震构造双差地震定位法震源破裂
浙江珊溪水库2014年震群活动发震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使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9月12日至12月30日浙江珊溪水库发生的4 184次地震进行重定位,并采用CAP方法对11次M_L≥3.0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讨论了震群序列的活动特征及其与断裂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水库水位与地震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的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2014年震群序列发生在2006年震群序列NW向延伸的方向上,两者形成一条线性条带,该条带平行分布于双溪—焦溪垟断裂南侧.重定位得到的震源主要在0.7—6km深度范围内分层分布,垂直于地震条带走向的震源剖面刻画出的结构面以高角度倾向SW.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多数地震为走滑型,均存在一个与地震条带走向一致的NW向节面,呈右旋走滑错动性质.考虑到断裂的定位误差,线性分布的震群活动极有可能沿双溪—焦溪垟断裂的破裂面活动,精定位的震源位置和震源机制刻画出了该断裂的几何结构和活动性质.但由于多数地震的震源深度在6km以上,因此震群活动不能归为双溪—焦溪垟断裂活动的结果,即双溪—焦溪垟断裂不是这两次震群的发震构造,而且仍然属于水库诱发地震,而水库地震存在激发该断裂发生构造地震的可能.水库水位上升或者下降与震群活动关系不大,震群活动有随时间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可能是库水沿库底断层破裂面长期渗透和扩散增加了孔隙压所致.
王鹏孙冬军任烨于俊谊温燕林朱艾斓
关键词:珊溪水库震群序列发震机理水库诱发地震
首都圈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在地震构造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3
2005年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地区39°~4 1°N,115°~118°E范围内1980~2 0 0 0年的2 0 98个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均方根残差从重新定位前的1.4 s降到0 .32 s。重新定位后,地震活动多集中分布于北东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或密集成北东与北西向线性分布,与已知活动断裂具有密切的关系。在顺义与延怀盆地一带揭示出几条高角度北西向隐伏活动断裂,长度在10~2 0 km间。小震活动显示的构造信息表明,北西向构造是重要的发震构造,在现今构造变形和地震孕育、发生中,与北东向构造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重定位震源深度分布在东西方向上显示出明显的不均匀性,推测是地壳变形和构造活动强弱在横向变化的一种反映。
朱艾斓徐锡伟胡平周永胜林元武陈桂华甘卫军
关键词:双差地震定位法圈地
基于自动检测方法的福建地区断裂带地震活动性研究
2023年
利用福建地震台网88个地震台站于2015年记录的10个月的连续波形数据,基于台网约束下的长短窗特征触发式震相检测的模板事件识别方法和匹配滤波自动检测方法,识别出模板事件919个,匹配滤波后重新识别和定位了共计2243个地震事件,其中ML1.0以上地震1991次,主要集中在ML1.0—1.5之间,这极大扩充了该震级范围内的福建地震台网目录。重新定位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20 km之间,多数发生在10 km内的上地壳。沿长乐—诏安断裂带和永安—晋江断裂带,地震分布集中且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活动性。在长乐—诏安断裂带上检测到较福建台网目录更多的地震,且地震活动性表现为西南段较强、东北段较弱,沿断裂带的震源深度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变浅,与莫霍面深度的变化相一致;在与之共轭的永安—晋江断裂带上则北西段地震活动更为集中,而东南段地震活动稍显分散。重新识别与精定位后的地震与福建地区地壳水平形变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特点相一致。
刘芳孙冬军周一剑朱艾斓朱艾斓朴健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
关于2008年汶川M_s8.0地震震源断裂破裂机制几个问题的讨论被引量:15
2011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地震是一条陆内活动逆断裂带最新活动的结果.地震震源断裂沿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发生斜滑作用和沿前山断裂发生纯逆断裂作用,断裂产状前者陡后者缓,垂直位移前者大后者小,这是一条少见的具有右旋走滑特征的挤压性质双断坡破裂,它是深部斜滑断裂在上地壳脆性域发生应变分解的结果.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分段活动和位移分布、地震波反演、余震空间分布、主震和余震震源机制解都说明这一条活动断裂带的活动机制和震源断裂破裂机制的复杂性.北西向小鱼洞左旋走滑破裂带是调节北东向破裂带中缩短量不同的破裂段之间的捩断裂,但由于震源断裂西南段经受着强烈挤压,左旋走滑的小鱼洞断裂也具有明显的挤压分量.在中央断裂这一条走滑逆冲和逆走滑性质的断裂和破裂带中出现的走滑正断裂控制的沙坝沟槽是在一个特殊的构造和地貌条件下,由震源断裂滑动和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重力作用加大了该段破裂的正断层型垂直位移量,它不能真正代表震源断裂的最大地表垂直位移.
邓起东陈桂华朱艾斓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