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志超

作品数:12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杉木
  • 8篇土壤
  • 7篇人工林
  • 5篇杉木人工林
  • 3篇生物炭
  • 3篇土壤细菌
  • 3篇人工林土壤
  • 3篇发育阶段
  • 3篇不同发育阶段
  • 2篇施肥
  • 2篇杆菌
  • 1篇氮矿化
  • 1篇氮素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芽分化
  • 1篇营养
  • 1篇营养诊断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机构

  • 12篇福建农林大学
  • 8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2篇魏志超
  • 6篇刘爱琴
  • 4篇马祥庆
  • 3篇吴鹏飞
  • 2篇张芸
  • 2篇孟李群
  • 2篇黄娟
  • 1篇周丽丽
  • 1篇牛宁
  • 1篇李莹
  • 1篇周垂帆
  • 1篇蒋宗垲
  • 1篇刘春华
  • 1篇于洋洋
  • 1篇王俊男
  • 1篇程浩
  • 1篇王玉珍

传媒

  • 3篇森林与环境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土壤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7篇2017
  • 3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揭示杉木地力衰退的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南方杉木中心产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利用数学模糊评价和主成分分析2种方法,综合比较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结果]不同发育阶段对人工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均有显著影响。在同一发育阶段中,杉木人工林表层土与底层土之间存在差异(p<0.001);土壤质量含水量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显著指示作用,有机质、p H值与土壤养分指标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评价方法均得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肥力呈现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的规律。[结论]随着杉木栽植时间的增长,需要采取施肥、间伐等人工干预恢复地力,进而满足杉木速生需求。
李惠通张芸魏志超贾代东刘雨晖刘爱琴
关键词:杉木发育阶段土壤肥力
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8
2019年
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毛竹林土壤(海拔范围为250~1 500 m)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海拔梯度的15块样地,分析了毛竹林土壤有机碳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地形因子、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并构建了土壤有机碳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①武夷山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13.29~70.68 g/kg,且海拔>500m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②同一海拔高度内,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其降幅也随之变小;③同一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体呈现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而其增幅则随之变小;④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仅表层(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⑤土壤有机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不同因子组合对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变异的解释量介于59%~83%。
张厚喜林丛程浩金昌善徐自坤魏志超魏志超
关键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毛竹林土壤有机碳海拔梯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非损伤微测技术在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非损伤微测技术(NMT)作为一项原位动态检测进出活体植株各种分子/离子流动速率和三维运动方向的微电极技术,以完全无损伤方式获取生物样品的实时生理生态信息,对于研究植物体生命活动规律以及植物与环境间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综述了NMT在植物生理生态学领域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主要集中于植物蛋白质功能、光合/呼吸作用、营养代谢调节机制、抗逆生理,以及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与微生物互作、生态适应性等方面.在研究植物抗逆生理方面,NMT可直观解析植物体内特定离子流的平衡转运过程,促进了植物的抗性性状信号的表达,有助于科学选育抗性优良植物品系;在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离子流的检测能够在微观尺度上研究植物吸收营养的动态过程以及植物正常生长的稳态的内在调节模式;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主要体现在NMT为剖析不同个体植物的生态耐受机理提供了生物技术支撑,进而可利用超富集植物进行土壤修复与改良.目前NMT自身仍存在局限性,尚未能全方位系统性解析植物的演化进程,在植物体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应用研究亟待完善.因此积极密切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间的综合联动,逐步完善构建动态连续性的NMT分析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关信息的技术体系,加强NMT与其他分析技术的结合应用将成为今后的应用研究重点.
贾代东刘爱琴李惠通于洋洋魏志超王俊男周丽丽
关键词:非损伤微测技术植物生理生态学抗逆生理生态学特性
基于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杉木苗期施肥营养诊断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林木苗期营养诊断和施肥研究是制定合理施肥方案的前提,能为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以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多年筛选的速生型杉木为试验材料,通过开展室内模拟不同的土壤养分条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施肥方法,根据杉木生物量划分高、低产组,利用DRIS营养诊断的图解法和指数法,计算杉木适宜的施肥范围及需肥顺序。结合图解法和指数法两种分析方法得出:杉木植株中氮、磷、钾养分的适宜比值范围为P/N=0.137±0.03,N/K=1.102±0.113,K/P=6.881±1.203;处理7(施氮量为0.511 g/盆,施磷量为0.270 g/盆,施钾量为1.339 g/盆)的平衡状态最佳。总体而言,速生型杉木对钾肥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磷肥的需求量次之,对氮肥的需求相对较弱。
李惠通牛宁贾代东魏志超吴鹏飞刘爱琴
关键词:施肥营养诊断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细菌类群特征
采用16s rDNA技术对三种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细菌类群进行分析,探讨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细菌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16s rDNA在目水平上鉴定比例在80%以上,结果较可靠;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
魏志超程浩黄娟贾代东李惠通刘爱琴
关键词:RDNA杉木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细菌类群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采用16S rDNA建库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个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细菌类群进行分析,探讨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细菌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16S rDNA在目水平上鉴定比例为80%以上,结果较可靠;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共鉴定细菌门39个、纲100个、目151个,不同发育阶段之间3种功能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且与部分化学性质相关性较小;其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为最主要细菌门类。酸杆菌门丰度在不同发育阶段中排序为: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按丰度变形菌门的排序则为: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从beta指数分析可知:幼龄林内部相似度相比中、老龄林较低;中、老龄林之间相似度较高,幼龄林与其他2种发育阶段之间相对相似度较低。
魏志超黄娟黄娟贾代东李惠通吴鹏飞吴鹏飞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
杉木愈伤组织及再生芽分化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研究杉木愈伤组织形成及再生芽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发育规律,为建立杉木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以杉木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组织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体视显微镜和石蜡切片观察,分析愈伤组织的结构、形成及再生芽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先是由杉木茎段切口处表皮细胞分裂,再由维管束薄壁细胞通过脱分化逐渐形成的;愈伤组织在增殖期间分生细胞会形成不同维管组织;愈伤组织的再生芽分化是由愈伤组织的表皮分生细胞团先分化形成芽原基,再形成肉眼可见的再生芽;不定芽可从茎段直接分化形成,亦可通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两种不定芽发生方式均为外起源。
黄娟吴鹏飞魏志超王玉珍马祥庆
关键词:杉木愈伤组织再生芽组织细胞学
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素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讨不同类型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素形态的影响,以福建省三明市莘口教学林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2种不同类型生物炭(竹炭和木炭),研究其对杉木人工林土壤不同形态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生物炭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小且主要集中于表层,施炭处理1 a后,土壤水解氮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但从第2年开始水解氮含量逐渐下降,在第3年水解氮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种生物炭对土壤无机态氮含量影响差异较小,竹炭处理的土壤无机氮含量有所增加,而木炭处理的则多为下降。施炭处理分别与发育阶段、土壤层次对土壤水解氮含量有明显的交互影响。生物炭对杉木不同发育阶段影响为: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竹炭对土壤改良作用优于木炭。
魏志超孟李群李惠通贾代东刘爱琴
关键词:生物炭杉木水解氮铵态氮硝态氮
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为揭示施用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规律,以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施用不同生物炭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物种组成、物种丰度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生物炭处理使杉木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木炭处理使幼龄林和中龄林土壤pH值分别减少0.01和增加0.05;竹炭处理使幼龄林和中龄林土壤pH值分别增加0.05和0.09。施用生物炭后杉木人工林土壤细菌丰度发生改变,改变了成熟林中绿弯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木炭和竹炭处理后分别使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与对照相比减少了58.34%和54.31%,使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与对照相比分别上升了53.23%和70.63%。冗余分析发现,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施用生物炭会通过改变土壤化学性质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预选结果显示土壤全磷(TP)和土壤全碳(TC)对细菌群落分布影响最显著。本研究为添加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细菌种类、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丁文沙魏志超孟李群孟李群刘爱琴
关键词:生物炭杉木人工林土壤细菌多样性土壤性质
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为探讨杉木生物炭输入到土壤中后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和机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单独施用生物炭、凋落物及其配合施用下土壤碳、氮矿化的特征以及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炭单独施用或与凋落物同时添加到土壤中,均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且抑制了土壤有机碳和/或凋落物的矿化。生物炭对DOC的吸附效应导致土壤可利用态碳显著降低,且单独添加生物炭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培养初期显著降低,故这种吸附效应可能是生物炭抑制土壤有机碳矿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生物炭单独添加到土壤中在培养结束后(90 d)并未改变土壤氮的矿化量,但在培养过程中,却降低了土壤氮的矿化;然而,无论是否存在生物炭,添加凋落物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的矿化并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氮。这说明,无凋落物存在的情况下,生物炭的固氮效应呈现出短期效应。
李莹魏志超李惠通邱云霄周垂帆马祥庆
关键词:杉木生物炭凋落物人工林土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