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燕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氮沉降
  • 1篇多年生
  • 1篇多年生黑麦草
  • 1篇亚高山
  • 1篇亚高山森林
  • 1篇亚高山针叶林
  • 1篇烟草花叶病
  • 1篇烟草花叶病毒
  • 1篇演替
  • 1篇针叶
  • 1篇针叶林
  • 1篇植物
  • 1篇植物表达
  • 1篇植物表达载体
  • 1篇植物表达载体...
  • 1篇土壤持水量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农杆菌
  • 1篇自然演替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4篇张燕
  • 2篇庞学勇
  • 2篇谈心
  • 2篇张义正
  • 2篇陈筑
  • 2篇马欣荣
  • 1篇孙振元
  • 1篇刘兵
  • 1篇蒋昌顺
  • 1篇王敏

传媒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次生演替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21年
次生演替已成为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迹地上的主要演替方式之一.选择川西米亚罗林区现有次生演替序列草地、灌丛、次生桦木林、原始针叶林为对象,研究川西亚高山森林采伐迹地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持水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草地、灌丛和次生桦木林与原始针叶林相比,土壤容重差异性显著,分别增加了52.17%、44.93%、17.39%,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性显著,分别减少了13.61%、11.60%、4.66%和14.44%、12.62%、0.52%;关于土壤持水性能,原始针叶林有着最高的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土壤非毛管持水量,分别为2315.44 t/hm^(2)和751.40 t/hm^(2),随着次生演替进行,土壤非毛管持水量显著增加,细根和土壤有机质是导致土壤持水量变化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较之原始针叶林,其他3种演替阶段的土壤蓄水能力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前期采伐破坏了土壤物理结构,土壤仍留有"记忆",叠加上后期干扰,改变了土壤物理性质,使其具有较高的土壤容重和较低的土壤总孔隙度,因而土壤持水性能相对较差.上述研究可为加快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迹地生态功能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何露露强薇张燕刘银刘兵刘兵
关键词:针叶林自然演替持水能力亚高山森林
烟草花叶病毒siRNA设计及其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RNA干扰又称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现象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双链RNA(dsRNA) 介导的细胞内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导致靶基因的表达沉默,产生相应的功能表型缺失。RNAi 技术作为基...
马欣荣谈心陈筑张燕张义正
关键词: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农杆菌烟草花叶病毒SIRNA
文献传递
氮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长、周转及碳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22年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循环转化的动力,其生长、周转和碳利用效率(CUE)表征了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对土壤碳库的更新速度以及微生物本身的新陈代谢强度和生命活性的强弱.氮、磷沉降是全球变化的重要趋势,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氮磷添加模拟氮沉降的响应,成为近年土壤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但CUE的研究方法、氮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生理代谢活性的影响还没有统一结论,其作用机理还停留在理论假设阶段,尚待有力论证.本文比较5种测量土壤CUE的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厘清生长、周转和CUE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析影响土壤微生物CUE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从土壤微生物生理代谢和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地上植物3个角度论述土壤微生物响应氮磷添加的过程和机制.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的不利影响在大多数生态系统得到了验证,而磷添加对微生物的影响因生态系统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因为磷对微生物的作用强烈依赖于碳的有效性.未来,土壤微生物对氮磷添加响应的研究应该聚焦在估计方法的精准探索、氮磷(多养分元素)互作的影响、地上地下耦合、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整合长时间与大空间尺度.(图3表1参70)
张燕强薇罗如熠王敏庞学勇
关键词:氮沉降
抗旱基因DREB转化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研究
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是优良的牧草和草坪草,具有防治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的作用。由于自交不亲和,传统遗传改良困难而复杂,转基因技术对其遗传改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干旱应答元件DRE(dehydr...
马欣荣孙振元蒋昌顺张燕陈筑谈心张义正
关键词:多年生黑麦草抗旱基因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