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弘

作品数:13 被引量:92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气象局开放式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台风
  • 5篇暴雨
  • 3篇数值模拟
  • 3篇飑线
  • 3篇回波
  • 3篇值模拟
  • 2篇时长
  • 2篇台湾海峡
  • 2篇暖区
  • 2篇暖区暴雨
  • 2篇飑线过程
  • 2篇弓形回波
  • 1篇登陆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训练期
  • 1篇移速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日最高气温

机构

  • 13篇福建省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3篇郭弘
  • 5篇林小红
  • 4篇韩美
  • 3篇林永辉
  • 3篇刘通易
  • 2篇黄美金
  • 2篇吴启树
  • 1篇苏同华
  • 1篇李婷婷
  • 1篇潘宁
  • 1篇蔡义勇
  • 1篇刘爱鸣
  • 1篇朱艳萍
  • 1篇林毅
  • 1篇李雅芬

传媒

  • 3篇海峡科学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
运用WRF模式模拟,研究分析了2010年5月6-7日华南暖区暴雨中低空急流与尾部入流在飑线系统组织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系统发生发展阶段,低空急流增强飑线西南侧的水平涡度。水平涡度引发的垂直环流通过促进不稳定区能...
郭弘林永辉
关键词:暖区暴雨飑线弓形回波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双台风“纳沙”和“海棠”登陆后强度变化成因及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利用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双台风"纳沙"(1709)和"海棠"(1710)先后登陆福建后的强度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纬水汽输送的强弱变化是造成双台风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越赤道气流对水汽输送起到关键作用。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低空风场强弱变化一致,西风急流增强伴随中低空东风加强是"海棠"陆上强度维持不减的原因之一,反之"纳沙"快速减弱。双台风效应对强度变化也起着重要作用:双台风靠近相吸作用下,"纳沙"残余环流卷入"海棠"环流中,为其输送正涡度因子及斜压能量,也是促使"海棠"强度维持的原因。台风登陆后,其上空三种不同层差的垂直风切变值表现一致减小的变化趋势及低于6 m·s^(-1)的风切,有利于弱台"海棠"陆上长久维持。海岸锋生及海表通量动热力因子对"海棠"右侧中小尺度对流发展和维持起到重要作用,加剧了"海棠"非对称性结构,促使"海棠"强度维持不减。
林小红林小红蔡义勇韩美郭弘
关键词:双台风台风强度水汽输送
极端高温形势下福州市臭氧浓度异常升高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2022年7月中下旬,福建省出现了1次大范围、持续性的高温过程,24日福州市日最高气温达41.9℃,打破1961年以来的历史记录。与此同时,福建省沿海地区出现了2次臭氧(O_(3))污染过程(7月11—17日和7月22—31日),省会福州市在第1个污染过程中出现4 d O_(3)超标,在第2个过程中因重大社会活动保障期间实施了2 d二级和3 d一级的管控措施,但O_(3)质量浓度仍维持在高位并出现1 d超标。利用环境监测、气象观测及气象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对比、天气学诊断、相关分析、后向轨迹模拟等方法,详细分析了2022年7月中下旬福州市O_(3)质量浓度异常升高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中国东南沿海区域夏季O_(3)污染防治、预警预报及与周边地区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2022年7月中下旬福州市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异常升高达到141.2μg·m^(−3)是多年平均值(84.8μg·m^(−3))的1.7倍。O_(3)质量浓度小时值较多年平均值明显偏高且在12—17时出现了一段“峰顶平直”现象,并在17时前后达到第2个峰值(“翘尾”现象);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污染时段的影响气流主要来自福建省中部和南部地区,外来输送的O_(3)及其前体物叠加本地O_(3)的累积是“翘尾”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O_(3)污染过程持续发展的最直接原因是在中部型拉尼娜(La Niña)事件的气候背景下,副热带高压面积持续偏大、强度偏强导致极端高温长时间维持,这有利于O_(3)的本地生成;副热带高压热穹顶和边界层O_(3)垂直下沉动力输送、上游区域午后O_(3)水平输送、不利的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都对O_(3)污染的发生都有着重要影响。
林昕段焜瑀郭弘蒋冬升纪晓婷王宏
关键词:极端高温
一次斜压锋生类飑线及飑前强烈降雹大风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对区域自动站、风廓线雷达、闪电和福建省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等多源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寻找2016年4月26日福建省西部北部雷雨大风及降雹天气的潜势预报和临近预报的着眼点。结果表明,26日,福建处于倒槽南侧暖区内,地面强烈增温增湿;伴随高空槽东移和低层低涡切变东移南压,冷暖空气在福建西部强烈交汇,显著的锋区和地面辐合线的触发及南支槽前强烈辐合抬升形成的动力强迫产生了飑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此次飑线为斜压锋生所致,呈现明显的弓状回波,后部入流急流和前部辐合特征;直径达3cm的冰雹发生在锋前暖区内,在飑线前80km热低压辐合区内发生发展的超级单体,沿环境平均风场偏右约25°方向移动,属右移型雹暴,具有钩状回波特征且回波强度强,65d Bz以上强回波区面积大、维持时间长达1个小时,并出现移动路径"右旋"、中高层强回波悬垂、低层弱回波区、VIL"跃增"及"中气旋"等特征。850h Pa比湿大于12g/kg和24小时正变温;850h Pa与500h Pa温差达25℃,层结上干下湿,Cape达2364J/kg和较大的DCAPE值,适宜的0℃和-20℃高度,925和500h Pa垂直风切变达20m/s等有利的物理条件形成此次斜压锋生类强对流天气过程。
黄美金郭弘李婷婷谢玉华吴启树
关键词:超级单体风暴
“尼伯特”台风过台湾岛及台湾海峡耗时长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尼伯特"台风过台湾岛及台湾海峡的时间均远远长于历史路径相似个例,该文运用FNL再分析资料及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其过台湾岛及台湾海峡耗时长的原因。主要结论如下:①移动速度慢。登陆台湾岛前,"尼伯特"处于鞍型场中,引导气流弱;登陆台湾岛时"尼伯特"受台湾岛地形阻挡结构松散,且水汽动力条件弱,无法重组。②路径曲折。受台湾岛地形影响,"尼伯特"过台湾岛时路径先左折南掉,后缓慢向西北方向行进。移速慢路径曲折与各阶段台风的结构和强度关系密切。③对比历史路径相似个例可得,引导气流、台风强度的减弱及结构的破坏可能是造成台风过台湾岛及台湾海峡移动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④路径预报检验发现,预报与实况场上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及位臵的差异与台风路径的差异关系密切。
郭弘林小红刘爱鸣
关键词:台风路径台风结构
登闽西行衰减台风引发后部暴雨的成因诊断及数值模拟
本文利用上海台风所台风资料、福建省降水资料以及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动态合成分析方法对登闽西行衰减台风引发的后部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重点针对最强12h暴雨的产生进行成因诊断。
林小红韩美郭弘刘通易李雅芬
MOS温度预报中最优训练期方案被引量:74
2016年
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细网格地面气温为预报因子,设计多种训练期方案进行2014 2015年福建省气象站每日两次1~7 d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model output statistics)预报,并进行检验和改进。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法为取预报日之前和前1年预报日之后相同日数的样本混合而成,分1年期或多年期。结果表明: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案优于滑动训练期方案和传统季节固定期分类方案,且2年期优于1年期。以不同周期确定最佳训练期日数的方案应用对比显示,以年为评估周期优于以月为评估周期以及更短时间周期。在2015年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预报中,基于上年度评估所得最佳训练期日数,2年期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案较ECMWF模式细网格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优于预报员预报,有较好的应用参考价值。
吴启树韩美郭弘苏同华
关键词:MOS预报训练期
浅析1601号台风过台湾及台湾海峡耗时长的原因
1601号台风'尼伯特'过台湾岛耗时9小时、过台湾海峡耗时23小时,均远长于历史相似个例(相似台风过台湾岛的时间平均为5小时;过台湾海峡时间平均为9小时)。本文运用FNL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分析台风'尼伯特'过...
郭弘
关键词:台风移速
文献传递
一次闽中北沿海夜间短时强降水机理分析
运用福建区域自动站观测、NCEP 再分析、多普勒雷达、风廓线雷达及探空等多源资料,探讨2016 年8 月27日夜间宁德及福州地区强对流德沿海低层风场辐合区维持,夜间近地面层偏东风增强及宁德特殊地形导致回波初生.2)00-...
郭弘潘宁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
2018年
运用WRF模式模拟,研究分析了2010年5月6~7日华南暖区暴雨中低空急流与尾部入流在飑线系统组织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系统发生发展阶段,低空急流增强飑线西南侧的水平涡度。水平涡度引发的垂直环流通过促进不稳定区能量释放,影响对流系统生消发展。飑线成熟期尾部入流的主要来源为反气旋式涡旋风场。尾部入流较强的区域与环境风切变大值区平衡,促进不稳定区风场辐合,激发对流新生及维持其发展。同时尾部卷入的干空气下沉,加速水滴蒸发和凝结潜热释放,形成负位温扰动冷池中心,维持飑线发展。
郭弘林永辉
关键词:暖区暴雨飑线弓形回波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