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虎
- 作品数:30 被引量:16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模拟气候变暖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的同步增温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气候变暖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的同步增温装置,包括机箱,机箱内设有CPU控制器、对照组温度传感器、至少两组温度控制实验组、指示灯组、以太网接口和电源插头;温度控制实验组包括加热组件和实验组温度传感器,...
- 何虎何军魏小倩李宽意刘正文
- 文献传递
- 新开挖偏硬沉积物湖泊清水型生态系统快速构建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新开挖偏硬沉积物湖泊清水型生态系统快速构建的方法,在湖泊底泥上铺设一层组分为煤渣粉、泥炭土、高岭土和萘乙酸钠的矿物覆盖层,对沉积物进行改良,之后撒播沉水植物种子或营养体,实现沉水植物种子库的恢复,以构建生态系统...
- 李宽意吴庆龙李启升何虎
- 文献传递
- 一种促进沉水植物群落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生物操纵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沉水植物群落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生物操纵方法,所述方案包括生态修复期的阶段设定、沉水植物生长状况的判定、测量底栖鱼类的生物量以及底栖鱼类的削减。本发明根据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实际,实现了对生态修复工程中底栖...
- 李宽意吴庆龙韩燕青何虎
- 鳑鲏与河蚌交互作用对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放养河蚌,提高水体透明度以促进沉水植物生长,是湖泊生态修复中的常用手段之一.而小型杂食性鱼类鳑鲏依赖河蚌繁殖,河蚌放养可能会促进鳑鲏种群的发展;而鳑鲏与河蚌交互作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仍研究较少.于2018年1112月通过原位受控实验,设置对照组、河蚌组、鳑鲏组和河蚌+鳑鲏组,研究了鳑鲏(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与河蚌(背角无齿蚌Sinanodonta woodiana)对水质、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鳑鲏显著增加了上覆水总氮、总磷、悬浮质和叶绿素a(Chl.a)浓度;但并未显著影响无机悬浮质的浓度,说明鳑鲏对沉积物的扰动作用较弱.此外,鳑鲏显著增加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蓝藻的比例.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并未受鳑鲏的影响,但显著增加了浮游动物的丰度,其中以轮虫为主.鳑鲏组的底栖动物总丰度(主要为水丝蚓)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鳑鲏对水丝蚓的摄食压力较低.鳑鲏与河蚌交互作用对总磷、Chl.a、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河蚌虽然抵消了部分鳑鲏对水质(如氮、磷和悬浮质浓度,以及Chl.a浓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等)的负面影响,但其对浮游动物和水丝蚓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湖泊生态修复和管理中,需要关注和重视鳑鲏等此类小型杂食性鱼类对水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物理(网簖等)或生物(放养肉食性鱼类)等方式将其控制在较低密度水平,从而降低这些鱼类对水质、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群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维持生态修复效果的长效与稳定运行.
- 于谨磊夏曼莉关保华何虎何虎陈非洲
- 关键词:杂食性鱼类浮游动物水丝蚓背角无齿蚌
- 太湖蓝藻碎屑对水质及附着藻和水丝蚓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富营养化是现今各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其中蓝藻水华暴发是全球富营养化水体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蓝藻水华将产生大量的蓝藻碎屑,其对水质及生物的影响还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向中宇宙系统添加微囊藻碎屑,分析其对水体不同形态营养盐及水生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藻碎屑加入后,水体不同形态的营养盐浓度均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其中水体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最高分别达到3.86和0.36 mg/L;浮游植物生物量(用叶绿素a表示)在前9天随营养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后逐渐下降至实验初始水平.此外,附着藻类生物量在微囊藻碎屑加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浮游植物快速增殖引起的水体透明度下降有关.微囊藻碎屑加入后,水丝蚓生物量随微囊藻碎屑的分解持续增长,在第20天达到生物量最大值.本研究通过模拟太湖梅梁湾生态系统,探讨微囊藻碎屑对水质及水生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蓝藻水华对水生态系统影响的途径及机理,为富营养化湖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夏曼莉于谨磊何虎关保华陈非洲陈非洲
- 关键词:太湖蓝藻水华营养盐释放浮游植物水丝蚓
- 五里湖生态修复示范区食物网结构分析:稳定同位素技术(13C和15N)与肠道内含物分析技术相结合
- 本研究于2010年7月至10月结合稳定同位素技术(13C和15N)和肠道内含物分析技术分析了示范区内鱼类的食物来源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以沉水植物为主要初级生产力的五里湖生态修复区食物网中,浮游植物是浮游动物食性鱼类(...
- 于谨磊章铭甄伟何虎康玉辉姬娅婵胡耀辉李宽意刘正文
- 关键词:鱼类资源稳定同位素食物网结构
- 文献传递
- 修复对湖北洋澜湖富营养化与生态状况的影响:基于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评价被引量:11
- 2019年
-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生态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比较了洋澜湖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水域(修复区)和未实施水域(未修复区)水质和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群落差异,并对湖泊生态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修复区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低于未修复区,修复区透明度显著高于未修复区.共发现底栖动物30种,隶属于3门4纲12科,其中修复区29种,未修复区19种.修复区与未修复区软体动物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69.3和34.7 ind./m^2,平均生物量(湿重)分别为102.9和37.2 g/m^2.耐污值指数和多度量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修复区生态系统状态优于未修复区.结果表明,结合透明度改善、鱼类控制与沉水植物重建等手段为主的湖泊修复能改善水质和生态状态.
- 吴家乐甘磊刘素霞钟萍莫家勇何小林王备新何虎于谨磊杜瑛珣关保华陈非洲刘正文
- 关键词:富营养化
- 水深对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9年
- 水深是影响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莲座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冠层型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中常见的沉水植物种类,二者在形态特征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在自然水体中,水深变化对这两种植物的生长以及竞争格局的影响还有待研究.本文设计了3个水深梯度(水深0.5、1.5、2.5 m),探讨混栽条件下苦草和穗花狐尾藻生长和竞争格局对水深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在实验系统内,中水深(1.5 m)处理组对两种植物的生长均最有利,表现为两种植物的相对生长率和生物量均最高.低水深(0.5 m)处理组苦草的生物量和相对生长率均显著低于高水深(2.5 m)处理组;穗花狐尾藻则相反,高水深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大. 2种沉水植物在高水深胁迫时均表现出地上部分(叶长或茎长)增加,地下部分(根长)减少的形态响应特征.此外,随着水深由高到低,苦草与穗花狐尾藻生物量之比逐渐减小,表明苦草在两种植物中的竞争优势逐渐降低.研究表明湖泊水深变化不仅能够影响沉水植物的丰度,同时还可能会影响沉水植物的群落结构,而在我国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实践中,在通过水位调控恢复沉水植物时,调控范围应考虑目标植物(如苦草)的光合特征.
- 李启升黄强李永吉韩燕青靳辉何虎李宽意
- 关键词:水深苦草穗花狐尾藻沉水植物
- 底栖藻对水丝蚓生物扰动效应的抑制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是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底栖动物优势种,通过生物扰动可以提高水体营养盐浓度,并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富营养浅水湖泊经生态修复后,水体透明度会得到改善,有利于底栖藻快速生长,从而降低水体营养盐水平.那么,底栖藻能否抑制水丝蚓对富营养水体水质的不良影响?为此,本文开展了双因素(底栖藻和水丝蚓)的室外受控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底栖藻处理中,水丝蚓显著提高了水体总氮(TN)、总磷(TP)、总溶解磷(TDP)和叶绿素a(Chl-a)浓度,同时显著降低水体溶解氧(DO)浓度;而在有底栖藻处理中,水丝蚓对水体TP、DO及Chl-a浓度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水丝蚓的生物扰动提高了水体营养盐和浮游植物浓度,促进水体富营养化.但底栖藻群落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丝蚓的生物扰动效应.
- 靳辉谷娇蔡永久何虎宁晓雨沈睿杰杨桂军李宽意
- 关键词:营养盐叶绿素A溶解氧
- 太湖五里湖生态修复示范区水质改善效果分析被引量:25
- 2012年
- 鱼类清除和沉水植被恢复常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手段。为探讨这种生态系统修复方式对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太湖五里湖水质的改善效果,论文研究了五里湖生态修复区与未进行任何修复的对照湖区为期6个月(2010年7~12月)的水质监测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以及悬浮质(TSS)浓度显著降低,分别比对照区低43.4%、48.3%、65.5%和78.9%,透明度则明显升高,约为对照区的3倍。本研究表明以鱼类清除和沉水植被恢复为主要手段的生态系统修复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水体的水质。
- 章铭于谨磊何虎李宽意陈非洲关保华胡耀辉苏雅玲杜瑛珣刘正文
-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质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