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周勇

周勇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东风公司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乙状窦
  • 1篇乙状窦前
  • 1篇乙状窦前入路
  • 1篇入路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入路
  • 1篇前入路
  • 1篇桥脑
  • 1篇小脑
  • 1篇小脑桥脑角
  • 1篇小脑桥脑角区
  • 1篇脑桥
  • 1篇解剖学

机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东风公司总医...

作者

  • 1篇朱炎昌
  • 1篇彭翔
  • 1篇夏勤学
  • 1篇周勇
  • 1篇蔡润

传媒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0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的评价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对到达小脑桥脑角区及岩斜区的一种手术入路方式 ,即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进行评价。方法用正常成人尸体头颅标本按照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途径手术操作步骤进行解剖学研究 ,借助内窥镜技术对操作过程各层次中的组织解剖结构进行细微观察 ,并与枕下入路及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后入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到达内耳孔的最近距离为 (19 18± 0 6 5 )mm ,小脑被牵离岩骨面的最大距离为 (13 96±1 0 4 )mm ,操作角度为 (11 4 1± 0 6 2 )°,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后入路途径的相应指标为 (37 74± 1 11)mm、 (2 5 91±0 95 )mm、 (16 72± 0 75 )°,常规枕下入路途径的相应指标为 (49 95± 2 5 3)mm、 (34 94± 0 5 9)mm、 (2 3 0 9±0 5 7)°。与后 2种手术入路相比 ,前者操作距离明显缩短 (P <0 0 5 ) ,小脑被牵离的程度明显减小 (P <0 0 5 ) ,术者对小脑桥脑角区的血管、神经及脑干前外侧面的结构能直接清晰观察 ,静脉窦损伤可能性小。结论 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与传统入路比较具有优势 。
彭翔夏勤学蔡润周勇朱炎昌
关键词:小脑桥脑角区手术入路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