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艳阳

作品数:2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皮肤
  • 5篇皮肤镜
  • 3篇头癣
  • 3篇犬小孢子菌
  • 3篇小孢子菌
  • 3篇链格孢
  • 2篇癣菌
  • 2篇右手
  • 2篇原菌分析
  • 2篇掌黑癣
  • 2篇真菌病
  • 2篇皮肤表现
  • 2篇浅部真菌
  • 2篇浅部真菌病
  • 2篇外瓶霉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菌病
  • 2篇狼疮
  • 2篇继发

机构

  • 20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郭艳阳
  • 13篇付萌
  • 11篇闫东
  • 10篇王刚
  • 8篇朱冠男
  • 7篇马翠玲
  • 4篇高继鑫
  • 3篇赵小东
  • 3篇薛小文
  • 3篇赵娣
  • 2篇王胜春
  • 2篇刘宇
  • 2篇朱振来
  • 1篇李春英
  • 1篇高天文
  • 1篇刘玲
  • 1篇王雷
  • 1篇樊平申
  • 1篇田阳子
  • 1篇马锦媛

传媒

  • 6篇中国真菌学杂...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2018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殊皮肤表现的奴卡菌病1例及文献回顾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皮肤奴卡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临床诊断1例特殊皮肤表现的奴卡菌病,进行文献回顾。结果 22例患者中,健康者14例,8例有基础疾病者都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常见临床表现:脓肿、溃疡、包块、肿块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感染途径:外伤3例,来源于肺部3例,医源性注射2例,感染途径不明14例。22例患者均通过组织培养确诊,治疗主要为单用磺胺类药物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或联合外科切开引流治疗。结论皮肤奴卡菌病可能更多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找不到明确的感染途径,其中医源性注射也是其感染途径之一,病原菌培养为主要确诊手段,治疗以磺胺类药物为主或联合手术切开引流。
郭艳阳薛小文马翠玲苏馨王刚付萌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泛发性浅部真菌病1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女,57岁。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18a。躯干出现片状红斑、鳞屑瘙痒3a。经口服伊曲康唑,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外用治疗体癣,以及点阵激光联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封包治疗甲癣9周后痊愈,复查真菌阴性。
郭艳阳吴卓彦高继鑫赵娣廖文俊王胜春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体癣甲真菌病红色毛癣菌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抗疣状毛癣菌感染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到1例疣状毛癣菌(Trichophyton verrucosum,T.verrucosum)致须癣患者的局部皮损中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以往文献报道中性粒细胞通过形成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s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参与抗真菌免疫,但T.verrucosum能否诱导NETs形成,及NETs是否具有抗T.verrucosum作用尚不清楚,故探究中性粒细胞是否通过形成NETs参与杀灭T.verrucosum。方法收集患者病历资料。从患者组织分离、鉴定T.verrucosum。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及T.verrucosum感染小鼠组织中的NETs。T.verrucosum刺激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ETs的形成。NETs与T.verrucosum共孵育,提取T.verrucosum 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真菌数量,观察NETs对T.verrucosum的杀伤作用。结果 T.verrucosum感染患者及小鼠组织可见明显NETs。T.verrucosum与中性粒细胞共孵育后有明显NETs形成。与NETs孵育后T.verrucosum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T.verrucosum可以诱导中性粒细胞产生NETs,NETs对T.verrucosum具有显著杀伤作用。
张秀军郭艳阳朱振来薛小文马翠玲王刚付萌
关键词:抗真菌作用
孢子丝菌病样表现的原发性皮肤诺卡菌病1例及文献回顾
目的:报告1例孢子丝菌病样表现的原发性皮肤诺卡菌病。探索皮肤诺卡菌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表现、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查,进一步探讨致病机理。方法:患者女性,54岁,左上肢暗红色结节、脓疱20天余,皮下结节、疼痛2天。取组织...
郭艳阳马翠玲苏馨王刚付萌
文献传递
皮肤链格孢病2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皮肤链格孢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2例皮肤链格孢病进行总结,并检索国内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和近10年国外Pubmed数据库报告的皮肤链格孢病,共60例,进行文献分析。结果:共2例患者,男、女各1例,均有肾病综合症口服免疫制剂病史,通过组织病理检查和真菌培养确诊,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诊为链互隔孢(Alternaria alternate)引起的皮肤链格孢病。1例给予手术切除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后失访,1例给予口服伊曲康唑及他克莫司减量治疗,随访1年,未复发。结论:免疫功能低下是皮肤链格孢病的危险因素,组织病理检查和真菌培养为主要确诊手段,治疗主要为系统应用伊曲康唑或联合其他治疗。
郭艳阳薛小文朱振来赖绮雯马翠玲王刚付萌
关键词:皮肤
266例黑甲性皮损的皮肤镜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临床常见黑甲性疾病的皮肤镜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行皮肤镜检查的4种常见黑甲皮损皮肤镜图像特征。结果共纳入266例黑甲性皮损,其中甲黑素瘤64例(24.1%),甲母痣52例(19.5%),甲下出血89例(33.5%),甲真菌病61例(22.9%)。甲黑素瘤及甲母痣多发于指甲,甲黑素瘤发生于拇指甲的比例高(62.8%),甲母痣则更多发生于2~5指甲(73.9%);甲下出血及甲真菌病多发于趾甲,其中甲下出血51例(57.3%),甲真菌病46例(75.4%)。甲黑素瘤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49例,76.8%),其余3组疾病则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甲黑素瘤皮肤镜表现主要为纵向规则条带(35例,54.7%)或不规则条带(25例,39.0%),87.5%的病例色素带宽度大于3 mm,36例(56.3%)Hutchinson征阳性,15例(23.4%)破溃,颜色以黑褐色为主;甲母痣表现为单一规则色素带结构(52例,100%),36例(69.2%)色素带宽度小于3 mm,26例(50%)Hutchinson征阳性,无破溃病例;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斑疹(74例,83.1%),85例(95.5%)见暗红色或黑色出血小球结构;黑甲性甲真菌病表现为黑褐色纵向不规则条带(54例,88.5%)。结论皮肤镜下,甲黑素瘤可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条带宽幅大于3 mm,甲母痣多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污斑,甲真菌病可表现为纵行不规则条带。皮肤镜可用于鉴别黑甲性皮损,为甲黑素瘤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闫东郭艳阳张宇伟海璐明高天文朱冠男
关键词:指(趾)甲疾病甲癣甲下血肿
五例成年女性头癣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成人头癣感染因症状轻微,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误治,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成人头癣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菌检查及治疗。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4.4岁,其中4例绝经,1例有使用免疫抑制剂史。3例患者为紫色毛癣菌感染,并有使用同一理发器具史,临床表现为脂溢性皮炎样及脓疱损害,轻微脱发。2例患者为犬小孢子菌感染,表现为局限性脱发、红斑、脓疱等。5例患者均给予伊曲康唑胶囊联合外用硝酸舍他康唑乳膏,3例患者已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2例患者用药不规律,治疗效果欠佳,后失访。
郭艳阳海璐明闫东朱冠男付萌
关键词:成年女性头癣紫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
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3例临床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真菌病原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9—2021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和菌株鉴定结果及治疗。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5、41和46岁,男1例、女2例。2例患有肾病综合征,1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均有不同时间糖皮质激素及他克莫司治疗史,均为慢性病程。皮损HE染色可见双轮廓厚壁孢子及木节状厚壁有隔菌丝,均未见黑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显示,2例致病真菌为互隔链格孢霉,1例为侵染链格孢霉。不同温度培养显示,链格孢霉在35℃以上生长能力明显下降。3例患者均将他克莫司减量至标准剂量的1/3以下或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并同时给予系统抗真菌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具有双侧分布的血行播散及单侧肢体的淋巴管分布特点,皮损以覆盖痂皮的疣状斑块、结节和/或窦道为特点。
郭艳阳高继鑫海璐明闫东朱冠男马翠玲王刚付萌
关键词:皮肤表现
皮肤镜在白癜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偏振光皮肤镜在白癜风诊断及其与常见色素减退性皮肤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在西京皮肤医院235例确诊的白癜风患者皮损的皮肤镜图像,包括进展期患者130例,稳定期患者105例。同时与151例无色素痣、113例白色糠疹和54例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患者的皮肤镜图像进行比较。组间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毛囊周围色素残留、网状色素减退、星爆现象、Tapioca sago征、微小Koebner征在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中的比例明显高于稳定期(χ^2= 36.5、151.2、13.0、14.9、8.4,均P<0.05);毛囊周围色素脱失、皮损周围色素增多、毛囊周围毛细血管扩张、白发在稳定期患者中的比例显著高于进展期(χ^2= 91.2、166.0、54.3、41.1,均P<0.05)。毛囊周围色素残留在进展期(89.2%, 116/130)和稳定期白癜风(54.3%,57/105冲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无色素痣(20.5%, 31/151)、白色糠疹(12.4%, 14/113)和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9.3%,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毛囊周围色素残留可作为白癜风与无色素痣、白色糠疹及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的重要鉴别特征,偏振光皮肤镜对于白癜风和某些色素减退性皮肤病的鉴别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陈旭光马锦媛张宇伟郭艳阳刘玲李春英
关键词:白癜风
儿童头癣45例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门诊诊治的儿童头癣患儿临床及病原菌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2-2020年12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确诊为儿童头癣的患儿45例,并对患儿的临床及真菌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儿童头癣患儿中男27例,女18例,男:女=1.5:1.平均年龄(4.7±2.1)岁,<6岁31例(68.9%).白癣39例(86.7%),脓癣4例(8.9%),黑点癣2例(4.4%).共分离出菌株42株,其中犬小孢子菌38株(84.4%),须癣毛癣菌复合体3株(6.7%),石膏样小孢子菌1株(2.2%).结论45例头癣患儿中白癣是主要临床类型,引起儿童头癣的致病真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其次为须癣毛癣菌复合体.6岁以下为儿童主要感染人群,男孩感染人数明显多于女孩,可能与男孩更喜欢与宠物玩耍有关.
郭艳阳海璐明刘荣闫东付萌
关键词:头癣儿童犬小孢子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