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毅

作品数:45 被引量:216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肿瘤
  • 7篇肝炎
  • 6篇淋巴
  • 5篇药师
  • 5篇药物
  • 5篇乙型
  • 5篇淋巴细胞
  • 5篇TH1细胞
  • 5篇TH2细胞
  • 4篇乙型肝炎
  • 4篇用药
  • 4篇临床药
  • 4篇临床药师
  • 4篇慢性
  • 4篇基因
  • 3篇血清
  • 3篇药敏
  • 3篇药敏试验
  • 3篇肿瘤药

机构

  • 4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1篇冈山大学
  • 1篇上海医药工业...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45篇张毅
  • 19篇臧国庆
  • 19篇汤正好
  • 18篇余永胜
  • 15篇奚敏
  • 14篇江红
  • 8篇沈炜明
  • 7篇陈志东
  • 7篇王洁玲
  • 6篇郭澄
  • 6篇陆瑶华
  • 5篇陈小华
  • 5篇唐余燕
  • 4篇陈燕
  • 3篇王鹏
  • 3篇邱泉清
  • 3篇杨黎
  • 3篇翟晓波
  • 2篇张剑萍
  • 2篇胡洁

传媒

  • 3篇医药导报
  • 3篇中国药房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宜春医专学报
  • 2篇中国药业
  • 2篇药学服务与研...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病毒载体介导Runx3基因过表达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细胞分化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Runx3基因过表达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Th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重组慢病毒载体p GC-FU-Runx3与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p GC-FU分别转染29例CHB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分离培养5 d的细胞培养液上清,应用ELISA检测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收集培养5 d的CD4+T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录因子T-bet、GATA3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p GC-FU转染组比较,p GC-FU-Runx3转染组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3)。2与p GC-FU转染组比较,p GC-FU-Runx3转染组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7)。3与p GC-FU转染组比较,p GC-FU-Runx3转染组IFN-γ/IL-4比值明显增大(P=0.001)。4与p GC-FU转染组比较,p GC-FU-Runx3转染组T-bet、GATA3 m 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p GC-FU-Runx3转染组T-bet/GATA3比值较p GC-FU转染组明显增大(P=0.005)。结论 Runx3过表达可促进CHB患者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2型细胞因子分泌,促使CHB患者外周血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使其Th1/Th2失平衡得到改善。
张毅余永胜王洁玲唐余燕汤正好江红奚敏臧国庆
关键词:CD4+T细胞RUNX3TH1细胞TH2细胞
Runx3过表达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Runx3过表达对CHB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重组慢病毒载体pGC-FU-Runx3与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pGC-FU分别转染29例CHB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收集培养3 d、5 d和7 d的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ELISA检测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pGC-FU转染组比较,pGC-FU-Runx3转染组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水平在3 d(P<0.05)、5 d(P<0.01)和7 d(P<0.01)时均明显升高;IL-2的表达水平在3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5 d(P<0.05)和7 d(P<0.01)时均明显升高。与pGC-FU转染组比较,pGC-FU-Runx3转染组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在3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5 d(P<0.01)和7 d(P<0.05)时均明显降低;IL-10的表达水平在3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5 d(P<0.05)和7 d(P<0.05)时均明显降低。与pGC-FU转染组比较,pGC-FU-Runx3转染组IFN-γ/IL-4比值在3 d(P<0.01)、5 d(P<0.01)和7 d(P<0.01)时均明显增大。结论 Runx3过表达可以促进CHB患者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使其Th1/Th2失平衡得到改善。
张毅余永胜王洁玲陶然汤正好江红奚敏臧国庆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RUNX3TH1细胞TH2细胞细胞因子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的干预措施及成果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介绍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采取的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0月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和I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等为观察指标,对比整治前后抗菌药物控制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实施干预措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显著降低,分别由2011年5月的67.37%和92 DDD下降至2012年10月的49.16%和41 DDD,I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8.1%下降至29.5%,术后用药时间由3.5 d下降至1.8 d,微生物送检率大于60%,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率小于20%。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措施加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并建立了长效的管理机制。
孙习鹏陆瑶华陈燕张毅邱泉清杨黎王婧郭澄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干预措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率
右旋噻吗洛尔滴眼液的制备及含量测定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制备右旋噻吗洛尔滴眼液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剂制备右旋噻吗洛尔滴眼液;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测定波长为 295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为0.13%。 结论:本制剂制备容易,质量稳定,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具有简单 、快速的特点。
陈志东胡蓉梅胡洁张毅
关键词:滴眼液紫外分光光度法
药学查房与用药教育的教学实践与体会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究药学查房工作模式及教学方法,为临床药师病区药学监护及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呼吸科临床药学工作经验,将我院呼吸科药学查房内容分为首次问诊与药学评估、日常药学查房与监护、出院带药教育、慢性病患者用药教育与随访、药物咨询5个部分。根据2011年原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工作资料《临床药师培训学员考核方案-学员沟通和接诊能力面试评分表》中考核项目及要求,结合笔者工作与教学经验,将沟通和接诊能力培训分为3个阶段,包括带药教育、用药咨询、首次问诊、日常问诊、床旁病例汇报等5个部分培训项目,按学员培训阶段先后进行训练。结果与结论:药师专业信息的告知,对于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规范性,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加强院外慢性疾病控制与管理、降低住院天数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病区药学查房工作模式与文书有待进一步探讨与规范。
杨黎郭澄陆瑶华张毅陈燕李星霞
关键词:用药教育教学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2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104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48周。治疗4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ALT水平、ALT复常率、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ALT水平均下降,ALT复常率分别为93.75%、87.50%,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2.13±0.74)lg IU/mL vs.(3.98±1.61)lg IU/mL,P<0.01];治疗组HBV-DNA、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 Ab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92.86%vs.83.65%,32.14%vs.19.23%,30.36%vs.18.27%,P均<0.05);治疗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T/CD8^+T比值上升,CD8^+T细胞百分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6±6.32)%vs.(38.59±7.13)%,(0.93±0.32)vs.(1.70±0.36),(28.25±7.48)%vs.(22.47±5.91)%,P均<0.01];而对照组上述3项指标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T/CD8+T比例较对照组升高[(38.59±7.13)%vs.(27.41±6.57)%,(1.70±0.36)vs.(1.02±0.28),P均<0.01],而治疗组CD8^+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下降[(22.47±5.91)%vs.(26.33±5.76)%,P<0.01]。结论恩替卡韦与苦参素联合使用能有效增强抗HBV作用,同时能显著改善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
张毅余永胜汤正好陈小华王鹏江红奚敏臧国庆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苦参素T淋巴细胞亚群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Runx3的表达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Runx3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37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CHB组),11例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患者(AHB组)和19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Runx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HB组Runx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HB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AHB组Runx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HB重度组Runx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HB轻度组(P<0.05)。结论 Runx3在CHB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HB患者Runx3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其Th1/Th2失衡有关。
张毅臧国庆王洁玲汤正好江红奚敏余永胜
关键词:乙型肝炎CD4+T细胞RUNX3TH1细胞TH2细胞
IFN-γ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对患者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被引量:3
2005年
为检测干扰素γ(IFNγ)激活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对患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的直接杀伤活性并探讨其杀伤机制,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生成DC。于诱导第7天在合成培养液中加入IFNγ继续培养12小时,将其激活。从6例初发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作为靶细胞,以不同效靶比与DC共同培养18小时,采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DC激活前后抗肿瘤活性的差异。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细胞膜及细胞内Fas配体(FasL)、TNFα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改变,以明确IFNγ激活的DC对肿瘤细胞直接杀伤活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IFNγ可增强DC对AML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为20∶1时杀伤率为(33.8±1.6)%,与未加刺激因子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IFNγ可上调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和CD83的表达;IFNγ刺激后,DC细胞内TRAIL表达明显增强,但其在细胞表面仍呈现低表达,而细胞内及细胞表面FasL及TNFα在IFNγ刺激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IFNγ激活的DC可有效杀伤患者AML细胞,其作用机制与DC的成熟及TRAIL凋亡途径部分相关,而与FasL及TNFα凋亡途径无关。
石军张毅苏基莹李晓浦权池田和真
关键词:IFN-Γ树突状细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肿瘤杀伤活性
老年人戊型肝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戊型肝炎(H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老年HE患者(老年组)和46例非老年HE患者(非老年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老年组重型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1),总胆红素(TBIL)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住院时间较非老年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老年人HE多见,肝功能损害重,病程长,病死率高。
张毅臧国庆汤正好江红奚敏余永胜
关键词:戊型肝炎老年人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有特异性和多克隆性的CTLs,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CTLs很少,只能识别单一抗原表位,因此病毒抗原表位特异性CTL免疫应答不足与HBV的慢性化有关。深入了解HBV抗原特异性CTLs的产生及其在病毒清除中的作用能够为新的抗病毒手段提供理论基础。
吴姗姗唐余燕王洁玲陈小华张毅汤正好臧国庆余永胜
关键词: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表位免疫治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