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 作品数:22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节神经元中PV的表达变化
- 李峰纪风涛刘玲曹铭辉
- 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QP-4及脑水肿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1年
- 目的研究化学合成的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QP-4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和姜黄素(缺血前30 min腹腔给予50、100 mg.kg-1)组(C1和C2组),每组18只。I组和C1、C2组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处死。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的评分;干湿重法观察大鼠脑含水量的变化,通过收集透出脑血管外的伊文思蓝(EB)来示踪血脑屏障(BBB)的变化,免疫印记法检测AQP-4和c-Jun氨基端激酶(JNK)的表达情况。结果 S组无神经行为改变;C1、C2组脑含水量、EB量、AQP-4表达及JNK磷酸化水平与I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C1、C2组神经学评分高于Ⅰ组(P<0.05)。结论化学合成的姜黄素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AQP-4表达水平及BBB的破坏程度,减轻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通路的磷酸化激活有关。
- 纪风涛曹铭辉梁建军刘玲李峰卜宪章
- 关键词:姜黄素AQP-4C-JUN氨基端激酶
- 姜黄素胶束对Aβ_(1-42)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通过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诱导HT22细胞损伤,建立氧化应激损伤的体外模型,探讨姜黄素胶束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合成姜黄素胶束并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分别用姜黄素胶束与游离姜黄素预处理细胞后用Aβ_(1-42)诱导HT22细胞损伤,观察对比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胶束组与游离姜黄素组的细胞形态、细胞存活率、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MMP)以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和三磷酸腺苷(ATP)酶活力。进一步比较HT22细胞对姜黄素胶束和游离姜黄素摄取能力的差异。结果体外溶血实验显示姜黄素胶束的相对溶血率均低于5%,MTT结果显示姜黄素胶束对HT22细胞存活率基本无影响(P>0.05)。与游离姜黄素相比,姜黄素胶束更能显著改善Aβ_(1-42)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的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ROS生成、抑制MMP降低、降低LDH释放率并升高ATP酶活力(P<0.05)。在相同条件下HT22细胞更易摄取姜黄素胶束。结论与游离姜黄素相比,姜黄素胶束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更能有效对抗Aβ_(1-4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这可能与姜黄素胶束能促进细胞摄取有关。姜黄素胶束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药用前景。
- 张琴邝莹李峰
- 关键词:姜黄素胶束氧化应激
- RNAi下调β分泌酶表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前景展望
- 2006年
- 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多种因素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共同通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β淀粉样蛋白及其相关的β分泌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作用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并对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β分泌酶表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及前景作一综述,以期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 张小勤李峰
- 关键词:RNA干扰阿尔茨海默病Β分泌酶
- 臂丛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与神经根GAP-43mRNA表达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臂丛损伤的修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创立三种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C7前根撕脱(Ⅰ组);C7前根撕脱+切断同侧C5 ̄T1后根(Ⅱ组);C7前根撕脱+C5和C6之间作同侧脊髓半横断(Ⅲ组)。术后2周按CBS评分标准检查动物神经缺失症状,用SYBRGree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根据CBS评分标准,对照组计为0分,Ⅰ组计分较低、Ⅲ组计分最高。对照组C7神经元胞体和C7神经根中GAP-43mRNA表达量相近,但三种损伤组术后2周神经元胞体内GAP-43mRNA表达均上调,而神经根内表达却下调。结论:(1)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GAP-43mRNA表达受突触前机制的调控;(2)臂丛损伤2周时神经元胞体内GAP-43mRNA表达呈现高峰期,此时进行神经移位术将显著提高神经修复的效果。
- 陈龙菊李峰刘娜司文章吴武田
- 关键词:臂丛损伤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生长相关蛋白PCR
- 脑缺血及再灌流早期大鼠海马CA_1区NMDA受体的变化
- 2005年
- 探讨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流早期海马CA1区NMDA受体的变化规律,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15 min、20 min和30 min组及脑缺血15 min再灌流0 min、30 min和24 h组,参照Pulsinelli-Brierley(4VO)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取脑,连续冰冻冠状切片,NR1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及计算阳性单位PU值.结果显示:(1)单纯脑缺血15min、20 min和30 min组PU值分别为5.89±0.92、5.18±1.63和4.89±2.69,与对照组PU值7.56±2.35相比,下降22.09%~35.32%(P≤0.05);(2)再灌流30min和24 h组PU值分别为4.20±1.37和2.99±1.28,与对照组PU值相比,减少44.44%~60.45%,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降低;(3)再灌流0 min、30 min和24 h组两两比较,24 h和0 min组的NMDA受体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流早期海马CA1区NMDA受体存在下行调节,这可能是脑缺血后自身的一种保护性调节.
- 冯志博陈子琏李峰
- 关键词:脑缺血缺血再灌流NMDA受体CA1区
- 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被引量:7
- 2004年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原因未明以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发现且在脑内广泛分布的神经营养因子类物质。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中靶脑区NGF受体TrkA表达减少导致NGF逆向运输减少,以致Meynert基底核NGF减少,从而使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缺乏足够的NGF供应,促使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退变。有关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神经元变性。
- 陈龙菊李峰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胆碱能神经元学习记忆能力
- 臂丛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大鼠臂丛损伤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其中对照组6只,损伤组18只。建立3种臂丛损伤模型:右C7前根撕脱(A组);右C7前根撕脱+同侧C5~T1后根离断(B组);右C7前根撕脱+右C5与C6之间脊髓半横断(C组)。术后14d取C7节段脊髓,采用尼氏染色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及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术后2周A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最高,B组居中,C组最低。3个臂丛损伤组C7前角均可见凋亡特征性改变:运动神经元内核染色质聚集靠边,核固缩、碎裂、核膜皱褶并内陷,并有染色质团块形成的凋亡小体。细胞体积缩小,胞浆内细胞器密集,线粒体轻度肿胀,核周粗面内质网减少,游离核糖体增多,胞浆内可见较多的空泡。神经元胞体周围的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呈轻度肿胀,髓鞘的板层结构消失。结论臂丛损伤诱导脊髓运动神经元死亡途径中存在凋亡和坏死两种机制,运动神经元可形成凋亡小体。
- 陈龙菊张小勤谢瑶袁群芳李峰
- 关键词:臂丛运动神经元脊髓
- 臂丛损伤再生中GAP-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分析臂丛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GAP-43 mRNA及其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神经损伤再生的机制。方法:建立3种臂丛损伤模型:右C7前根撕脱(A组);右C7前根撕脱+同侧C5-T1后根断离(B组);右C7前根撕脱+右C5与C6之间脊髓半横断(C组)。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术后14 d时C7前角GAP-43 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后1、3、7、14 d脊髓前角GAP-43免疫阳性运动神经元的表达。结果:对照组C7前角GAP-43 mRNA呈低表达,损伤组GAP-43 mRNA表达显著上调。损伤组术后1 d、3 d时均未见C7前角GAP-43免疫阳性神经元,术后7 d各损伤组GAP-43免疫阳性神经元开始出现,14 d时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达到高峰。3组间比较,C组表达量最高,B组最低,A组居中。结论:臂丛损伤诱导运动神经元GAP-43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GAP-43合成增加是神经元蛋白重组所致,与轴索再生和神经功能重建有关。
- 陈龙菊李峰刘娜吴武田陈华云
- 关键词:臂丛运动神经元GAP-43蛋白
- 下颌神经管全长三维走向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下颌管的全长走行位置及其与四周骨板的毗邻关系 ,为临床下颌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14 0侧成人下颌骨进行冠状、矢状及水平三维剖面的测量。找出下牙槽神经管全长在下颌骨中走行的基本位置及其与四周骨松质、骨皮质的毗邻关系值。结果 下牙槽神经管在下颌骨中走行虽有变化 ,但下颌管全长的总体走行是紧贴着舌侧骨板 ;在下颌第一、二磨牙区下颌管走行与下颌下缘成平行状 ;在近颏孔时才折转向外和向颊侧出颏孔。结论 在牙种植术、下颌各类截骨术中按正常解剖方位并侧重于颊侧骨板操作 ,可以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
- 冉炜郭冰陈松龄黎炽彬李峰邝国璧
- 关键词:下颌管截骨术口腔颌面外科牙种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