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
- 作品数:18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学龄前儿童伤害与危险行为的关联及变化趋势研究
-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伤害和危险行为的趋势及特征,探讨伤害和危险行为的关联及性别、年龄差异。方法 通过对上海某社区9所幼儿园的4~6岁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2011、2014和2016年的学龄前儿童伤害、危险行为发生情...
- 李粉粉王书梅陈瑶叶周丰
- 关键词:干预
- 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定性访谈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相关人员对基于社区的小学生交通伤害预防与干预的看法和建议,为探索适用于我国基于社区的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策略与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的方法,访谈对象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卫生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学校教师、交通部门管理人员共14名。访谈内容包括小学生交通伤害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基于社区的干预模式的看法和建议。结果访谈中提及频次较高的小学生交通伤害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家长交通安全意识缺乏和违规行为、交通执法不严、小区内非机动车超速乱穿行、道路硬件设施缺乏以及12岁以下小学生骑共享单车。访谈专家一致认为开展基于社区的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十分必要。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可以通过统筹协调、合理分配区域内丰富的可利用资源,提供覆盖教育干预、环境干预、执法干预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强调社区参与,尤其注重家庭在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干预触角延伸到校外的时段和场所。结论基于社区的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能够充分满足小学生交通伤害多层面的干预需求。建议开展干预时,充分考虑社区个性化的干预需求和资源配置,根据干预人群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点选择干预内容和形式。
- 陈瑶王书梅叶周丰李粉粉
-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
- 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2011—2016年伤害趋势及干预效果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伤害趋势和特征,为评价基于社区的伤害预防及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上海某社区9所幼儿园的全部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2011,2014和2016年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分析伤害趋势及特征。结果 2011,2014和2016年总体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2.4%,8.6%,7.4%,呈下降趋势,其中男童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4.4%,9.1%,6.2%,亦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29.280,P<0.05);女童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0.6%,8.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1.703,P>0.05)。与2011年相比,2014年和2016年总体伤害风险降低[OR值(95%CI)分别为0.603(0.471~0.772),0.556(0.430~0.710)],男童伤害风险也降低[OR值(95%CI)分别为0.517(0.368~0.726),0.380(0.261~0.554)],女童伤害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和女童受伤时间排名前2位的均为下午和晚上,女童下午伤害发生率逐年增加,分别为2.18%,2.41%和2.92%;受伤地点均以家中为首位,男童家中发生率分别为5.17%,3.16%,2.09%,女童分别为2.45%,3.01%,3.40%;受伤时活动均以基本日常活动为主;受伤类型排名前2位的均为跌伤和撞击伤。结论基于社区的伤害预防和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但伤害发生趋势和伤害特征存在性别差异。应加强对监护人的安全教育和学龄前女童的伤害干预。
- 李粉粉王书梅陈瑶叶周丰
-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
- 初中生对出行时使用手机与出行安全的认知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了解初中生对在道路上使用手机与出行安全关系的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初中生交通伤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12月选取上海市某区某街道3所中学六~九年级1 79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和对在道路上使用手机的危险程度判断。结果认为"驾驶机动车时使用手机发微信""驾驶电动车/助动车时使用手机"危险性高的比例分别为83.8%和85.3%,而认为"骑自行车时使用手机或戴耳机听音乐""驾驶机动车时使用手机打电话"和"步行时使用手机"危险性高的比例分别仅为62.3%,61.8%和61.7%。针对部分在路上使用手机的危险程度判断上,女生、独生子女分别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初中生对在道路上使用手机的危险性整体认知水平尚需提升,应重点加强对男生及非独生子女的交通安全认知干预,建议通过社区交通安全氛围构建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 叶周丰王书梅陈瑶李粉粉
- 关键词:便携式电话
- 上海市非中心城区三~五年级小学生步行危险行为调查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调查上海市非中心城区三~五年级小学生步行危险行为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小学生交通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9月选取上海市非中心城区16所学校三~五年级2 75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和步行行为情况。结果日常出行和上下学交通方式采用步行方式的小学生分别占26.40%和31.03%。在过去30 d内,小学生的步行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为67.31%。曾经有过"晚上出行未佩戴反光物件""过马路不走人行道""步行时使用手机""步行闯红灯""乱穿马路"和"横跨护栏"的小学生比例分别为50.76%,25.69%,22.15%,17.09%,16.14%和7.66%。"乱穿马路"和"横跨护栏"的发生频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晚上出门未佩戴反光物件"的发生频率女生高于男生;"过马路不走人行道"和"步行时使用手机"的发生频率随年级的增高而降低,但"晚上出门未佩戴反光物件"发生频率随年级的增高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步行时使用手机已成为一个安全隐患。干预应在全面强化儿童步行安全意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男性儿童,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也亟待提高。
- 叶周丰王书梅陈瑶李粉粉
- 低年级小学生交通安全态度及对交通危险行为劝阻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了解低年级小学生交通安全态度,以及对他人交通危险行为的劝阻情况。方法 2016年10月,先以方便抽样法抽取街道内5所小学,再整群抽取1~2年级2 072名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对相关交通危险行为危险程度的态度、对监护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交通危险行为的劝阻情况。结果调查对象包括男生1 002人(50.7%),女生974人(49.3%)。年龄范围在6~9岁,中位数为7岁。步行危险行为中,小学生对闯红灯的认知程度最好(82.0%认为危险程度很高)、最差的是步行使用手机(仅37.5%认为危险程度很高)。乘车危险行为中,认知程度最差的是儿童乘车未使用约束装置(近一半并不认为危险程度很高)。驾驶机动车相关危险行为中,认知程度最好的是酒驾(88.2%认为危险程度很高)。过去一年内,每次都进行劝阻的比例最高的是遇见监护人酒驾(59.5%),最低的是遇见公交/出租车司机驾驶打电话(仅13.1%)。小学生对危险行为危险程度的态度和劝阻他人危险行为的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P均小于0.05)。结论低年级小学生对步行、乘坐机动车危险行为的认知有限。对危险行为的认知水平与劝阻他人危险行为的行为具有相关性。
- 陈瑶陈文涛王书梅叶周丰李粉粉
-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生
- 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伤害趋势特征及干预效果研究
-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伤害趋势和特征,评价基于社区的伤害预防及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通过对上海某社区9所幼儿园的全部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2011、2014和2016年的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分析伤害趋势及特征。
- 李粉粉王书梅陈瑶叶周丰
- 关键词:干预
- 上海市某街道初中生对于伤害预防的认知与教育需求调查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调查初中生对伤害预防的认知现状及对伤害预防教育的需求,为开展初中生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以年级为单位的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10月在上海市某街道抽取3所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年级全部学生,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初中生伤害相关认知和对伤害预防教育需求的情况。结果 64.7%的初中生认为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存在伤害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19.0%的初中生认为初中是最容易发生伤害的年龄段;初中生认为最容易发生伤害的地方是马路/街道、商业区、校外运动场所、学校,百分比分别为91.6%、38.7%、29.2%、27.4%。88.7%的初中生认为参加安全教育很有必要。针对具体安全教育内容,48.4%初中生选择急救,45.7%选择饮食卫生与安全,32.9%选择体育活动安全,31.8%选择消防安全,27.6%选择交通安全。结论学生对伤害风险、伤害高发年龄及伤害高发地点的认知有待改善;在初中生中开展伤害预防教育很有必要。
- 叶周丰陈文涛王书梅陈瑶李粉粉
- 关键词:初中生教育
- 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与家庭教养方式关联性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了解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情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联性。方法于2015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4所小学、郊区2所小学四年级849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及家长一般人口学信息、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家庭教养方式等内容。结果 91.8%的被调查小学生天天使用"再见",86.7%天天使用"谢谢",75.5%天天使用"对不起",66.5%天天使用"您好",62.1%天天使用"请"。除"对不起"1项,男女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说,男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低于女生。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得分和心理自主维度得分有性别差异(P<0.05)。其中,女生家庭参与维度得分(26.31±4.01)高于男生家庭(25.34±4.53);男生家庭心理自主维度得分(15.22±4.27)高于女生家庭(14.13±4.22)。5项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除"再见"一项,其余4项礼貌用语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严格/监督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目前数据尚未发现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心理自主维度之间存在关联性。结论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需要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改善,特别是对于男生需要重点关注。礼貌用语使用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和严格/监督维度有显著关联性。
- 陈瑶王书梅曲爽笑孙晔
- 关键词:小学生礼貌用语家庭教养方式
- 上海市高中生人格特征与特长学习经历的关联性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高中生的人格特征及其与特长学习经历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上海市5个区9所高中,对4056名高中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高中生特长学习相关情况,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量其人格特征。结果:被调查高中生中,71.2%的人参加过特长学习。17.1%的被调查高中生典型内向,13.5%的高中生典型外向,13.9%为典型精神质,13.8%为典型情绪稳定,15.5%为典型情绪不稳定。参加特长学习的学生精神质的比例均低于未参加特长学习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加艺术、科技、体育特长学习的学生比不参加的学生均倾向于外向,OR值分别为1.44(1.01~1.81)、2.04(1.35~3.07)、1.41(1.06~1.86);参加特长学习的起始年龄每减小1岁,典型内向的可能性减小5%;喜欢其参加的特长学习的学生典型内向和典型精神质的可能性分别减小29%和36%(P均〈0.05)。结论:参加特长学习的种类、起始年龄和是否喜欢会对高中生人格特征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 曲爽笑王书梅孙晔陈瑶
- 关键词:高中生精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