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芳芳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燕麦
  • 2篇樱桃
  • 2篇樱桃酒
  • 2篇香气
  • 1篇顶空
  • 1篇顶空固相微萃...
  • 1篇亚临界
  • 1篇燕麦粉
  • 1篇燕麦全粉
  • 1篇燕麦麸
  • 1篇燕麦麸皮
  • 1篇预糊化
  • 1篇蒸制
  • 1篇质谱联用
  • 1篇色谱
  • 1篇生育酚
  • 1篇特征香气
  • 1篇特征香气成分
  • 1篇膨化
  • 1篇气相色谱

机构

  • 5篇江苏大学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作者

  • 5篇赵芳芳
  • 3篇徐斌
  • 2篇牛云蔚
  • 2篇肖作兵
  • 2篇陈中伟
  • 2篇孙俊
  • 2篇周璇
  • 1篇韩及华
  • 1篇丁芬
  • 1篇刘淑一

传媒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产地樱桃酒香气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研究了3个产地的樱桃酒在香气成分、感官和特征香气成分的差异性。利用HS-SPME获得樱桃酒中的香气成分,并通过GC-MS分析,共确定46种香气物质;通过感官评价小组人员讨论,共确定6种感官属性:果香、花香、焦甜香、酒香、酸香和木香,并就这6种属性对樱桃酒样品进行感官品评,记录每个样品每个属性的感官得分;通过OAV计算,进一步确定19种香气物质为樱桃酒的特征香气成分,这些物质对樱桃酒的香气贡献较大。采用主成分分析研究不同产地的樱桃酒与感官得分和特征香气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樱桃酒与不同的感官属性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与不同的特征香气物质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肖作兵周璇周璇牛云蔚
关键词:樱桃酒感官分析主成分分析
GC-O结合OAV分析樱桃酒的特征香气成分被引量:21
2017年
本文研究了樱桃酒的特征香气成分,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不同产地的樱桃酒与特征香气成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对不同产地的樱桃酒进行香气萃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共确定41种香气成分,通过外标法对这些香气成分进行定量,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AHC)。对样品进行GC-O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香气物质的香气活性值(OAV)。OAV≥1的物质被确定为特征香气物质,共确定15种物质为樱桃酒的关键香气组分。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不同产地的樱桃酒与特征香气成分之间的相关性。AHC结果表明:2个区域的樱桃酒可按产地分类。PCA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樱桃酒和不同的香气活性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肖作兵周璇周璇赵芳芳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预糊化对燕麦全粉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燕麦营养均衡,具有调脂降糖等生理功效,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由于燕麦的加工适应性差,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本研究以生制燕麦全粉(ROF)为原料,通过蒸制、挤压膨化和滚筒干燥进行预糊化处理,得到蒸制燕麦全粉(SOF)、挤压膨化燕麦全粉(EOF)和滚筒干燥燕麦全粉(DOF),对比分析不同预糊化方式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糊化处理可钝化燕麦中过氧化物酶和脂肪酶活性,3种方式的糊化度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预糊化燕麦全粉的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和膨胀势增大;室温黏度增大,糊化特性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可见,预糊化处理有效提高了燕麦全粉的加工适应性与贮藏稳定性。
刘淑一赵芳芳赵芳芳罗云徐斌
关键词:燕麦全粉蒸制挤压膨化滚筒干燥理化性质
裸燕麦米和燕麦粉加工所得麸皮中β-葡聚糖和酚酸的分布被引量:6
2018年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裸燕麦品种,分析燕麦麸皮和胚乳所占的比例和微观结构特征;同时分析β-葡聚糖和酚酸在燕麦麸皮(果皮、种皮+糊粉层)和胚乳中的分布,并验证了现有燕麦米和燕麦粉主流加工方式的适宜程度。结果表明,在所选裸燕麦品种中,β-葡聚糖均富集在麸皮中,质量分数达8.57%,约是胚乳中含量的4.5倍;麸皮中p-香豆酸和阿魏酸的含量分别达0.099 mg/g和1.00 mg/g,分别是胚乳中相应含量的24倍和48倍;在麸皮中,果皮中p-香豆酸和阿魏酸含量分别约为种皮+糊粉层中的13倍和2.7倍。研磨制燕麦米所得第2道麸皮中,β-葡聚糖质量分数平均为1.7%,远小于麸皮中的平均含量,加工程度适宜;而燕麦制粉所得第4道和第5道麸皮,β-葡聚糖质量分数达6.73%和7.80%,接近糊粉层中β-葡聚糖含量,加工过度。综上可知,利用分析燕麦加工所得麸皮中葡聚糖和酚酸含量,可初步判定燕麦米和燕麦粉的加工程度,为其加工提供技术支撑。
陈中伟汪玲牛瑞赵芳芳孙俊徐斌
关键词:燕麦粉燕麦麸皮Β-葡聚糖酚酸
亚临界丙烷萃取米糠油及其微量活性组分动力学模型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揭示亚临界流体萃取米糠油及其微量活性组分的动力学规律,该文以亚临界丙烷为萃取介质,研究了米糠油、γ-谷维素及α-生育酚等活性组分在不同萃取温度和时间的萃取率,并基于Baümler模型对目标物的萃取率进行模型拟合,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并验证。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过程中目标物的相对萃取率随时间增长递增,且在初始阶段(洗涤过程)的增长速率快于第二阶段(扩散过程)的增长速率;同时,升高萃取温度可同时提高目标产物的扩散系数和相对萃取率;基于Baümler模型可较好拟合亚临界丙烷萃取米糠油、γ-谷维素和α-生育酚的动力学过程(R2>0.95),所得动力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由Arrhenius方程可计算出米糠油、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的亚临界萃取反应活化能,其中米糠油的活化能最低(5.23 k J/mol),α-生育酚次之(7.05 k J/mol),γ-谷维素最高(9.11 k J/mol),表明γ-谷维素最难萃取且对温度依赖程度最高;根据拟合所得动力学模型,对米糠油提取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米糠油萃取率的预测准确率达95.8%,而对γ-谷维素和α-生育酚萃取率的预测准确度稍低,分别达94.7%和94.4%,对三者均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总之,基于Baümler模型可以较好地建立米糠油及其有益伴随物的亚临界萃取动力学模型,从而较为准确的预测米糠油及其微量活性组分的萃取率,对米糠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陈中伟赵芳芳丁芬孙俊韩及华徐斌
关键词:米糠油Α-生育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