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建荣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营养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毒性
  • 1篇新生儿生理性...
  • 1篇新生儿窒息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炎
  • 1篇氧自由基
  • 1篇益生菌
  • 1篇饮食
  • 1篇饮食行为
  • 1篇婴儿
  • 1篇婴儿抚触
  • 1篇营养风险
  • 1篇营养风险筛查
  • 1篇营养风险筛查...
  • 1篇营养素
  • 1篇正确率

机构

  • 7篇湖北理工学院
  • 4篇黄石市中心医...
  • 2篇黄石市妇幼保...

作者

  • 7篇林建荣
  • 2篇高艳
  • 1篇陈小芳
  • 1篇黄婷
  • 1篇高艳
  • 1篇黄婷婷
  • 1篇陈幼斌
  • 1篇李露
  • 1篇王沁
  • 1篇齐珍

传媒

  • 6篇湖北理工学院...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提高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的临床探讨
2016年
为探索提高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的方法,准确筛查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对其进行营养干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随着2014年10月移动护理(PDA)上线、11月营养管理小组成立,通过对营养风险筛查表各项(A项:营养状态;B项:疾病严重程度;C项:年龄;总分项:A+B+C 3项评分相加)正确率进行核查,评估PDA、营养管理小组等措施对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的作用。结果为:2014年10月PDA上线将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提高到92.2%,与9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P<0.01);11月营养管理小组成立后将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提高到96.0%,较10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2014年12月后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持续维持在98%左右的高水平。其中2014年10月A项、B项及总分项正确率均较9月高,2014年11月均较10月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项正确率维持在98%左右,9,10,11月之间的正确率相比(P=0.5)无显著差异。信息系统支持(移动护理PDA)及营养管理小组成立可以有效提高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此外,培训管理、营养状态及疾病严重程度准确评估、多学科多部门协作等也是提高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的手段。
高艳黄婷婷李露林建荣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2002住院患者正确率
儿童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营养与儿童健康密切相关,合理的喂养方式、良好的饮食行为、健康的饮食模式是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通过介绍儿童饮食与健康、营养素与健康、益生菌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针对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预防,提出了以预防为主、重点进行膳食营养指导的原则,指出益生菌作为人体第八大营养素,在防止感染、调节机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林建荣
关键词:儿童饮食行为微量营养素益生菌
系统营养管理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为将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的GFR下降率控制在最新的国际标准范围之内,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1~4期门诊患者60例为观察组,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1~4期门诊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营养评估和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JCI临床服务项目认证(CCPC)标准,构建多学科成员组成的JCI-CCPC-CKD照护小组,运用系统营养管理法干预。干预1个周期(3个月)后采用t检验对比2组患者的BMI、ALB、HB、LDL-C、GFR和SCr情况。结果表明:(1)干预1个周期后比较2组患者的BMI、ALB、HB、LDL-C,t值分别是3.27,8.214,3.06,2.91,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干预1个周期后比较2组患者的GFR和SCr,t值分别4.48,7.83,P<0.01,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JCI-CCPC标准下的系统营养管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肾功能改善。
林建荣林建荣王玲高艳余芳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临床转归
婴儿抚触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探讨婴儿抚触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为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和促进生理性黄疸的消退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黄石某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按出生时间顺序随机选择60例分为对照组和抚触组,每组各30例。胎龄37~42周,体重2.7~4 kg,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8~10分,无窒息史,母婴健康,无合并症。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和常规护理方法;抚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抚触,观察2组新生儿胎便排出及排尽时间、体重、摄奶量、生理性黄疸发生率和黄疸消退的时间。研究表明:将2组新生儿胎便排出及排尽时间、体重、摄奶量、生理性黄疸发生率和黄疸消退的时间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婴儿抚触可以使新生儿胎便尽快排出及排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增加新生儿的吃奶量和体重;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和促进黄疸的消退。
林建荣齐珍张素兰王沁
关键词:婴儿抚触新生儿
系统整合式教学法在“内科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18年
为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对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学生的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对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2班学生采用系统整合式教学法(研究组),比较2组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考核成绩。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传统教学法,系统整合式教学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有利于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高艳高艳
关键词:内科学教学
丹参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及其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选择7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和传统组,丹参组在传统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按每次5~15ml,溶于5%葡萄糖中静滴,每天一次,2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等的改变,前后对比观察其疗效。并以36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结果结果结果 ::丹参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传统组,治疗前后丹参组和传统组心肌酶谱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丹参组SOD活性上升高于传统组(p<0.01);MDA下降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氧自由基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满意,抗氧化作用可能是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陈小芳孟睿林建荣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病毒性心肌炎氧自由基
肌肤相亲对新生儿窒息患儿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7年
为观察肌肤相亲对新生儿窒息患儿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7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肌肤相亲组A组和传统治疗组B组各36例,2组患儿喂养方法相同并给予综合治疗方案。B组实施常规护理;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增加肌肤相亲(抚触和被动运动)进行干预。2组患儿于3个月、6个月时进行体检,观察体重、身长、头围、智能、运动发育指标及30 d时免疫指标IgG、IgA、IgM的变化。结果为:3个月及6个月时A组体重、身长、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明显优于B组;30 d时A组体液免疫学指标IgG、IgA、IgM含量与B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肌肤相亲早期干预能促进新生儿窒息患儿生长发育,并能增强其免疫功能。
林建荣张素兰陈幼斌
关键词:肌肤相亲新生儿窒息生长发育免疫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